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疮.疤 (chuāng) 憎.恶(zēng)
书斋.(zhāi) 镶.嵌 (xiāng)
B.惶.恐 (huāng) 门槛.(kǎn)
膝.盖(qī) 霹.雳(pī)
C.土匪.(fěi) 头颅.(lú)
欺侮.(rǔ) 投掷.(zhèng)
D.肿.胀(zhǒng) 粗拙.(zhuó)
胸脯.(pú) 涎.水(d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竹竿响午守寡自言自语
B.震悚辩子烦锁低眉顺眼
C.烦躁门框滞笨微不足道
D.取蒂荒僻愧怍大廷广众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__①__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__②__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__③__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__④__生命。

A.①逗号②分号③省略号④破折号
B.①顿号②句号③省略号④破折号
C.①逗号②分号③句号④冒号
D.①顿号②分号③句号④冒号
4.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3分)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
驼惯了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读完这篇报道,我深深地为这盏“微弱的小灯”而感动。

②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山村老师王庆余,从教36年,后来得了
重病,无法医治,可他仍坚持为师生劈柴,每天上四节课,找学生谈话,冒雪家访。

③临终前,他拉着年轻教师的手说:“虽然我很微弱,但我毕竟也是一盏小
灯。


④油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在油灯的导引下,我们这群乡村伢子,勤于学业,
笃志修行。

⑤后来,我有幸做了一名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读书看报。

A.②①⑤③④B.②⑤①③④
C.④②①⑤③D.④⑤②③①
6.古诗默写。

(6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4)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3分)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节选自《骆驼祥子》) (1)《骆驼祥子》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
儿变态的虎妞、诈骗祥子的________等,展现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1分)
(2)请概述祥子绰号的来历。

(2分)
8.某校七年级举行了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6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1)请你写一写有关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分)
(2)仿照画线句的形式,再写两句,构成排比。

(4分)
祖国是我们成长的坚强后盾,使我们放心地前进。

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来为祖国效力: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我愿为祖国献上一抹嫩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莫之及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 ________ (2)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
(3)俄.有老父至 __________ (4)初竖执.之 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1.理解填空。

(3分)
【甲】卖油翁是一个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陈尧咨是一个____________(性格)的人;【乙】文中的老父是一个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

12.谈谈你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5分)
母爱的硬度
叶浅韵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

长大以后,
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
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带领我们去山上砍柴,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工夫就能满
载而归。

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弱小的肩膀不堪重负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柴背到家里。

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勤付出之下,我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
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
子。

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

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

她永远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地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


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

她十分关心考试的结果。

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

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
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

”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

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

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

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做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

这时候的母亲再没
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一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
在文字里。

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

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

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刺刺伤了我的身体。

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有删改) 13.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

(3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15.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分)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刺刺伤了我的身体。

16.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好处。

(3分)
17.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

(3分)
三、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让你难过的事,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

嘿,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
明;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少于500字。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 提示:B.惶.恐 (huáng),膝.盖(xī);C. 欺侮.(wǔ),投掷.(zhì);D. 粗拙.(zhuō), 涎.
水(xián)。

2.C 提示:A.晌午;B.辫子;烦琐;D.取缔,大庭广众。

3.A 4.C 5.D
6.(1)双袖龙钟泪不干(2)谁家玉笛暗飞声
(3)草树知春不久归(4)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7.(1)孙侦探
(2)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自己也被抓到军队里干苦活。

祥子趁军队转移时,逃了
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换回了三十五元钱。

祥子生了一场大病,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

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

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8.(1)示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示例:假如我是一朵红花我愿为祖国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我是一枚果实我愿为祖国留下一丝甘甜
二、(一)9.(1)自夸(2)凭、靠
(3)不久,一会儿 (4)持、握
10.(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我不是圣人,但经历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拿进去呢?11.谦虚内敛傲慢无礼自作聪明
12.【甲】熟能生巧。

【乙】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不要自作聪明。

【乙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握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圣人,但经历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拿进去呢?”
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截断了。

世上愚蠢的人没有比得上他们的了。

(二)13.管教“我们”劳动;严惩“我们”犯错;严格管教“我们”学习。

14.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突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要强)。

15.在感情上“我”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表现了母亲的严厉及“我”对母亲的敬畏。

16.照应标题,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7.示例一:赞同。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文中的母亲虽然严厉,但严中有爱,她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不赞同。

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忽略了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让孩子产生距离感。

三、18.思路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根据材料中的“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可知这是典
型的记叙文题目,带有较浓的文学味道。

“不期而遇的温暖”意味着意外带来的别样的惊喜和感动,平常之中带着新意。

选取写作角度,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以小见大,突出“温暖”对心灵的震撼和由此带来的意外之喜。

