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I中国经贸导刊〇责任编辑〇唐仁敏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耿德伟傅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重要领域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现代化经济体 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关键战略,从根本上决定着我 国未来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 境下完成原始积累并已具有较高的制造水平,制造业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制造业增加值自2012年 以来就稳居全球第一,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约达4万亿美元,制造业仍然是对我国GDP实际增长拉 动最大的行业,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而对全球 制造业的贡献已高达35%,超过美国和日本。
目前,我 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所有产品的具有完整工业体系 的“全产业链”国家,其中钢铁、汽车、手机等220种以 上制成品产量世界第一,进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 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制造 业专利申请量保持了 14年的高速增长,2019年我国 首次跻身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
“墨子号”量子科
生物经济行业技术知识密集、产业市场细分、产品附加 值高的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试制。
(四〉深入对接国家改革任务,探索构建生物经济治理新体系
当前,破解生物经济发展的难题需要更多地方开 展先行先试。
苏州应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锐意改革,创新思维,力争打造适应生物经济发展黄金期、滋生生 物经济繁荣发展的治理体系。
一是创建生物经济先行区。
抓紧制定《苏州生物经 济先行区建设方案》,在行业准人管理、产品和服务定 价、招投标、政府采购、流通、进出口等关键环节积极开 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在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设立 医疗特别管理区,在加快医疗器械和药品审批、开展干 细胞移植等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外 资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审批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二是 构建包容审慎监管体系。
包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业态 发展,搭建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桥梁,对跨界 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部门协同监管。
完善知 识产权政策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探索引智引 资新模式。
常态化举办国际性高端学术论坛、博览会、投融资促进会等活动,促进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
积极 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 点。
加大政府引导基金让利幅度,允许财政盈利全部让 渡给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人、基金管理人以及其他类 型社会资本出资方。
积极探索发展面向生物经济的投 贷联动产品。
四是建立组织实施和宣传考核新机制。
会 同有关专业机构制定苏州生物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绘 制苏州生物经济发展地图,指导编制实施方案和行动 计划。
联合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和有关智库,研发表征 生物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
进一步发 挥生物经济相关行业协会、智库、专业化咨询公司等第 三方机构作用,采用政府采购模式,定期开展生物经济 政策评估。
五是守住生物安全红线。
贯彻落实《生物安 全法》,有效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
加快建设医疗 废弃物处理设施,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和应对举措, 打造生物安全城市。
♦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50 2021年2月上
中国经贸导刊I
学实验卫星、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蛟 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多个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制造 自主创新实力和强劲竞争力。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 期间,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在我国快速战胜疫情中发挥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支 撑。
但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 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有放缓趋势,面临的国内外约 束日益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不断攀升。
_、制造业发展呈放缓趋势,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多
当前,我国已经步人工业化后期,制造业是我国实 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动力。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保持在28%—33%之间,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出现了下降的苗头,2013年该比重一 度下滑2.55个百分点至30.10%,2014年短暂反弹到 30.50%,之后四年一直在30%以下。
先进制造业出口 方面,2008—2018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制成 品出口额比重波动上升,从2008年的29.39%上升至 2018年的31.44%,十年间仅上升了 2.05个百分点。
