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师范学院对外汉语B0706 1313070632 张媛媛前言李白作为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在内容上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脱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李白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存诗1000多首,其中有150余首乐府,这些诗篇触及生活面广,善于继承汉魏乐府优秀的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而乐府民歌对李白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乐府诗里。
为深入研究乐府诗对李白的影响,我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
主题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乐府民歌对李白的影响的研究主要有如下观点:一、乐府民歌对李白诗内容的影响在郭其云的《试论李白乐府诗歌的思想风格》一文中阐述了李白在继承汉魏乐府的过程中,吸取了汉魏乐府民歌写实的特点,用笔者的话即概括为一个“真”字。
赵立新的《李白古题乐府诗创作演进轨迹》一人中,为李白早期创作的取材对乐府民歌的继承提出了说明,经过研究,他发现,李白的乐府诗再去创作的题材是以“爱情”和“任侠”为两大主题的,“任侠和爱情都是乐府诗的传统题材,从主题、内容乃至表现手法、艺术风格都有乐府传统的承传性”,可见,乐府民歌对对李白早期创作取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另外,高素霞和王肖菊的研究发现,在《浅谈形成李白诗风的多重因素》一文中,他们提出,李白吸取了乐府诗构思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的的特点,而且李白的拟古诗大多采用乐府诗的典故、句法甚至内容。
总之乐府诗对他的滋养是十分深厚的。
二、乐府民歌对李白诗表现手法的影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白对汉魏乐府兴寄手法的继承。
“真正以较大规模创作,全面恢复汉魏兴寄传统,吧汉魏风骨的精神移植到咏史乐府诗中,反映比较全面的社会内容和复杂感情的,当推李白”(《论李白的乐府咏史诗》韦春喜、张影),可见李白在继承汉魏传统方面的突出地位。
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而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具备语文核心素养,就有能力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给予重视。
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阅读的书籍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语文,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概念内涵、发展策略一、前言我国部分小学生素质教育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上有所创新。
随着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生的阅读教育问题开始逐渐引起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时期已经是学习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期,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早一些的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或者生活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争取在不断的阅读教学中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汇,但蕴含的思想由来已久。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一直都是教育家、哲学家探讨的核心。
(一)东西方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以“品德为中心”的人才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方,苏格拉底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最重要的命题。
到后来,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或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都提出公民必须拥有的几种主要德性,如正义、智慧、勇敢、懂得节制等,由此构成古典理论下的公民素养。
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也很早就围绕健全人格进行了思考,可将其归纳为“内圣外王”的传统人才观,认为人最重要的是德行修养;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生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主张教育学生自幼就须“洒扫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以修养其孝悌忠信之道”,并强调“立志”“主敬”“存养”“省察”“力行”的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
文献综述整理
许三观卖血记 小说背景 年代余弦 重复的诗学——评许三观卖血记叙事重复 主题重复本文为主题重复 许三观的一生卖了九次血 首尾两次不太明确目的的卖血行为使许三观的一生呈封闭式结构 其余的卖血行为均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 这首位两次的卖血也稍微淡化了其生命的悲剧性除了主题卖血的重复 小说中还存在次主题的重复 一乐名字 卖血前喝水以及卖血后喝黄酒吃猪肝 这种带有戏谑性的情节淡化了小说中的悲剧性 使小说带有了一些喜剧性色彩经过作者的设计 小说以团圆欢乐结尾 使得卖血的苦难被控制在能被接受的范围 成为了高尚的作品 论者在欣赏余华的叙事技巧的同时又意识到作者采用的主题重复技巧与作品的高尚似乎不协调,提出了余华小说存在故事情节模式化的缺点,甚至认为许三观是活着的重复吴义勤 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 年主题转型——“人”的复活和民间的发现、人与生活的复活 塑造了许三观这一典型形象,并通过卖血的情节不断深化人物形象 淡化时代氛围和生活语境但又在故事的讲述中渗透着时代大氛围, 对“历史场景”的悬置能够深入的思考人的生存本质。
对时代荒唐事并不采取批判的态度,而是报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体现出生活的感性力量,消解了意识形态叙事。
、民间的发现与重塑 故事发生在一个民间的村庄,先锋作家余华此时抛弃了作家主体化叙事,采用民间叙事手法,作者充当一位聆听者艺术转型 返朴归真 简朴素雅的艺术追求暴露叙事——隐藏叙事 群口话语方式,营造众声喧哗的艺术效果,推动情节发展语言的多重功能重复叙事对余华的意义 体现先锋作家在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转型,对简单朴素的回归,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明。
是余华自觉的选择,写出了高尚的作品李林荣 生命抵押幸福的寓言故事 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分析,认为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喜交加的民间寓言故事,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许三观卖血度过人生的每一道难关,许三观的 次是小说的主主体,而大的时代背景被淡化和搁置,处于次要位置,小说通过卖血的故事揭示许三观的生存哲理以及人生观,他以自己身体健壮能够卖血使全家度过难关而感到自豪,同时又相信因果报应,多行善事,愿意让一乐为何小勇喊魂。
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演绎与创新
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演绎与创新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演绎与创新,是我们时代的重要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演绎和创新,以及它们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与价值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智慧。
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媒介,也是文化认同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它们通过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传递着丰富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代演绎传统文化艺术的方式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传统文化艺术不断进行当代演绎。
