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油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的使用价值
人们最初在日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是提供高浓度能量,满足动物快速生长过程对高能量的需求。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油脂在饲料中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了油脂更多的使用价值。
1.能值
油脂的能量浓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可以很容易用来配制高能日粮。
脂肪还能与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互作,提供超过理论计算的总代谢能和净能,产生超额能量效应。
油脂热增耗低,在动物处于炎热环境下,添加油脂可以明显减轻动物热应激发生程度,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2.必需脂肪酸
快速增长动物对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需求大增,常规饲料原料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添加适量(2%以上)油脂就足以满足动物
对必需脂肪酸需求。
3.促进脂溶性营养成分的吸收
日粮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脂肪,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才能良好消化吸收,而饲料原料中脂肪含量往往变异很大,添加适量外源脂肪可以减少原料
脂肪变异带来的脂溶性成分消化吸收不稳定,保证脂溶性成分稳定发挥作用。
4.适口性
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使饲料产生滑润的口腔触觉感觉,同时带有愉悦的油香气,更容易被动物接受和采食,提高动物采食量。
5.饲料稳定性
油脂具有一定的粘性,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减少饲料分级,保证使用过程中营养成分在饲料均匀分布,达到最佳的利用价值。
油脂还具有疏水性,在水产颗粒饲料中添加油脂能延长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散失。
6.饲料加工
饲料添加适量(1%以上)油脂可以减少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物料损耗,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添加油脂还能降低饲料制粒过程的摩擦阻力,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饲料用油脂的分类
饲用油脂属于真脂,来源于植物种子或者动物体组织。
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
无论是单一来
源的油脂还是混合油脂,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都是甘油三酯,而食品或者化工工业的下脚料可能主要是脂肪酸。
饲用油脂可以按照原料来源进行分类,包括动物油,海产鱼油,植物油,食品工业下脚油和饲料级水解油脂;也可以按照加工程度分类,包括纯油脂(单一动物或植物油,混合油脂,乳化油脂等),脂肪酸盐和粉末油脂(吸附型,包被型和固化型)。
动物油脂
动物油脂是由家畜或家禽体组织提炼而得。
国外惯例将熔点在40℃以上者称为牛脂或兽脂(Tallow),40℃以下者称为动物油或兽油(Grease)。
常用的动物油包括牛油,猪油和禽油或者它们之间及与植物油的混合油。
禽油(60%)和猪油(55%)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牛油(40%),甚至高于棕榈油(50%),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动物油脂与棕榈油的代谢能(猪)
油脂来
源
代谢能净能
禽油猪油牛油棕榈油8400 7540 8610 7730 7600 6820 7230 6490
牛油
牛油提炼自牛体组织,常温下呈固态。
牛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且熔点高,不容易为动物消化吸收。
其能值几乎是所有油脂中最低的。
牛油与植物油混合使用,可以利用植物油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平衡混合后油脂总体脂肪酸组成,提高牛油的利用率。
牛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
C16:0,20~37;C16:1,0.7~8.8;C18:0,6~40;C18:1,26~50。
猪油
猪油分为杂油(内脏蓄积脂肪)和板油(皮下脂肪)。
杂油较硬,熔点高,35~40℃;板油较软,熔点低,27~30℃。
食品级猪油色泽洁白,游离脂肪酸低;饲料级色泽较深,酸值高,常混有较多水分和杂质。
猪油甘油三酯的第二位脂肪酸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很容易与胆酸盐和游离脂肪酸形成小微粒,从而吸收利用。
所以,优质猪油具有良好的能量利用价值。
猪油有愉悦的香味,可以促进动物采食。