2017—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由7.2%下降至 6.0%,三年时间下滑了 1.2个百分点。
对企业工商注册 数据的分析也显示,近年来我国新注册制造业企业数 量持续下滑,而关停注销企业数量攀升。
从企业注册量 看,2017—2019年间,我国新注册制造业企业规模由 52.46万家下滑至47.16万家,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 5.2%。
其中,分企业类型看,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新 注册企业下降幅度最大,平均每年减少8.8%和8.3%; 民营企业新注册制造业企业降幅相对较低,但平均每 年也减少5.1%。
从企业关停注销量看,2017—2019年 间,我国每年关停注销制造业企业规模由12.90万家 攀升至20.03万家,相当于平均每年增长24.6%。
其中,民营制造业企业注销关停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长 25.8%;外资制造业企业和港澳台制造业企业注销关 停企业量平均每年也增长11.0%和6.6%。
外资和港澳 台制造业企业步人存量减少阶段。
进一步分析显示,国内要素供给约束日益趋紧,国际竞争压力攀升,我国制 造业发展持续放缓,影响其由大变强和高质量发展。
二、国内:劳动力、土地要素供给约束增强,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减弱
(一)制造业劳动力优势逐步减弱
充裕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国际 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及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制造业发展正面临着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 下滑,成本加快上升的困扰。
在劳动力供给总量方面,由于相关服务业企业快速崛起,用工需求大幅增长,同 时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稳步下滑,制造业用工难题曰 益加剧。
企业互联网招聘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服 务业企业招聘量占全国招聘总量的比重平均达85.2%,与之相比,制造业企业招聘量占比仅达12.1%。
统计数据也显示,由于产业转型影响,城镇非私营单位 制造业就业人员规模正加快下滑,由2013年峰值时的 5257.9万人降至2018年的4178.3万人,平均每年减 少215.9万人,制造业占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比 重也由2013年的29.0%下滑至2018年的24.2%。
在 劳动力成本方面,企业互联网招聘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制造业相关企业招聘意愿薪酬由6070.3 元攀升至7344.4元,累计上涨幅度达20.4%,在二、三 产业中,制造业薪酬上涨幅度仅低于金融业以及科学 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这也表明,为了应对劳动力供应紧 缺局面,制造业企业正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来吸引相关 从业人员。
相关研究则显示,随着我国工资水平加快上 升,我国制造业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差 距正日渐缩小,在考虑劳动生产率差距后,欧美国家在 部分制造业领域甚至正变得更具优势。
(二 >制造业发展土地成本明显上扬
土地成本是制造业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用地成本看,各国水平不一。
受国土面积小、已开发 国土面积占比较大等因素的制约,德国、韩国、日本等 国地价均处在110—310美元/平方米之间,整体用地 成本偏高;印度、马来西亚等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工业 用地价格整体较低,印度工业用地成本为50—150美
2021年2冃上51
■胃■中国经贸导刊
元/平方米,马来西亚为26.91—236.8丨美元/平方米;但美国、日本等工业用地仍处于低位水平,以美国旧金 山地区为列,工业用地价格仅为50美元/平方米。
随 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价格加快上涨,制 造业企业发展的土地要素成本也正明显攀升。
对全国 100个大中城市工业用地挂牌均价的分析显示,2012 年以来,我国主要城市工业用地价格上涨势头明显。
以2012年作为基准,2019年主要城市工业用地挂牌均价平均累计上涨了 13.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研究院等的对比研究则显示,当前我国工业用地价格 与德国、韩国、印度等相当,但远高于美国、马来西亚 等国家。
(三)制造业企业资金链趋紧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进入202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营收在生产和 销售两方面受疫情影响明显。
从生产方面看,受各地防 疫政策影响,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参差不齐,货物 运输受阻,供应链运转不畅,企业复T不达产现象较为 普遍。
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 的能力,速动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通过 对制造业企业财务指标监测显示,在出现资金链紧张 的制造业企业中,有83%的企业速动比率较2019年同 期下降5个百分点。
监测舆情对制造业资金链紧张的 讨论主要集中在:一是库存增加占用资金。
从需求端看 消费品和投资品需求的萎缩将逐步向制造业传导,部 分行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复工复产后库存积压问题 已经显现,下游订单减少还会向上游传导,如果不能有 效扩大需求,库存的资金占用成本提高,部分企业资金 链将承受更大压力。
二是企业流动负债增加。
中证金融 研究院称,2020年二季度营收减少叠加企业需要支付 前期疫情停工期间员工的工资、租金、利息等刚性支 出,使得企业流动负债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下降。
三、国际:全球制造业竞赛趋于激化,国际竞争压力持续攀升