通过融合现代元素和艺术形式,传统艺术得以转化和传承。
例如,中国京剧这一传统戏曲形式,结合了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通过改编和创新,使得京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是保护和传承的基础。
通过创新,传统艺术可以得到重生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创新中,保留了传统艺术的核心精神,但又与时俱进,更具现代性。
例如,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经过创新,不仅在纸质、题材和表现方式上有所突破,还结合了现代科技,如激光切割等,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价值当代演绎和创新使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这些艺术形式能够满足人们审美享受的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演绎和创新,鼓励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最后,这些传统艺术的演绎和创新,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推动了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
五、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演绎与创新的挑战当代演绎与创新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人才的匮乏是一个问题。
许多传统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但现代社会更加倾向于快速发展和个人利益追求,缺乏传统文化艺术的持久教育和传承机制。
传统文化艺术的演绎
传统文化艺术的演绎
传统文化艺术的演绎是指将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再构思、再表达的过程,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它通过创新、改变传统艺术形式的语言、表现方式和表达主题,使之与现代社会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文化艺术的演绎可以有多种形式,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
1.创新表达:这是一种通过现代艺术手法和语言来重新演绎
传统文化艺术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运用现代音乐、舞蹈、
戏剧等形式,结合传统元素来创造全新的作品,将传统文
化注入到现代艺术中。
2.融合创作:这是将传统艺术形式与其他元素进行融合创作
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将不同的艺术形式、风格或文化元素
进行结合,使传统艺术得以与其他元素互相交融,形成全
新的艺术形态。
3.保护传承:这是将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和传承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研究、整理和传授,使得传统艺术形式
得以延续和发展。
这种方式注重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传统
技艺的传授,以保护传统艺术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
4.现代再现:这是将传统艺术重新演绎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形
式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现代化改造和再
创作,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传统文化艺术的演绎可以在传承和保护传统的同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传统文化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好的倾向,即从唯教参是从的一元解读走向了多重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来自于文本意义的多元化、文本形象的多元化和学生理解的多元化,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发挥,师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深入了,课堂也活跃了。
一、研究现状及特点基于此多元解读便成近年来阅读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将近十年来见诸期刊文献的问题域或视角综述如下:(一)关于多元解读理论基础的研究多元解读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诠释学、对话理论、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阅读心图式哲学心理学方面,由此来论证多元解读存在的可能性。
段双全在某些方面《“三个上帝”与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从“作者”“文本”“读者”的角度来探讨多元解读认为:读解出“作者原意”“文本意义”和“读者意义”,这就是中学经典诗文课堂多元解读的全部实质;鲍道宏则从诠释学中的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多元解读在《文本多元解读:可能及其限度——从诠释学当代发展看新课程阅读教学》中指出:阅读教学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真谛的表现,它表现在作为师生生活境遇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在阅读教学过程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怀——对错误的暂时包容、对努力的肯定、对进步的期待和对成绩的欣赏;蒋荣魁的《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认为多元解读的理论基础在于三个方面:对话理论、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阅读心理图式。
李儒大《“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诠释学是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接受美学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对曲解的“多元解读”的质疑批判在推行“多元解读”这一阅读教学理念后,研究者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对其进行批判并指出问题,以提醒相关的教育工作者。
李儒大《“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
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精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现代演绎,让其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它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爆炸,传统文化更显珍贵。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方式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现代社会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首先,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展示。
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移动应用等工具,把传统文化以更直观、更现代的方式展现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其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
例如,在传统戏曲中加入现代音乐元素,或者将传统绘画风格运用到当代设计中,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再者,通过文化活动和节日传统的传承,让民众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展示、传统节日庆祝等,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此外,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机构可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让学生从小接触、了解并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之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价值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不仅有助于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更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感。
