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总复习提纲终极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记忆部分)
第二轮冲刺复习提纲——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考点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几个阶段:
①人类认识地球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盖天说”-“浑天说”-“球形说”-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证明地球是球体:海边看驶去的轮船;大草原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远望;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考点二: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 4万千米
考点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面、方向和周期
运动形式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
自传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地方时不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地球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变化、太
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3.二分二至的日期(以北半球为例,南北半球相反)
夏至秋分冬至
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昼最长)昼夜平分昼短夜长(夜最长)
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及其规律
考点四: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更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时差(东边比西边早);④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四季更替;
④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夏季的影子比冬季的短)
2.地球仪
考点五: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经线和纬线的基本特点
2.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的划分
3.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共5条)
4.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5.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6.地球五带的划分及其地理现象(地球五带分布图)
7.重要经线(0°、180°,20°W ,160°E )
8.东、西半球的划分(小小东:小于20ºW 和160ºE 的则是东半球)
考点五: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1.在地球仪上判读、标注某地点的经纬度:
①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②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方法:①先确定经纬线,横纬竖经
②往东递增为东经,往北递增为北纬
③书写:(东经:E ;西经:W ;北纬:N ;南纬:S )。
④例如: 龙岩 (25°N,116°E )
(二)地图
考点一: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①一般定向法②箭头指北↑③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4.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数字式——1∶1 000 000 1/1 000 000(单位厘米)(1km=100000厘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线段式——
5.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的是比例尺的值)。
①比例尺小-范围大-简单-中国地图;
②比例尺大-范围小-详细-校园地图
③比例尺是一种特殊分数(分子永远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④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不是表示面积的缩小程度;
6.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被称为地图的语言,只有熟悉常见图例,才能读懂地图所含的信息;
②图例:地图上代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③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
考点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①山顶:常有图例:;
②山脊:等高线往低处凸;③山谷:等高线往高处凸,往往发育河流;
④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处,形状类似马鞍;
⑤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适合具有挑战性的攀岩活动;
⑥水库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地区“口袋型”洼地处;
⑦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沿等高线,选在缓坡,避开陡崖;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
⑧自来水厂位置选择:自流引水最佳,故水厂比水库位置低为好,路线不宜太平坦;
⑨农业区规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地多发展林业(陡坡发展林业,缓坡可开垦梯田),高原多发展牧业;
2.判断陡坡和缓坡(密陡稀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或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海平面除外)的垂直距离;(两处海拔相减)
③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考点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①平原—海拔低(200米以下),平坦广阔;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②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③山地—海拔较高(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④丘陵—海拔较低(500米以下),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
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考点四: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1.根据所要获取的地理信息,选择正确的地图类型(综合地图、专题地图)
1.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等在外出旅行、科研、农业、工业、国防、防灾救灾等方面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考点一: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1.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29.2%)、七分海洋(70.8%);
2.海陆分布特点
①海洋连成片,陆地分成块。
亚欧大陆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一块大陆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但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考点二: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概念例子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欧亚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
半岛陆地伸入海洋或湖泊的部分西亚半岛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①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
②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③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界线: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5、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⑤四大洋的特点
1、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最深的大洋。
2、北冰洋——面积最小、最寒冷、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大西洋——略呈“S”形的第二大洋。
4、印度洋——面积居第三位。
⑥特别提醒(运用地图,归纳地理特点)
1、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地中海,印度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大西洋;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北冰洋;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
2、亚洲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的大洲;非洲是最炎热的大洲;大洋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最寒冷的大洲;南美洲是最湿润的大洲。
2.海陆变迁
考点三: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用证据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①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③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④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考点四: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构成。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
3.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其分布:科迪勒拉山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原因是该国处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气候
1.天气
考点一: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1.天气:短时间、多变性;描述——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
2.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描述——四季如春,冬冷夏热等。
3.特别提醒: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4.卫星云图的阅读:白色——代表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方表示该地区天气晴朗。
蓝色——代表海洋; 黄色——代表沙尘暴。
考点二: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考点三: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①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②雾霾:PM2.5,固体小颗粒,汽车尾气的排放;
③低碳生活;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二氧化碳的排放、烧煤等。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考点四: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一样;
3.同纬度陆地不同海拔气温不一样。
考点五: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考点六: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降水柱状图描述降水量时间变化特点的一般方法:描述降水时,常用多雨、少雨、湿润、干旱等词语,具体数字上并没有绝对标准,要根据年降水多少而定,一般月降水量>100mm,可以描述为降水较多,月降水量<50mm,可以描述为降水较少。
3.阅读降水柱状图归纳气候特点的一般方法:描述某地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高低(冷暖)及其变化、降水多少(干湿)及其变化两方面进行描述,具体步骤如下。
①依据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区分冬夏季节。
②依据最热月、最冷月气温高低,归纳气温特征及变化(如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高温;终年严寒;……等)。
③依据最热月、最冷月降水量多少,归纳降水特征及变化(如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④将②、③步骤的归纳结论综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结论(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终年高温多雨”;……等)
3.主要气候类型
考点七: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考点八: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纬度因素(地球形状与运动)
2.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近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同纬度地区的海拔不同气温不一样。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人类活动: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不利影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春风”指冬季风。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指夏季风。