(一)制造业出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对制造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 升,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本国制造业发展,加大国 际市场争夺,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压 力。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态 势,基于各国出口商品结构计算了我国与美国、德国、曰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等主要国家的出口产品结 构相似度®,结果显示,我国与相关国家出口产品相似 度总体不断提高。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我国与欧美日韩 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正呈短兵相接态势;而在中 低端制造业领域,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则面临着相关发 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
具体看,与发达经济体比,2017—2019年,我国除 与德国出口商品相似度略有下降外,与美国、日本、韩 国三国出口产品相似度平均分别由38.3%、46.9%和 40.1%提高至39.6%、49.9%和42.2%。
这表明,随着我 国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 出口产品结构不断趋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正趋激烈。
以日韩为例,按照海关HS2编码,2019年我国出口占 比最高的前10位商品中,有5类商品同样也是日本及 韩国出口排前10位的商品,在部分细分制造业产品领 域,中日韩处于短兵相接的直接竞争局面。
例如,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是2019年我国出口规模最大的商 品,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达27.0%,但同期占 日本、韩国出口额的比重也分别达14.7%和28.7%。
同样,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是我国第 二大类出口商品,2019年出口额比重达16.7%,同期日 本、韩国出口比重也分别为19.5%和13.2%。
与发展中 经济体比,近年来我国与印度、印尼等国家的出口产品 相似度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其中,我国与印尼出口产品 相似度由2017年的17.4%提高至2019年的20.6%;与 印度的出口相似度则由45.7%提高至48.9%。
特别是 在纺织服装、玩具等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我国的相关出 口市场空间正被东南亚、南亚等相关国家所蚕食。
(二)高端制造业发展受制于海外关键零配件及设备进口
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是我国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
但相关进出口数据显示,
522021年2月上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我国自欧洲及日韩等国的进口商品中,集成电 路及相关机器设备、气缸、变速箱、航空发动机、各类机 床等的进口额均较大,其中,部分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 核心零部件、材料、设备及工艺,欧美日韩等国处于垄 断甚至独家垄断地位,一旦相关产品进口中断,必然会 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19年我国仅自日韩进口的用作存储器的集成电路 合计即达507.9亿美元(其中自韩国进口 443.5亿美 元),占我国该类产品全球进口额的53.7%。
用作处理 器及控制器的集成电路、其他集成电路自日韩进口规 模也较大,2019年分别达159.3亿美元和113.2亿美 元,分别占我国两类产品全球进口额的11.1%和 19.8%。
与此同时,我国半导体芯片制造业所必须的光 刻机主要由荷兰的阿斯迈尔(ASML)生产,其市场份额 占全球的八成以上。
(三:)产业技术升级面临发达国家的压力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不竭动 力。
从专利数据来看,与西方专利强国相比,我国制造 业核心技术发展仍然落后,且屡遭“专利天花板”“技术 封锁线”,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 升。
具体看,当前我国核心技术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 电子通信领域,其中2013—2017年“数字通信”专利技 术申请数量居第一,共28463件,但在药品、医学技术、生物技术、发动机、环境技术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 的核心技术专利分布数量仍处于低位。
而从专利的层 次和规模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 强,专利“含金量”不高,我国研发投人总体规模仍不到 美国的一半,研发投人和强度低于世界制造强国3%左右的水平。
尽管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2019年上升 至13位,但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 位存在偏差。
与日本相比,虽然日本制造业从总量数据 来看表现不突出,但日本企业注重长期传承和持续创 新,因而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实力仍然很强,日本人围 全球百强制造业企业超过40家,在产业上游的原料和 设备领域,无论是专利的质量还是数量都非常突出,比较而言我国制造业发展往往容易受限制。
由于我国制造业利用先进技术的水平不高、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较弱,导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 产率和利润率较低。
在劳动生产率方面,2018年中国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的 19.3%、日本的30.2%和德国的27.8%。
在利润率方面,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1995.5亿 元,比2018年还下降了 3.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 率为2.59%,而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率为6.57%, 500强之外的企业利润率也到了 4.37%,我国制造业呈 现“大而不强”的局面,与制造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6%之 间,年均增长3.83%,并不处于世界“最顶尖水准”。
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富国之源,肩负创 造物质财富的历史责任,是科技创新和民生发展的坚 实基础。
为此建议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竞争力提升 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 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之基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要进一步 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保护机制,加 强创新投入的连续性与创新规划的引导性,切实营造 开放式创新生态环境。