“温暖”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鼓励、他人的关爱、善意的提醒等。

“温暖”还可以是大自然给予的启示,比如盛开的百合、街边的杨柳、石缝里的小草等给人温暖、催人奋进。

例文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9月,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十八大
2.“这在亚洲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瞬间……这是一个有着将近五万万人口的新政府。

”“划时代的瞬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西藏解放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D.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4.1950—1952年,新中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场变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5.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政治制度的创新
6.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

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的是()
A.王进喜B.雷锋C.邓稼先D.袁隆平
7.“土地改革后,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利用土地。

”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B.条件C.内容D.影响
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根本变化”指的是我国()
A.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D.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9.下列制度中,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是()
A.民主集中制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一床被子用了几十年,衣服、鞋袜补了又补,只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兰考大地,访贫问苦,治沙治涝。

焦裕禄的事迹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A.谦虚谨慎B.科学求实C.艰苦奋斗D.拾金不昧
11.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该阶段最准确而突出的特点是()
A.全面调整B.全面倒退
C.曲折前进D.恢复发展
12.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A.爱国、敬业B.诚信、友善
C.公正、和谐D.民主、法治
1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该事件发生于()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14.1981年,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风靡全国,让人深切感受到农村改革带来的新活力。

最早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是()
A.湖南B.广东C.安徽D.福建
15.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松绑”
就是迫切要求()
A.实行按需分配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开发上海浦东
16.深圳本来只是一个小渔村,今日却已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新兴城市。

促使深圳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毗邻港澳B.资源丰富C.科技领先D.政策扶持
17.“从2001年的多哈开始,世界见证了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

材料中的“开始”指的是()
A.中国对美关系走向缓和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
18.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9.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到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四次增加,但其内容一脉相承,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B.各阶段领导人思想与时俱进
C.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成不变D.中国逐渐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20.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为“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符合中国倡议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下列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属于中国倡议的是()
A.“一带一路”建设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亚太经合组织成立D.经济全球化
21.“香港欣归祖国,颂歌高唱未来”“两制光昭四海,五星辉耀寰球”的对联体现了()
A.“九二共识”的达成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军队建设的成就D.两岸“三通”的实现
22.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A.海军B.陆军C.空军D.火箭军
2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
A.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B.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D.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
24.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我国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万隆会议B.中苏建交C.重返联合国D.解决台湾问题
25.“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福建籍战士陈祥榕在中印边界冲突中英勇牺牲。

据报道,这一冲突是由于印方越界蓄意寻衅滋事引发的。

印度的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
C.一个中国原则D.合作共赢原则
26.下面是1970—197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人民币:亿元)变化示意图。

产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生产能力提高
B.对外关系改善
C.经济体制改革
D.开放局面形成
27.下图是不同时期人民海军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A.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B.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强D.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28.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A.莫言B.邓稼先C.屠呦呦D.钱学森
29.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在无人货架自助购买。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互联网技术的进步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③经济发展④消费习惯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港澳回归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非选择题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基本国策。

(2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的观点?结合
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司令员在某场战争结束后的讲话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被确立下来。

自治区是统一国家的一部分,可以在不违背中央统一政令的前提下制定本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例。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已经过去40年了,他允许中国农民自主生产,在南方沿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也让外国人在那里投资。

这很快带来了成果——4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面让人难以置信。

——摘编自德国2018年《时代》周报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场战争的名称,并阐明该战争产生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取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的主要原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的历史使命。

(3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意见很不一致。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摘编自王素莉《“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

”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的产值累计达到1 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数据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国内原因。

指出面对困难,
中央对“两弹一星”工程的态度。

(3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此翁”的名字。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的科研成果。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现这些
特点的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2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9年4月,中央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时,认为给广东某些特殊政策是个好主意,对外开放要找一个突破口,办好试验场,并将其命名为“特区”。

不久,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相继建立起来。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摘编自黄修荣、黄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深圳市1979—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1)根据材料一,写出深圳经济特区所在的省份。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A 2.A 3.D 4.B 5.D 6.C7.A8.D9.B10.C11.C12.D13.C14.C15.B 16.D17.C
18.A19.A20.A21.B22.D23.B24.A
25.A26.B27.B28.C29.C30.A
31.(1)“一国两制”。

(2分)
(2)同意;(1分)理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中国人民洗雪了
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分)“一国两制”
构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日益深化,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分)
32.(1)战争:抗美援朝战争;(2分)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分)
(2)前提: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2分)
(3)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②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设立经济特区;④引进
外资。

(3分,一点2分,两点3分,符合题意即可)
(4)①巩固新生政权;②维护民族团结;③发展经济,实现民族富强等。

(3分,一点2分,
两点3分,符合题意即可)
33.(1)原因: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②严重的自然灾害;③“左”倾思想的影响。

(2分)态度:坚决支持。

(1分)
(2)名字:袁隆平。

(1分)成果: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