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两只蚂蚁攀墙的故事”导写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两只蚂蚁攀墙的故事”
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
这段墙长有20米,高有10米。
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可每爬到大半时,就会因劳累跌落下来。
可是它不气馁,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每一次跌落下来,它都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
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之后,决定绕过这段墙。
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用起来。
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要认真审读材料,紧紧抓住材料中两只蚂蚁在行动上的区别,分析它们的思维方式、行动的结果有何不同。
注意辩证分析,不能顾此失彼。
联系实际可以看出,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或实现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付出辛勤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方式或手段,即解决“方向”问题。
正所谓既要低头行路,更要抬头看路。
找准方向,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找错方向或根本不辨方向,就会事倍功半,与成功失之交臂。
写作中,如果就蚂蚁谈蚂蚁,就会缺乏现实意义,要联系自身实际或社会实际。
举例论证后一定要分析论据,结尾部分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情锲而不舍的人,但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
实际上,成功需要坚持,也需要方向、机遇、方法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住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实际上,大到国家、集体,小到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问题,有时候盲目的“坚持”就是一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正确地选择(方法),才能走出低谷,柳暗花明,走向成功。
最佳立意:选择、变通、方法、智慧、创新、捷径、勇与谋
【素材链接】
1.杨振宁青年时期喜欢物理,而且想成为实验物理学家。
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
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一天,被誉为美
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
”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毅然把主攻方向至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鲁迅怀着救死扶伤的志向远涉重洋,踏上了求医之路。
然而,在国外的见闻让他深刻地意识到国民的思想比肉体更需要拯救。
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最初的想法,而从事文学创作,用笔“呐喊”,唤醒麻木的国民。
【优秀范文】
1勇与谋
两只蚂蚁为寻找食物而爬高墙。
一只不假思索用“勇气”爬,一只略有深思后绕墙而行。
前者,失败数次、筋疲力竭仍未达到目的,后者,事半功倍已开始享用美食。
(联系材料,言简意赅且有对比,非常好)
在许多人眼中第一只蚂蚁的做法定是蠢笨不堪,而在我看来,它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预设错误观点并加以反驳,能体现严谨的思考和表达)它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勇气也是值得人学习的。
因为在做事时我们既需要三思而行后的正确方法,(词句不同,“三思而行”,已经“行”了,“行”在“法”之前,违背了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意思。
不如改成“三思以求得良法”)也需要有面对困难事物时勇往直前的胆识。
(表达不够凝练,不如直接改成“迎难而上”)空有勇而无谋则万事难成。
(分论-1)孔子曾言:“勇者无惧。
”(引用名言)可见,勇可以赋予人一往无前的胆识。
但此勇一定是充满智慧的勇,而非蚂蚁身上的一夫之勇,因为空有勇而没有谋的勇只能算是莽撞,算不得勇敢与胆量。
纵观中国历史,有勇无谋者多半都以失败的结局退出历史舞台。
(点题)如兵败徐州被手下将领绑了送给曹操的吕布;怒杀宋闵公后在逃亡路上让人诱骗被擒的南宫长万;兵败垓下的楚霸王项羽——他们最终都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倘若他们三人在处事时能够多一些深思熟虑,少一些匹夫之勇,是不是也不会一个成了“有勇无谋”的起源,一个被剁成了肉泥不得善终,一个无言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呢?人生在世,凡百事之成者必少不了三思而行,如做事不“思危”、“思退”、“思变”只靠血气之勇行事,那就只能算做事冲动,冲动行事只会让人失去看待问题的完整性与客观性。
做事时思虑不周又怎能轻易的达到目呢?这就是为什么有勇无谋则难以成事。
只有谋而无勇则会在面对艰难险阻事物时寸步难行。
(分论-2)谋是要完成一件事物时三思后而做出的最好计划,但如果没有实施的勇气那即便有周全的计策也无法达成目的。
秦晋围郑之际,郑国文臣烛之武挺身而出,在众寡悬殊的情
况下他选择独自一人会面秦穆公,终以一己之力击退秦师。