定期开展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综 合评估,围绕重点制造业领域和关键制造环节,推动相 关龙头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按照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的方式加强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 和装备等的研发突破,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
要加快形 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标准体系,积极推动 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质量标准体系对接,健全质量监 管及责任追究制度。
推进制造业品牌培育,打造若干具 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知名品牌,完善国内高质量 知名品牌向海外拓展的体制机制。
(二) 加强制造业领军技能型人才培育
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支撑。
以领军人 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要着力培育和吸引高端管理人 才队伍,建立高效、有序的技术移民制度,以制度支持 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引进全球顶级人才来 华工作。
创新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研院所
2021年2圬上53
展■中国经贸导刊
与企业相结合的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 育方向结合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过程企业积 极参与,为我国高端实用型人才做好储备。
进 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和投人,围绕当前技术工人的紧缺领域,实时更新 培训计划,健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探 索推进网络化、开放式、自主型的职业教育和 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当前我国熟练型技术工 人紧缺问题。
探索制造业类企业员工个人所 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制造业。
加 强舆论引导,鼓励实干精神,吸引更多青年人 才加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伟大事业。
(三)加快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竞争优势
现代竞争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竞争,同时 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各种因素也会在动态环 境中不断变化。
面对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约束 不断增强局面,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大力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积极培育基于多种要 素的综合竞争优势,力保我国在国际制造业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应继续激发国内 消费市场潜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提高国内 市场对海内外制造业企业吸引力;以新型基 础设施为重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力度,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完善产业聚集 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协同能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努力 降低企业综合税负水平和制度性成本。
♦
注:
①结构相似系数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提出,用于测度各国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取 值在11之间,取值越大表明两国产业结构 趋同性越高,竞争性越强。
(耿德伟,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 研究员。
傅娟,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助 理研究员)
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数据
资源配置的关键枢纽。
各地及企业在
实践中形成了若干典型模式。
然而,
数字平台在推进数据资源配置过程
中,也出现数据泄露、数据隐私侵犯、
数据垄断、数据不正当竞争、数据欺
诈、数据操纵等各类潜在问题和风
险。
为此,应立足数据安全底线,瞄准
数据价值实现,加强鼓励引导,明晰
责任义务,创新数据监管,完善政策
扶持,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平台模式配
置数据资源的效能。
一、数字平台是推进数据资源配
置的关键枢纽
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组织形态,
数字平台在数据资源配置生命周期
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平
台是数据资源采集者、数据要素转形
者、数据价值实现者和数据安全保障
者,是链接数据生成到价值实现的关
键枢纽。
主要体现在:
(一)数字平台是重要的数据资
源采集者
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智能终
端不断普及、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线
上线下加速融合,数字平台秉持用户
即数据的理念,依托其先进的数字传
感和采集技术,对各类用户的活动信
息和场景数据(包括注册登记、交易
匹配、生产流通、在线浏览、位置移
动、选择偏好等信息)进行全方位采 集和全时段监控,使得数据资源的“生产”呈爆发式增长态更
好
发
挥
数
字
平
台
配
置
数
据
资
源
的
建
议
举
措
□
王
晶
势,其自身也成为最重要的数据资源采集者之一。
(二)数字平台是重要的数据要素转形者
数据资源要转化形成为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生产要 素,数字平台作用也必不可少。
一方面,采集的原始数据往
542021年2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