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详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诗详注》的序
臣观昔之论杜者备矣,其最称知杜者莫如元稹、韩愈。
稹之言曰:“上薄《风》、《骚》,下该沈、宋,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愈之言曰:屈指诗人,工部全美,笔追清风,心夺造化,“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
二子之论诗,可谓当矣。
然此犹未为深知杜者。
论他人诗,可较诸词句之工拙,独至杜诗,不当以词句求之。
盖其为诗也,有诗之实焉,有诗之本焉。
孟子之论诗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诗有关于世运,非作诗之实乎。
孔子之论诗曰:“温柔敦厚,诗之教也。
”又曰:“可以兴、观、群、怨,迩事父而远事君。
”诗有关于性情伦纪,非作诗之本乎?故宋人之论诗者,称杜为诗史,谓得其诗可以论世知人也,明人之论诗者,推杜为诗圣,谓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万世也。
使舍是二者而谈杜,如稹、愈所云,究亦无异于词人矣。
甫当开元全盛时,南游吴、越,北抵齐、赵,浩然有跨八荒、凌九霄之志。
既而遭逢天宝,奔走流离,自华州谢官以后,度陇客秦,结草庐于成都瀼西,扁舟出峡,泛荆渚,过洞庭,涉湘潭。
凡登临游历,酬知遣怀之作,有一念不系属朝廷,有一时不端痌斯世斯民着乎?读其诗者,一一以此求之,则知悲欢愉戚,纵笔所至,无在非至情激发,可兴可观,可群可怨,岂必辗转附会,而后谓之每饭不忘君哉!若其比物托类,尤非泛然。
如宫桃秦树,则凄怆于金粟堆前也,风花松柏,则感伤于邙山路上也。
他如杜鹃之怜南内,萤火之刺中宫,野苋之讽小人,苦竹之美君子,即一鸟兽草木之徽,动皆切于忠孝大义,
非他人之争工字句者所可同日语矣。
是故注杜者必反覆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恍然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馀悲,悄乎有馀思也。
臣于是集,矻矻穷年,先挈领提纲,以疏其脉络,复广搜博征,以讨其典故。
汰旧注之楦酿丛脞,辩新说之穿凿支离。
夫亦据孔孟之论诗者以解杜,而非敢凭臆见为揣测也。
第思颛蒙固陋,继漏良多,幸逢圣世作人、文教诞兴之日,从此益扩贝闻,以补斯编之阙略,是又臣区区之愿尔。
时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岁长至日,翰林院编修臣仇兆鳌谨序。
《杜诗详注》凡例
一、杜诗会编自唐刺史樊晃首编杜少陵诗集,行于江右。
至宋,王介甫为鄞令,得未见者二百余篇。
嗣后王原叔取中秘藏本及旧家流传者,定为一千四百五篇。
黄伯思校本,则有千四百四十七篇。
蔡傅卿《草堂诗笺》,取后来增益者,如卞圜、吴若、员安宇、裴煜辈所收,别为逸诗一卷。
今依年次补入,不另置卷末,便省览也。
二、社诗刊误坊本多字画差讹。
蔡兴宗作《正异》,朱文公谓其未尽,如“风吹沧江树”,“树”当是“去”,乃音近而讹。
“鼓角满天东”,“满”当是“漏”,乃形似而讹。
当时欲作考异,未暇及也。
近日朱长孺采集宋元诸本,参列各句之下,独称详悉。
然犹有遗脱者,如《何氏山林》诗“异花开绝域”,当是“来绝域”,于“开拆”不犯重。
《送裴尉》诗“扁舟吾已就”,当是“吾已僦”,于“就此”不相重。
如《冬深》诗“花叶随天意”,当是“惟天意”,于“随类”不相重。
如《送王侍御》“况复传宗近”,当是“宗匠”,于“近野”不相重。
如《诸葛庙》“巫觋醉蛛丝”,
当是“缀蛛丝”,于上句“穿画壁”方称。
《王彭州》诗“东堂早见招”,当是“东床”,于“河汉”、“夫人”等语相合。
如《秋兴》诗“白头今望苦低垂”,与“彩笔昔曾干气象”本相工对,刻本误作“吟望”。