猪油中基本不含天然抗氧化剂,很容易氧化酸败,所以使用时应注意添加抗氧化剂或者尽快用完。
猪油主要脂肪酸组成:
C14:0,2; C16:0,20~30;C16:1,2~4;C18:0,12~20;C18:1,42~
46;C18:2,8~11;C18:3,2。
禽油
禽油主要来源于家禽屠宰业或者生产禽类肉骨粉的副产品,主要是鸡油。
禽油相对牛油,熔点较低,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动物油脂中,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代谢能高于牛油,与猪油基本相当。
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
C16:0,23.3;C18:0,5.2;C18:1,43;C18:2,17;C18:3,1。
植物油脂
主要由植物种子或果实提取,或者是植物油精炼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还含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蜡质成分。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棕榈油和豆油。
豆油代谢能高,同时含有大量必需脂肪酸,同时能使饲料散发愉悦的油香,是生产高档乳仔猪料最主要的油脂来源。
椰子油含有较多的低、中链脂肪酸,其独特的营养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植物油的代谢能(猪)
油脂来
源
代谢能净能
豆油菜籽油棕榈油9480 8510 9480 8510 7230 6490
棕榈油
棕榈油取自棕榈果肉。
毛棕榈油受脂肪酶的影响,酸价较高,精炼后游离脂肪酸含量大大降低。
毛棕榈油含类胡萝卜素较多,使油脂呈现红棕色,精炼后类胡萝卜素基本被破坏,色泽较浅。
棕榈油的组成比较简单,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各半。
熔点为31-38℃,常温下为半液态。
目前市售的多为分提后的产品,分为硬脂、软脂和中间部分。
硬脂熔点在50℃左右,软脂在24℃左右。
棕榈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
C16:0(棕榈酸),44%;C18:1(油酸),39%;C18:2(亚油酸),10%;C18:0(硬脂酸),4.5%。
椰子油
椰子油由椰子果肉榨取,熔点较低,为24-27℃,常温下为半固态。
椰子油脂肪酸组成较为特殊,一般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且饱和脂肪酸以低、中碳链为主。
其中月桂酸(12碳)和豆蔻酸(14碳)含量在60%以上,很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是幼小动物优质的快速能量源。
椰子油主要脂肪酸组成:
C8:0,5~9;C10:0,6~10;C12:0(月桂酸),44~52;C14:0(豆蔻酸),13~19;C16:0,8~11;其它,6~13。
豆油
豆油由大豆经过溶剂浸提或压榨取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油脂之一。
豆油含有大量比例均衡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n-3 /n-6约为1:6,
能为动物提供高效率能量,并促进动物健康。
豆油很容易氧化,需添加抗氧化剂并在适合条件下保存。
豆油的脂肪酸组成
C18:1,22-25%;C18:2,50-55%;C18:3,7-9%;C16:0,10-12%。
海产鱼油
饲用鱼油主要是加工鱼粉的副产物,含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强烈的鱼腥味。
鱼油极易氧化酸败,需加入大量抗氧化剂并在较为严格的条件下保存才能保持稳定。
鱼油很容易被水产动物利用,并能使饲料散发对水产生物具有诱食作用的鱼腥香气,是水产动物最佳脂肪源。
在畜禽饲料中,鱼油代谢能与豆油等优质植物油相当,在添加合适剂量抗氧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在畜禽前期饲料中放心使用。
脂肪酸钙盐
脂肪酸钙盐属反刍动物专用瘤胃保护性脂肪,由植物性脂肪制备。
利用皂化原理,将甘油三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脂肪酸钙和甘油。
脂肪酸钙在瘤胃偏中性条件下很少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对饲料纤维的包裹和对瘤胃微生物的毒害,保证瘤胃功能正常。
脂肪酸钙进入皱胃后,环境酸度增强,脂肪酸钙分解,游离脂肪酸被动物利用。
饲料混合油
饲料混合油是食品工业或餐饮业用后的经过去水除杂后得到的动植物混合油脂。
没有精炼的混合油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价较高,需要在饲料中限量使用。
混合油经过精炼可以极大的改善产品品质,产品的稳定性和代谢能接近优质植物油。
乳化均衡油脂
乳化均衡油脂是经过预先乳化均质的多种油的混合油,一般由多种植物油混合而成。
不同物种、不同生长或生产阶段,动物对脂肪营养有特定的需要。
按照动物的需要,根据不同油脂的组成特点,调配原料油脂的混合比例,使产品的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更加适合特定时期动物对脂肪营养的最佳需要,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益。
