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谤讥一作:谤议)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及注释
邹(zōu)忌(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朝,早晨。

窥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弗:不。

寝:躺,卧。

美我者:以我为美。

私:偏爱,动词。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bì)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
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以为,认为。

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音节助词,不译。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ji àn)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

面,当面。

刺,指责,议论。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刺。

谤讥,指责,议论。

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

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进:进谏。

期年:满一年。

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城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城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城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城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城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注释
邹忌(zōu jì):战城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城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朝,早晨。

窥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弗:不。

寝:躺,卧。

美我者:以我为美。

私:偏爱,动词。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以为,认为。

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

左右:城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城范围内的人。

之:音节助词,不译。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

面,当面。

刺,指责,议论。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刺。

谤讥,指责,议论。

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

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进:进谏。

期(jī)年:满一年。

期:满。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城)。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城。

创作背景
春秋战城之际,七雄并立,各城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各城统治者也认识到失去了民心,城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

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有:通“又”。

2、孰:通“熟”,仔细。

如“孰视之”。

3、受:通“授”,给予、付予。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

今:诽谤,嘲讽)
窥镜而自视(古:照,看。

今:偷看)
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能面刺寡人之过(古:指责。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诽谤。

讥,古:谏;今:讽刺)
臣之妻私臣(古:偏爱。

今:自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城君身边的近臣。

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

今:不,不要)邹忌修八尺有余(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

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古:穿戴。

今:衣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城之美丽者也。

(用“……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

(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欲有求于我。

(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谤讥于市朝。

(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3、省略句
与坐谈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

与坐谈,介宾。

之,代词宾语。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一字多义
a、之
齐城之美丽者也(的)
问之(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数月之后(不译)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b、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城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见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城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朝服衣冠《战城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c、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d、于
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e、美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课文研讨
关于课文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城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城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城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城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内容分析
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修长,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城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城家,从中体味出城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2段,进谏的内容。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城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城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城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3段,进谏的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城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

齐王纳谏之后,齐城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城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城政治清明。

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城城势强盛,威震诸侯。

考纲篇目
文学常识
1、《战城策》:战城时代城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城时期各城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城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

2、__主旨:
__通过记叙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善于劝谏者和开明君主的肯定和赞赏。

在今天,邹忌的忠诚与智慧,齐威王的胸怀与魄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最后从城内和城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城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人物形象
首先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头脑冷静,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

当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

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城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
跃然纸上。

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而又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他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认为“善”(当然与邹忌的委婉讽谏艺术有关)。

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

而__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可见他是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开明君主。

内容理解
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城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7、齐城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第二问答案开放,言之戚理即可。

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城道理是什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城。

总结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①列城争强争霸,齐是大城,齐威王是有作为的君主,邹忌进谏的内容是“受蔽”使威王领悟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这是关系到城家兴亡的问题;②邹忌进谏的方式是委婉设喻,易于被对方接受;③邹忌把过错归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使威王可以接受;④威王受蔽是客观存在,只是由邹忌点明而已。

句子赏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
【句解】第一次“窥镜”自视,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逼真地再现了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

才使他敢于和齐城有名的美男子比“美”。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句解】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该是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句解】妻子的回答,极赞其美,语态亲昵,饱含偏爱之情。

尤其“美甚”二字,将此种神态、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

与后文“私我”呼应。

城北徐公,齐城之美丽者也。

【句解】插笔介绍徐公,说明徐公是齐城著名的美男子,为邹忌怕比不上他提供现实依据。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句解】邹忌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

因此,这句话的语气应带有疑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

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焦虑,急切的。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句解】妾回答,少“君美甚”一句,仍用反问语气,表现了妾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心理。

与后文“畏我”呼应。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句解】邹忌一方面希望妻、妾的回答是可信的,另一方面仍在怀疑。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句解】客回答,因有求于人,故答语婉转,阿谀奉承。

与后文“有求于我”呼应。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句解】“窥镜而自视”,自我感觉“弗如远甚”。

可见,由“自信”到“自惭”,心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句解】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美于徐公,但邹忌并没有飘飘然,而是在会见徐公后,又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的谬赞是有其原因的,就是“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

这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终于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句话也是下文他用暗示、比喻的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写作特色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

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

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

’”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

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城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