《呀鹘行》“强神非复皂雕前”,与“紧脑雄姿迷所向”,字无复出,而刻本误作“迷复”。
又如《遣意》诗“宿雁聚圆沙”,当是“宿鹭”。
《草堂即事》诗“宿鹭起圆沙”,当是“宿雁”。
鹭雁各有时候,彼此两误也。
今或依他注改正,或据臆见参定。
至于上下错简、句语颠倒者,如《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二句,当在“云来”、“月出”之下。
如《姜少府设鲙》“偏劝腹腴愧年少”二句,当在“落砧”、“放箸”之下。
如《过吴侍御宅》“仲尼甘旅人”二句,当在“闭口”、“叹息”之下。
如《郭代公故宅》“精魄凛如”二句,当在顾步涕落之下。
如《梦李白》、《赠苏涣》、《呈聂耒阳》诸诗,各有颠错之句,今皆订正,文义方顺。
三、杜诗编年依年编次,方可见其平生履历,与夫人情之聚散,世事之兴衰。
今去杜既远,而史传所载未详,致编年互有同异。
幸而散见诗中者,或记时,或记地,或记人,彼此参证,历然可凭。
间有浑沦难辩者,姑从旧编,约略相附。
若其前后颠错者,如《投简咸华诸子》本属长安,而误入成都。
《遣愁》诗、《赠虞司马》本属成都,而误入夔州。
如《冬深》、《江汉》、《短歌赠王司直》皆出峡后诗,而误入成都夔州。
如《回棹》、《风疾舟中》本大历五年秋作,而误入四年。
今皆更定,庶见次第耳。
四、杜诗分章古诗先有诗而后有题,朱子作《集传》,每篇各标诗柄,乃酌小序而为之。
杜诗先有题而后有诗,即不须再标诗柄矣。
唯一题而并列三五首,或多至一二十首者,每首各拈大旨,又有题属托物寓言,亦须提明本意,仿《集传》例也。
五、杜诗分段《诗经》古注,分章分句。
朱子《集传》亦踵其例。
杜诗古律长篇,每段分界处,自有天然起伏,其前后句数,必多寡匀称,详略相应。
分类千家本,则逐句细断,文气不贯。
编年千家本则全篇浑列,眉目未清。
兹集于长篇既分段落,而结尾则总拈各段句数,以见制格之整严,仿《诗传》某章章几句例也。
六、内注解意欧公说诗,于本文只添一二字,而语意豁然。
朱子注诗,得其遗意,兹于圈内小注,先提总纲,次释句义,语不欲繁,意不使略,取醒目也。
其有诸家注解,或一条一句,有益诗旨者,必标明某氏,不敢没人之善,攘为己有耳。
七、外注引古李善注《文选》,引证典故,原委灿然,所证之书,以最先者为主,而相参者,则附见于后。
今圈外所引经史诗赋,各标所自来,而不复载某氏所引,恐冗长繁琐,致厌观也,其有一事而引用互异者,则彼此两见,否则但注已见某卷耳。
八、社诗根据集中古风近体,篇帙弘富。
昔人谓五古、七律入圣,五律、七古入神。
盖其体制之精,上自风骚汉魏,下及六朝四杰,各有渊源脉络也。
兹于每体之后,备载名家议论,以见诗法所白来,而作者苦心亦开卷晓然矣。
若五七言绝句,用实而不用虚,能重而不能轻,终与太白、少伯分道而驱。
九、杜诗褒贬自元微之作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故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
秦少游则推为孔子
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
诸家无不崇奉师法,宋惟杨大年不服杜,诋为村夫子,亦其所见者浅。
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真少陵蟊贼也。
杨用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
兹集取其羽翼杜诗,凡与杜为敌者,概削不存。
十、杜诗伪注分类始于陈浩然,元入遂区为七十门,割裂可厌。
又广载伪苏注,古人本无是事,特因杜句而缘饰首尾,假撰事实,前代杨用修,力辩其谬妄。
邵国贤、焦弱侯往往误引。
凌氏《五车韵瑞》援作实事。
张这可又据《韵瑞》以证杜诗,忽增某史某传,辗转附会矣。
吴门新刊《庚开府集》亦误采《韵瑞》,皆伪注之流弊也。
今悉剃芟,不使留目。
十一、杜诗谬评蔡梦弼注本,删去伪注,最为洁净。
但参入刘须溪评语,不玩上下文神理,而摘取一字一句,恣意标新,往往涉于纤诡,宋潜溪讥其如醉翁呓语,良不诬也。