同时,通过预先乳化均质,可以避免脂肪组分分离,产品更稳定,预乳化也使油脂更容易消化吸收。
粉末油脂
通过各种加工处理,使油脂由液态或凝固态变为流散性粉末,即为粉末油脂。
粉末油脂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性能稳定,便于运输、储存。
含油量一般大于50%。
在饲料中使用粉末油脂代替原有油脂,操作简单,不需油脂预热装置和喷油装置,油脂分散也更加均匀,尤其生产粉状全价饲料时,优势更加明显。
冷却固化粉末油脂
将高熔点的油脂先加热熔融后,在冷风塔内高压喷射,使油脂成为微粒粉末化;或者用中央预冷的滚筒干燥机先将油脂制成薄片,然后粉碎成为粉末。
产品含油可达100%。
该方法必需使用高熔点油脂,比如分馏后熔点在50摄氏度的棕榈油。
该种产品主要由饱和脂肪酸组成,碘价低于20,产品一般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
吸附型粉末油脂
饲料级吸附型粉末油脂一般使用膨化玉米为载体,将油脂喷雾、吸附到膨化玉米载体上。
含油量一般在50%以下(与油脂熔点密切相关,熔点高的油可以更多的被吸附,如牛油和高熔点棕榈油,吸附量可以达到60%)。
吸附产品工艺简单,便于生产。
但是,油脂是吸附在载体表面,没有覆盖,油脂容易氧化,需要添加较大剂量抗氧化剂并尽快使用。
喷雾包被粉末油脂
在油脂中添加适当包膜成分(淀粉、糊精、酪蛋白等),乳化剂,稳定剂和水等,乳化均质,然后喷雾干燥,形成内部为油外层为包被成分的含油微粒。
含油量一般小于80%。
产品抗氧化性好,产品稳定,保存期长,便于使用,适合工业化大量使用。
但是喷雾干燥过程成本较高,产品一般只能应用于高档饲料产品。
影响油脂能量价值的因素
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主要在小肠内。
在小肠的十二指肠段,甘油三酯被水解为脂肪酸,2-甘一酯和少量甘油。
游离脂肪酸、2-甘酯与胆汁结合,形成很小的微胶囊,被动物吸收。
在形成微胶囊的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可以促进微胶囊的形成,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影响的关键因素为带有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也就是说,脂肪酸带有一个双键或者更多双键对脂肪的能量利用价值基本相同。
一般认为,对于幼龄动物,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S)大于2.5,能值趋于最佳;对于成年动物,U:S可以适当降低,但不能低于1.5。
动物品种和年龄
经验表明,肉鸡对几乎所有形式油脂的利用效率都高于猪,所以肉鸡饲料往往添加较多油脂。
在年龄方面,幼龄动物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胆汁盐的分泌和脂肪酶的活化受到很大限制,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明显弱于成年动物。
图
油脂纯净程度
油脂中不能人为添加矿物油和生物柴油,这些成分不能被动物利用,同时对动物健康产生毒害,影响动物生产。
但是油脂可能存在一些并非人
为故意添加的杂质,包括水分(Moisture),不溶性杂志(Insoluble impurity),不皂化物等(Unsaponifiable matter),统称为MIU,MIU 量高,油脂纯度低,相应能值也较低。
游离脂肪酸含量
脂肪消化吸收过程中,2-甘一酯和游离脂肪酸进入肠道黏膜细胞,重新合成甘三酯,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乳糜微粒。
在形成甘三酯的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和甘一酯存在较为合适的比例范围,任何一种成分过多都会影响甘三酯的合成。
一般认为,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于45%不影响脂肪的利用,脂肪酸含量大于45%时,脂肪利用直线显著下降。
但实际上,大量研究表明,随游离脂肪酸上升,脂肪的利用效率一直缓慢下降,整个反应呈现直线下降趋势。
脂肪酸链长度
目前大量使用的饲料油脂,绝大多数脂肪酸的碳链长度都维持在14到20个碳原子,碳链长度细微变化对动物消化吸收基本没有影响。
椰子油、棕榈仁油和乳脂含有较多的短、中链脂肪酸(≤12碳),短、中链脂肪酸酯极易水解,可以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利用,为动物提供快速能量。
短、中链脂肪酸从肠内水解到在进入血液只需0.5、2.5小时就达到高峰,而长链脂肪酸需要5小时。
在肉鸡试验中,短中链脂肪酸可以起到相当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
在特定时期,例如仔猪幼龄期,消化吸
收功能不完善,含有较多短链脂肪酸可以更好的被仔猪利用,促进仔猪生长。
对于反刍动物而言,挥发性脂肪酸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饲料中添加短链脂肪酸有助于提高动物生产水平,不过,此时,短链脂肪酸主要由外源添加,因为任何一种天然脂肪都不含或仅含微量短链挥发性脂肪酸。
酸败程度
脂肪氧化酸败产生的过氧化物及过氧化分解产物会影响动物细胞壁的完整性,引起免疫力下降,使动物处于应激或亚健康状况,引起动物消化机能紊乱,造成消化吸收水平下降。
当油脂氧化酸败程度更深时,会引起动物疾病甚至死亡。
饲用油脂氧化酸败指标必须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