(选用课文作为论据,很机智)倘若他只有满腹计谋,而无向秦军迈步的大勇,他又如何凭借三寸之舌,解郑国之危;回看我党的革命历史,如果南昌起义只有谋划而没有打响第一枪的勇气,那我们党何时才能从“零”迈向“一”,开始新篇章。
(两个事例一古一今,搭配得比较合理)做事时有好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在面对艰难险阻的任务时如果少了勇气的助力,那要等到何时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
做事有勇有谋才方可万事易成。
(分论-3)勇源于胆,谋源于虑,如果在做事时既能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也能有深思熟虑后的方法,还怕所谋之事不易完成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三国时期刘备白首起家,(应改为“白手起家”,意为开始奋斗时两手空空,不是头发白了才起家哈)生逢乱世,若无那些为他出谋划策的卧龙凤雏和勇冠三军的五虎上将,他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汉高祖刘邦,若没有张良、萧何等一流精英智士的出谋献计以及众多将领勇武超群、敢于冲锋陷阵,又怎样能够成就他以布衣之身摇变为汉朝开国天子的传奇,书写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
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例子举得相当好)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竞争惨烈的情况下,若想要事情变得容易成功一些,必定是要勇谋相伴,因为在谋的指导下勇气才能被正确发挥其作用,才不会出现做事如无头苍蝇的现象。
而谋也会因为有勇气相伴从而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帮助我们突破困难,所向披靡。
(说理很清楚)
人生在世,如做事时有勇无谋则会意气用事,如有谋无勇则会在面对困境时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要吸取两只蚂蚁身上的优点,争取在做事时可以勇谋兼备,让勇因谋而开花,让谋因勇而结果。
(好句)
2勇攀者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
其中一只蚂蚁观察之后,决定绕过这段墙,通过捷径最终找到了食物并享用。
我想世人大多会称许这只蚂蚁而嘲笑另一只不停往上爬而不改的蚂蚁。
但是,我却独独对另一只锲而不舍的蚂蚁心生敬意。
多次从高墙上落下,这落下的仅仅是蚂蚁的肉身。
而非它的决心和坚持。
这小小的一只蚂蚁——一名勇攀者,无论失败与否,即使已尝试千百次,都是值得我们所尊敬与钦佩的。
孤身一人,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仍敢于尝试,这是用勇气与决心所铸就的盔甲。
即便摔倒了很多次,尚有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袁隆平在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当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这个课题时,还被嘲笑“提出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他放弃尝试了吗?没有。
若是没有他的尝试,也许世间还没有杂交水稻,更不会出现如今功绩卓越的“杂交水稻之父”。
又比如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集资想铺设第一条横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侧的海底电缆,他尝试了很多次,损失了大量资源、钱财,磨尽了支持者的耐心。
在最接近成功的那次尝试中,甚至背负了“骗子”的骂名,可是,他没有停止尝试,而是在六年后,不屈不挠的菲尔德重新着手这项事业,终于取得了成功。
一次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不可能做到。
或许这只蚂蚁在某一次的攀登中就能取得自己的成功,若没有先前的无数次跌落的尝试,是无法让自己的盔甲变得越来越坚固的,也不会有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更不会出现成功的可能。
愿意为目标去尝试、去奋斗,这样的精神是可敬的。
即使一次次的尝试依然失败,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不代表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随之消逝,反之,那为此奋斗过、尝试过的身影,会永远地留下,并载入人类历史的史册中。
当穆罕默德一世攻占拜占庭之时,有这样十二个小人物,他们原被派出去向威尼斯舰队寻求援兵,但对方已将拜占庭“遗忘”。
此时的他们其实可以临阵逃亡以保性命,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返回到已开始沦陷的拜占庭与国一同抗争。
这些人既没有找来援兵,也没有扭转拜占庭被攻占的命运,但是他们值得被记入史册之内。
因为在这场战争中,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身影,这些身影曾在生死中穿梭,在生死中抉择,毋庸置疑就是可敬的。
蚂蚁就算每一次都失败,但它的身影仍会出现在那里,带给其它的蚂蚁攀登的动力和勇气,即使失败千千万万遍,也有它独一无二的价值。
一名勇攀者未必要达到群山之巅,或许他连山腰都未能碰到,但他有其他放弃的人所没有的勇气、毅力、以及决心,光是这些,他便足矣担当得了我们的可敬者。
“从哪跌倒,就从哪站起来”,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究竟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呢?而这只攀墙的蚂蚁是其中一员。
勇攀者的群星闪耀一刻,不一定是成功的光辉,或许是更值得尊敬的尝试与并不丢脸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