后来钟谭论诗,亦踵须溪之流讯,全无精实见解,故集中所采甚稀。
十二、历代注杜宋元以来,注家不下数百。
如分类千家注所列姓氏尚百有五十人。
其载入注中者,亦止十数家耳。
其所未采者,尚有洪迈之《随笔》,叶梦得之《诗话》,罗大经之《玉露》,王应麟之《困学记闻》,刘克庄、楼钥之文集。
元时全注杜诗者,则有俞浙之《举隅》,七律则有张性之《演义》,五律则有赵汸之《选注》。
明初有单复之《读杜愚得》,嘉靖间有邵宝之《集注》,张綖之《杜通》、《杜古》
及《七律本义》。
他若天台谢省之《古律选注》、山东颜廷榘之《七律意笺》、关中王维桢之《杜律颇解》、海宁周甸之《会通杜释》、闽人邵傅之《五律集解》、楚中刘逴之《类选》、华亭唐汝询之《诗解》,各有所长。
其最有发明者,莫如王嗣奭之《杜臆》。
而王道俊之《博议》、郑侯升之《卮言》、杨德周之《类注》,俱有辩论证据,今备采编中。
十三、近人注杜如钱谦益、朱鹤龄两家,互有同异。
钱于《唐书》年月、释典道藏参考精详。
朱于经史典故及地里职官考据分明。
其删汰猥杂,皆有廓清之功。
但当解不解者,尚属阙如。
若卢元昌之《杜阐》,征引时事,间有前人所未言。
张远之《会粹》,搜寻故实,能补旧注所未见。
若顾宸之《律注》,穷极苦心,而不无意见穿凿。
吴见思之《论文》,依文衍义,而尚少断制剪裁。
他如新安黄生之《杜说》、中州张溍之《杜解》、蜀人李长祚之《评注》、上海朱瀚之《七律解意》、泽州陈家宰之《律笺》、歙县洪仲之《律注》、吴江周篆之《新注》、四明全大镛之《汇解》,各有所长。
卢世..之《胥钞》、申涵光之《说社》、顾炎武、计东、陶开虞、潘鸿、慈水姜氏,别有论著,亦足见生际盛时,好古攻诗者之众也。
十四、杜赋注解少陵诸赋,廓汉人之堆垛,而气独清新,开宋世之空灵,而词加典茂,亦唐赋中所杰出者。
其《三大礼赋》,有东莱、长孺二注。
《封西岳》一赋,朱注尚未详尽。
兹于四赋,多所补辑。
若《雕》、《狗》两赋,则出自新注云。
十五、杜文注释古人诗文兼胜者,唐惟韩、柳,宋惟欧公、大苏
耳。
且以司马子长之才,有文无诗,知兼美之不易矣。
少陵诗名独擅,而文笔未见采于宋人,则无韵之文,或非其所长。
集中所载墓志,尚带六朝余风,惟《祭房相国文》,清真恺恻,卓然名篇。
其代为表状,皆晓畅时务,而切中机宜。
朱氏辑注已明,惟间附评释而已。
十六、诗文附录新旧《唐书》本传,互有详略,要皆事迹所关,固当并载。
其诸家序文,具述原委,为历世所珍重。
又唐宋以后题咏诗章,及和杜、集杜诸什,皆当附入。
而诸家评断见于别集凡有补诗学者,并采录末卷,犹恐挂漏蒙讥,尚俟博采以广闻见焉耳。
十七、少陵大节贺兰进明不救唯阳之围,致一城俱陷。
忠如张、许,为贼所害,进明之罪,上通于天矣。
后又密谮房琯,甫上疏力救,遂至贬官。
其《出金光门》诗云:“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临去而尚惓惓,与孟子三宿出昼之意,千载同符。
此公生平事君交友立朝大节也。
十八、少陵旷怀太白狂而肆,少陵狂而简。
其在成都,结庐枕江,与田夫野老相狎荡,便有做睨一切、侮玩不恭之意。
初寓长安,得钱沽酒,时招郑虔,后去夔州,举四十亩果园赠与知交,毫无顾恋。
此与谪仙之千金散尽者,同一磊落襟怀。
宜其诗品遇出寻常。
十九、少陵谥法公负挺出之才,济时之志,拾遗半载,郎官遥受,宦途之偃蹇极矣。
迨旷世以还,宋真宗读江上之诗而深加称赏,蜀献王至草堂之地而作文致吊,其风流儒雅,能感发后代之帝王。
考元顺帝至正二年,尝追谥文贞,此实褒贤盛事,增韵文坛。
公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者,其亦差不寂寞矣。
二十、少陵逸事杜公精灵,千载不没。
诵《花卿歌》而痊久疟之人,解《八阵》诗而入眉山之梦。
宋时病夫,目不知书者,忽吟子美诗句,见于程叔子之记述。
四月十八日游草堂者,从来不逢阴雨,得于蜀父老之传闻。
又雍熙间,彭城刘景真游华清宫,梦明皇与子美谈诗,尤为奇怪。
录此以见其气亘江山,神游天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