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冗长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底动脉冗长诊断标准
基底动脉冗长症(Vertebrobasilar Dysplasia,VBD)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扩张、延长和弯曲为特征的疾病。
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像学表现
基底动脉冗长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在CTA和MRA图像上,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包括长度、管径和弯曲程度。
2. 基底动脉分叉点的高度
基底动脉分叉点的高度以鞍背、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为界被分为4级:
0级:基底动脉分叉低于或平鞍背水平;
1级:低于或平鞍上池;
2级:位于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之间;
3级:达到或高于第三脑室。
3. 基底动脉的偏移度
以鞍背和斜坡正中、旁正中、边缘和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脚为界在偏移度上被分为4级:
0级:基底动脉位于鞍背和斜坡正中;
1级:位于旁正中之间;
2级:位于旁正中和边缘之间;
3级:位于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脚。
4. 基底动脉直径
基底动脉直径应在4.5mm及以上。
5. 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冗长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脑神经刺激及脑干受压症状、后循环脑梗死、脑出血、梗阻性脑积水等。
6. 诊断要点
综合影像学表现、基底动脉分叉点的高度、偏移度和直径,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基底动脉冗长症。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基底动脉冗长症患者可能会合并基底动脉瘤。
在诊断时,应密切观察基底动脉瘤的存在。
总之,基底动脉冗长症的诊断应综合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诊断标准。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告知疾病的风险和可能的预后,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