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密码,品文、悟情、学写法——《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文本密码,品文、悟情、学写法——《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蒋莉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年第10期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红桥中心小学(225108)蒋莉
【教学目的】
1.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理解。

2.体会打比方、拟人修辞的好处。

3.试仿说、仿写第四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2.文中的石榴,家乡在哪儿?大家都知道,它的名气可真大!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
3.快看,石榴园里好“热闹”!
【设计意图:孙绍振教授说过:“文本解读的关键在于找到文本中最富张力的文字枢纽,即文本密码。

文本密码极富牵引力和浓缩性,透过它,我们能够清晰梳理出文章内容,深入作者的‘内心’。

”经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我把这篇课文的文本密码定为“热闹”。


二、精读
(一)第二小节
1.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把表现石榴园“热闹”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1)“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哪里看出“热闹”?(石榴花大片大片的,红红火火,怎么能不“热闹”呢?)
(2)“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哪儿能感受到“热闹”?(石榴花真多呀,挨挨挤挤,真“热闹”!)
(3)“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这一句里你最关注哪个词?(指导看图)瞧,真像小喇叭!“小喇叭”在干什么呢?会“吹”些什么?所有石榴花都在“吹”,好“热闹”!
3.小结:火红茂密的石榴花,通过作者的想象,成了奏乐的“小喇叭”,“吹”得好“热闹”。

【设计意图:第二小节从颜色、数量和形状三个方面来表现石榴花的“热闹”,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指导学生习作。

”因此,我将这一小节的习作训练点集中在“打比方”这一表达方式上。

通过插图和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二)第三小节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把能看出石榴园“热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2.交流。

(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字?石榴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笑得好“热闹”?一个“笑”字就把石榴写活了。

(2)“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一小节里还有一句把石榴写活的句子,你找到了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小石榴变活了?
3.请你借助第三小节的内容和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石榴的生长过程,完成填空。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第三小节通过描写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样子来表现石榴园的“热闹”,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我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自己对照图片,找出语句,来解决“石榴果成熟过程”这一难点。

而拟人是这一小节的习作训练点,三年级学生只需要感悟体会拟人修辞的形象生动即可。


(三)第四小节
1.读课文的第四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子儿?
2.交流。

(1)“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看了图,你就知道了。

(2)“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

”想看玛瑙吗?看,石榴子儿和它多像!怪不得把它比作玛瑙,真形象!
3.取几粒嚼嚼,什么味道?回味一下感觉?
4.作者就是这样先看,再尝,最后品,向我们介绍了吃石榴的过程。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可以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

”这一小节层次清晰,
语言简洁形象。

我借助图片和学生一起逐句分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感受,最后总结了片段的顺序“看—尝—品”,为学生练习说话、书写做好了铺垫。


三、练习
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能赢得老师手中的“金牌推销员”奖状。

老师有个特别提示:请你仿照第四小节“看—尝—品”的顺序,说清楚。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习作要“自由表达,乐于表达”。

于是,我将练习设计为“水果推销”,要求学生用刚才所学的顺序,最好用上打比方、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吸引顾客。


四、总结
这节课,石榴花“吹”得“热闹”,石榴果“笑”得“热闹”,石榴子儿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让我们带着一颗装满爱的心,夸夸作者的家乡吧。

(责编刘宇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