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应用实例及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应用实例及问题
随着环境噪声污染产生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的噪声标准早已不适应现在日益复杂的噪声监测,针对这一情况,环保部门及时制定了2008版新标准,解决了许多监测中遇到的问题。

2008版新标准中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合并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引入了厂界、倍频带声压级等定义,使厂界噪声监测依据性更强。

但是在处理两次厂界噪声信访工作中发现,有厂界和无厂界按标准中规定,有造成执行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本文通过新巴黎大酒店与禧温泉两个现场监测实例对比,可以看出,两个案例同样是冷却塔噪声扰民,而且距离居民距离基本相同,新巴黎酒店因为有一道厂界围墙,禧温泉没有厂界围墙,造成两个案例布点及监测方案的不同,新巴黎酒店案例只能位于敏感点居民窗外1m处进行监测,而无法进入室内监测,执行降低10dB的严格标准,这样造成居民窗外窗内仅仅相隔2m的距离,执行标准却相差10dB。

从噪声监测着重保护敏感点的宗旨出发,建议标准制定部门对敏感点监测点位设置问题予以考虑。

标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实例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噪声问题也日益突出[1],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日趋严重的影响。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各级城市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1 环境噪声监测的变化趋势
这些年来,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正在发生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1 厂界噪声监测由以前的厂界周围布点向污染源、敏感点监测转化。

1.2 随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2-3],噪声信访、扰民纠纷越来越多,并且情况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居民区内的服务性行业,问题日趋严重。

1.3 连续等效A声级在针对复杂或特殊声源时,已不能反映出声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4 例行监测向在线监测方向发展。

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应用实例及问题
随着环境噪声污染产生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的噪声标准早已不适应现在日益复杂的噪声监测,针对这一情况,环保部门及时制定了2008版新标准,解决了许多监测中遇到的问题。

2008版新标准中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
标准》合并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引入了厂界、倍频带声压级等定义,使厂界噪声监测依据性更强[4]。

但是在处理两次厂界噪声信访工作中发现,有厂界和无厂界按标准中规定,有造成执行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某酒店和某洗浴会馆监测,由于某酒店有厂界,某洗浴会馆无厂界,同种污染源,相似的现场情况,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监测方式及结果。

2.1 某酒店实例概况
某酒店监测属于噪声信访监测,该酒店后院围墙外居民投诉其冷却塔噪声扰民,监测现场情况见图1。

图1中右侧最上方楼顶为高空声源冷却塔,楼下主楼附近为酒店围墙,左侧为投诉居民所在居民楼。

2.2 某酒店监测方案
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关规定,该酒店应该监测围墙外1m处厂界噪声,由于是高空排放声源,应测声源对面同等高度居民家窗外1m 处等效声级,现场监测示意图见图2。

由于该酒店处于2类标准适用区内,应执行等效声级昼间60dB,夜间50dB标准[5]。

2.3 某洗浴会馆实例概况
某洗浴会馆监测也属于噪声信访监测,该洗浴会馆位于某大厦1~4层,该大厦1~4层为商服,4层以上为住宅,该洗浴会馆将冷却塔设置在其屋顶平台上,平台西侧、北侧与居民楼相接,居民楼内居民投诉该洗浴会馆冷却塔噪声扰民。

2.4 某洗浴会馆监测方案
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该洗浴会馆设置在会馆房顶的冷却塔,房顶归会馆所有,所以其厂界应为房顶与居民楼交界处,居民与厂界距离不足1m,监测时应进入居民室内,开窗监测,监测示意图见图2。

由于该洗浴会馆也是处于2类标准适用区,应执行2类标准适用区标准降低10dB,即昼间50dB,夜间40dB。

3 结束语
两个实例对比,可以看出,两个案例同样是冷却塔噪声扰民,而且距离居民距离基本相同,某酒店因为有一道厂界围墙,某洗浴会馆没有厂界围墙,造成两个案例布点及监测方案的不同,该酒店案例只能位于敏感点居民窗外1m处进行监测,而无法进入室内监测,执行降低10dB的严格标准,这样造成居民窗外窗内仅仅相隔2m的距离,执行标准却相差10dB。

从噪声监测着重保护敏感点的宗旨出发,建议标准制定部门对敏感点监测点位设置问题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1]张宝杰,马放,等.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0~126.
[2]洪宗辉.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7~83.
[3]Dimitris Skarlatos,Panos Drakoats.Envionmental Noise-annoyance Enviromn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1988,11(2):171~182.
[4]张建辉,等.环境监测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2~24.
[5]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噪声测量)[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滕世长(1980-),男,汉族,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环境监测专业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