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治疗冠心病(胸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理脾胃”治疗冠心病(胸痹)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临床治疗此病,多以活血化瘀法为主。
胸痹一证,“痹”是结果,虚是本质。
而瘀血机制只是胸痹的一个方面,仲景所说“阳微阴弦”才是胸痹之病机。
也正是基于这种观点,路老临证治疗本病多立足脾胃,调脾胃,化痰浊,疏利气机。
从发病上说,一般多为中年以后发病,这时脾肾功能已开始由盛渐衰,病人多虚实兼夹,因虚致实者多。
从症状上说,多数病人伴有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或者是劳累、饱餐后发病的特点。
刘某,男,62岁,2009年9月1日初诊。
心前区不适2个月。
伴有气短,汗出,眠差,脘闷腹胀,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不整。
冠脉CT:左前降支狭窄<50%。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服西药控制。
西医诊断:冠心病,房颤。
给与“欣康”“心律平”“拜阿司匹林”等治疗,未见改善,求治中医。
辨证:湿浊阻遏,气机不畅,胸阳不展。
治拟化湿降浊,斡旋气机。
处方
竹半夏9克,厚朴12克,炒枳实15克,茯苓20克,石菖蒲10克,白蔻仁(后下)5克,茵陈12克,炒杏仁9克,藿梗12克,郁金10克,竹茹12克,炒三仙各12克,甘草6克。
14剂,水煎服。
2009年10月7日二诊:上方服用14剂,自觉胸中气机渐舒展,又连续服用20天。
今日复诊: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明显缓解,脘闷腹胀已不显,脉律渐整。
既见微效,前方加旋覆花(包)9克,续进14剂收功。
如果没有看到病例,只看方子,多会以为这是一张治疗脾胃病的处方。
很多古代医家调治胸痹,或从脾胃治,或参以调脾胃,理升降之法,反倒活血化瘀者少见。
如清代《也是山人医案·胸痹》:“某关部独涩,纳食不降,中阳欠运所致,作胸痹治。
薤白(一钱五分),香附(一钱五分),橘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五分),瓜蒌皮(一钱五分),姜汁(一匙),三服效。
”又如《肯堂医论》:“故仲景治胸痹,
以人参汤主之,若实者,则宜枳实薤白桂枝汤也。
胃虚谷气不行,胸中闭塞而下区者,用辛药泻之,
则呕益甚,唯宜益胃,扬谷气而已。
”
胸痹一证其病变虽在心,而其根源实则在脾胃,中焦脾胃往往是发病的关键。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
胃不足则五脏必失于济养,脾胃虚则寒湿内生。
而
且脾胃位居中焦,是人体阴阳、气血、水火升降之
枢纽,脾升胃降,互为表里,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倘升降失常,则不但影响水谷精微之纳化、输布,还会打破整个人体之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平衡。
心肺虽居上焦,实赖脾胃之健运,脾胃为宗气之源。
若肥甘无度,饥饱不调,情志过极,劳逸过度,致
使脾胃损伤,气虚无以上奉,则宗气匮乏,久则心
阳虚衰;血亏无以灌注,则血脉不充,脉道滞涩,久则脉络不通。
脾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湿浊中阻,积久上蕴胸中,则胸阳不展,阻滞血脉,则痹而不通。
因此,胸痹应该从调理气机入手,而调理气机
首要调理脾胃。
在调理脾胃气机时,尤其重视调其升降,且常意欲升清则稍加降浊之品,希其降浊而少佐升清之味,从而使升降相因,出入相济。
方中以杏仁肃肺
气,蔻仁、半夏、厚朴,藿梗、炒枳实辛开苦降,畅中气;茯苓、炒枳实渗下,导浊邪下趋;郁金气中血药,行气和血;菖蒲入心脾经,引药入心,又可醒脾气。
诸药合用,开上、畅中、渗下,使中州畅运,浊邪下趋,胸阳展布,阴霾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