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日较差大。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梅雨天气现象。
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了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与“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对比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⑦“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九: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衣食住行等各方面)
(三)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考点一: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①世界的人口特点:数量大,增长快;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区;撒哈拉沙漠、南极洲、青藏高原、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为人口稀疏区。
③原因:气候温和湿润的沿海平原、盆地人口稠密;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带人口稀疏。
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
2.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增长的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表示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大于零,表示人口增多,小于零表示人口减少。
②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00% ③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用人/平方千米。
考点二: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环境问题——耕地减少、淡水紧张、气候变暖、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社会问题——医疗、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困难等。
②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养老问题)过重。
③解决人口问题:
(1)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世界上控制人口增长的典范——中国,
(3)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就业率高、教育条件好、医疗条件好。
(4)人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④漫画反映出由于人口增长快、数量大,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加剧,带来一系列问题。
考点三: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三大人种的名称及分布
①人种划分的标准——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②三大人种的分布:
(1)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
(2)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3)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混血人种——南美洲,人种大熔炉 2.语言和宗教
考点一: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①汉语:中国、东南亚等地。
(人数最多)
②英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加拿大等国。
(分布最广) ③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④俄语:俄罗斯、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及东欧各国。
⑤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在欧洲分别限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但在拉丁美洲广为流行。
其中巴西使用葡萄牙语,其他多数国家使用西班牙语。
⑥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地区。
自然增长的人口数
总人口数
考点二: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①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主要分布地区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②伊斯兰教:经典著作《古兰经》,(在中国也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东
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部。
③佛教:经典著作《佛经》,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3.聚落
考点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1.城市与乡村(农村、牧村、渔村)在道路、交通、建筑、人口、经济活动、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差异:①本质区别:产业不同②显著差异:建筑形态
2.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B.气候温暖湿润。
C.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
D.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地。
E.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
考点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分布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聚落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考点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保护措施:专业保护(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宣传教育等。
(四)地域发展差异
考点一: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1.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主要差异体现在:
①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
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③生产发展水平、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④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收入、消费、教育等)
(1)工业:
发展中国家以资源型或资源加工型为主,而发达国家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
(2)农业: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考点二: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1.“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①“南北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
“南北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②“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关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①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
②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简称为“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简称为“北”;
考点三: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1.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2.经济全球化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资源、技术、人才、信息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投资银行)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地理要素与地图
一.地理要素(必须记住)
1.位置与范围:在哪里?有多宽?(纬度、海陆、相对位置;面积、组成部分、疆界)
2.自然环境: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资源
3.人文环境:①农业、工业、交通②人口与城市(区域文化)
二.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位置与气候: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1)纬度位置决定所属温度带;
(2)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性质(大陆性、海洋性、季风气候等)。
①解释亚洲东部、南部是世界著名季风气候区的原因?
最大的大陆,濒临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②非洲为什么被称为“热带大陆”?
(提示:纬度位置决定气温)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③比较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提示: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性质)离海远近不同
④俄罗斯平原面积广大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西西伯利亚平原气候寒冷(或光热不足)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⑤为什么南极气候酷寒?(纬度高)
2.地形与河流:地势高低决定河流流向;反之,可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
(1)分析世界主要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①尼罗河流向与地势的关系?南高北低
②亚马孙河流向与地势?西高东低
③我国河流流向大部分是?这说明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这种地势特点的优越性是什么?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3.地形与气候: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一大重要要素。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所以,同一纬度带内,平原盆地气温高;高原山地气温低。
(2)地形影响降水的分布,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①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势)
②比较安第斯山东西两侧降水量的不同及原因。
(迎风坡与背风坡、地形)
③分析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结合具体的题目。
(世纪金榜)
④试分析欧洲西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世纪金榜)
4.气候与河湖: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水量①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但水量却不及刚果河丰富,原因?②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远大于黄河?③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原因?
B:汛期①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为什么?②塔里木河流域的人很奇怪天气越干旱越盼望晴天,原因?
C:结冰期①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航运价值低的原因?②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封冻期自南而北有何变化?原因?
5.农业发展的条件:光热(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①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发达的地形原因是?
(中部广阔大平原,地形平坦)
②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其谷物产量不稳定?为什么?光热不足
③南亚西南季风对农业有何影响?(降水)西南季风进退反常会造成旱涝灾害
6.工业发展的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
①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是什么?(沿海)原因?
(便于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品。
即交通便利)
②与俄罗斯工业布局有何不同?原因?
(沿铁路线分布,靠近原料产地)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
7.城市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河流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人口分布往往决定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经济等人文因素。
①俄罗斯人口3/4分布在欧洲部分的原因是什么?(平原、气候、经济、交通)
②巴西、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有何相同点?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形与气候)
③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沿河流分布)
(五)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三)美洲
2.认识地区
①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③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④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