初中《思想品德》说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第一框,学习世界上因为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只有相互关爱才会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从而为下一节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创造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缤纷世界的原因
(2)学习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认知世界各种各样生命的能力
(2)保护环境,保护生命
3、情感目标:
(1)欣赏各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相互关爱生命
三、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教学难点:为什么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四、教法
(1)情景启发法。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经历,如果能够和课堂知识相联系的话,就能够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
因此,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特定的学习情景,让他们自己从实际情景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知识。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等辅助设备,可以运用图片、资料、音乐、电影等方式,能够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直观、明白、易懂,巩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3)集体讨论教学法。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理解和辩护,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纠正以前的偏见。
五、学法
(1)调查研究法。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新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2)自主探究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参加各种课堂讨论,从中收获知识和学习的乐趣。
(3)比较学习法。
通过比较不同的现象或问题,提高学生辨明是非、真伪的能力,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
六、教学程序(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小鸟在蓝天白云里自由快乐地飞翔,鱼儿在海洋里嬉戏。
另一组图片是鸟儿站在荒漠的树根上哭泣着,在想“我的家在哪儿?”;由于海洋污染,死鱼成群地漂浮在海面上。
通过这种正反对比,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中来。
2.讲授新课:( 35分钟)
调查报告;根据课前布置,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的图片,相互交流各自的新发现和搜集方法,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让学生们认识到世界因为丰富多彩的生命而精彩的道理。
通过交流、引导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也因此引导掌握一些基本的搜集资料的方法(资料法、访问法、问卷法等)。
情景活动: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被爸妈照顾的那段美好时光。
这个工作可能部分同学对小时候的记忆不清,因此也要求学生首先向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打听一下自己小时候成长的趣事,因此感悟到生命成长的乐趣。
课堂讨论:谈谈你有哪些饲养动物、植物的经历,又有哪些快乐要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课堂讨论,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呵护和关心周围的生命,才会感觉到生命的乐趣。
不管是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相互关爱。
漫画思考:给出一副漫画,漫画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眼泪的内容。
通过这幅漫画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恣意地破坏自然环境,必将遭到天谴。
3.课堂小结:(2—3分钟)
板书设计: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因为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
富。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原因:
(1)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2)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那么我们需要关心和呵护周围的生命。
(3)每种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4.课堂练习:( 5分钟)
课堂辩论:有人认为“人定胜天”,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由于时间有限,因此一方面要求所有同学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随机抽取部分同学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和辩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5.课后实践
联系相关领带和部门,安排和组织一次参观市动物园的活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世界因多彩的生命多美丽,加深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
七、教学预测或反思
1、事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向父母询问有关小时候生命成长的趣事。
2、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事先安排好讲课的结构。
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一、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是七年级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二框,讲述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即主要表现,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自己的生命。
在第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是世界的一部分
学习人类生命的独特性的表现
2、能力目标:
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做贡献
3、情感目标:
珍爱生命
三、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主要表现
难点: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教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等辅助设备,可以运用图片、资料、音乐、电影等方式,能够把复杂的问题
讲得直观、明白、易懂,巩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5)故事启发法。
尊重学生对故事的强烈兴趣,针对具体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当的故事,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的消化、吸收和理
解。
(6)情景活动探究法。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经历,如果能够和课堂知识相联系的话,就能够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
因此,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特定的学习情景,让他们自己从实际情景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知识。
五、学法
1、自主(个性)学习探究。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参加各种课堂讨论,从中收获知识和学习的乐趣。
2、比较对比法。
通过比较不同的现象或问题,提高学生辨明是非、真伪、差异的能力,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
3、情景学习法。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浓厚,因此通过创造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切身地领悟出一些抽象的道理。
六、教学程序(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出几组相似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差异。
通过这种感性化的教学方式,由此引导学生进入关于生命独特性的学习氛围中来。
2.讲授新课:( 35分钟)
诗歌创作竞赛。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课堂创作一首小诗歌,评选最佳创作学生,并把他们创作的名言名句贴在班级
的公告栏,启迪学生。
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诗歌创作竞赛,发挥学生的创作才能,让学生们感觉到人的独特性在于智慧,会思考问题。
课堂讨论:提出一个问题:当你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并简要说说理由。
让同学们相互讨论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并相互点评,老师在同学们的讨论过程中适当地加以正确引导,通过讨论、评价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晰自己的理想,了解其他同学的理想和理由,同时也能够促进那些暂时还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尽早确立理想,激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
课堂讨论,将学习知识的气氛达到高潮,由此引导学生明白,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不仅表现为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区别,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讲一个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
她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在出生后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连续几天的高烧,治愈后留下后遗症,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
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在导师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她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励了世界上很多人热爱生命,勇敢地为
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通过这个名人故事,意在让学生们明白,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播放动画片《生命不能如此之轻》。
要求同学们边看边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生命不能如此之轻?通过对自己的实际感悟让学生们来明白,自己的生命来自父母和很多人的呵护和帮助才会有今天,我们也因此而应该时常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刻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课堂小结:(2—3分钟)
板书设计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人的独特性的主要表现:
(1)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有智慧。
(2)与他人相比,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正是由于每个人是独特的,所以应该根据个人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4.课堂练习( 5分钟)
以“你了解哪些生命”为题,要求同学们主动发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5.课后实践:
布置学生制作一张档案卡,包括我的性格、兴趣、爱好、理想、座右铭等内容,完成制作后贴在自己的桌子上,以不断地激励自己。
七、教学预测或反思:
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把握好课堂的时间安排和控制。
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
1、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三框,是对上节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进一步延伸,对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实现人生理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命的不可放弃。
学习珍爱生命、肯定生命的原因。
理解生命价值的延伸。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知生命的能力
提高学生生命自救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珍爱生命,肯定生命?
教学难点: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4、教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图像资料,适应七年级学生非常擅长的形象化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好
奇心和兴趣。
(2)活动探究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性格,利用课堂活动、讨论,让他们自己从实际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知识。
(3)故事启发法。
尊重学生对故事的强烈兴趣,针对具体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当的故事,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的消化、
吸收和理解。
(4)比较对比法。
通过比较不同的现象或问题,提高学生辨明是非、真伪的能力,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
5、学法
(1)自主探究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参加各种课堂讨论,从中收获知识和学习的乐趣。
(2)情景学习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浓厚,因此通过创造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从特定的
情景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切身地领悟出一些抽象的道
理。
(3)社会实践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学习知识的效果,并能够从实践中发现新知识,获得更深刻
的社会阅历。
6、教学程序(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组自然生命的图片,一组是有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图片,一组是关于某地沙尘暴的图片,通过正反对比,引起学生对生命话题的兴趣。
2.讲授新课:( 35分钟)
图片放映:一张7岁的海地男孩Kiki Joachin双手张开的微笑面孔的图片。
简述介绍:一个7岁的男孩Kiki Joachin在在2 010年1月海地地震中被困一周,终于被美国救援队获救。
当被救援队员从巨大的碎石堆中救出来的时候,这个海地小男孩嘴角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他说:“我笑了,因为我自由了---我笑了,因为我还活着。
”正是这张照片背后隐含着这些传奇的经历,所以传遍了世界,感动了世界。
通过这个感动的图片场景,来说明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珍爱生命的人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放弃生的希望。
情景活动:设想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突然发现家中失火,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救生措施,在学生建议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补充救生措施,克服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主动起来,同时也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
课堂发言:根据课前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做一件对家庭、同学、朋友有意义的事,让学生各自发言做了说明事,有生命感悟和收获。
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切身体验到每个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从而分析肯定生命和尊重生命的原因:1、每个人的生命
都是有价值的;2、幸福的快乐是从悦纳生命开始;3、尊重生命不仅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含尊重他人的生命。
故事引介:马加爵,是云南某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仅仅因为同学的几句闲话,就残忍地杀害了4名室友,最终也遭到法律的制裁,失去了生命。
这种对生命的不尊重,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其他人的幸福。
通过这个故事,从反面讲解不尊重生命的严重后果。
即兴发言:提出一个问题“当我长大后,我想成为——,并简要地说说理由。
”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能够有助于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起到一石二鸟之效果。
通过这样的即兴发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化对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的认识。
3.课堂小结:(2—3分钟)
板书设计
4.课堂练习:( 5分钟 )
播放一段《我要飞得更高》音乐,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有关生命的箴言,上交后整装成册,挂在教室的信息栏里,供同学们相互共勉。
5.课后实践
建议同学们阅读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
7、教学预测或反思:
(1)生命的话题太广,教师要做好有关资料搜集、图片使用、多媒体利用等备课的工作,把握好教学的主题。
(2)因为要求学生课前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因此这项工作要事先安排,课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