同时,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也有助于丰富当代文化生活,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和创造力。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民族文化,也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融搭建了桥梁。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是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现代手段和创新意识,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继续为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演绎
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演绎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表达和演绎传统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结合,焕发新的活力。
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1. 艺术形式的创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首先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和技术手段,展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例如,在绘画领域,传统国画与现代写意画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新风格;在音乐领域,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2. 文化产品的创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还体现在文化产品的创新上。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产品中,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传统民族服饰经过设计改良后成为时尚潮流;传统手工艺品通过创新设计和材料运用,成为现代家居装饰的热门选择。
二、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1. 传统节日的演绎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演绎,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中,人们除了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演出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成为当代演绎的重要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应用等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同时,数字化传播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传统技艺、传统音乐等。
三、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演绎的意义1. 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演绎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和演绎形式,使传统文化更贴近当代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演绎还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音乐表演的古典传统与现代创新
音乐表演的古典传统与现代创新音乐表演是一种古老而又不断演变的艺术形式。
在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之间,音乐表演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音乐表演的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古典音乐表演是指以古典音乐作品为基础的演出形式。
这种表演通常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和歌剧等。
古典音乐表演传统注重艺术家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演奏者通常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音乐家,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入的理解来演绎作品。
古典音乐表演强调对作曲家意图的忠实还原,追求音乐的完美和纯粹。
在古典音乐表演中,乐团和合唱团起着重要的作用。
乐团由不同种类的乐器组成,如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合唱团则由多名歌手组成,他们通过和声和合唱来演绎作品。
乐团和合唱团的协同合作使得古典音乐表演更加丰富和庄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表演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变革。
现代音乐表演注重创新和多样性。
现代音乐家不再局限于古典音乐作品,他们开始尝试结合不同音乐风格和元素。
例如,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影响逐渐渗透到音乐表演中。
现代音乐表演更加注重音乐的实验性和个性化,艺术家们通过创新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与古典音乐表演相比,现代音乐表演更加注重舞台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现代音乐表演常常使用灯光、舞台布景和视觉效果等元素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
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现代音乐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观赏性。
此外,现代音乐表演也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艺术家们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来创造更加丰富和有趣的音乐体验。
例如,一些音乐家会邀请观众参与演出,或者在演出中加入即兴表演的元素。
这种互动性使得现代音乐表演更加接近观众,增加了音乐的参与感和亲和力。
虽然古典音乐表演和现代音乐表演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古典音乐表演和现代音乐表演都强调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艺术家们都希望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古典音乐表演和现代音乐表演都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专业知识。
中国现代戏剧的艺术审美与演绎
中国现代戏剧的艺术审美与演绎中国现代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承袭了传统戏剧的基因,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演绎方式。
在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对剧本、演员表演等方面的创新,使得戏剧艺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现代戏剧的艺术审美主要体现在对剧本的创新上。
传统戏剧的剧本往往以历史故事为主题,情节单一,人物形象刻板。
而现代戏剧的剧本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例如,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就以一个家庭的悲剧为背景,通过对家庭关系、婚姻制度等问题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得现代戏剧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演员的表演方面,中国现代戏剧也有着独特的艺术演绎。
传统戏剧注重的是形体动作和声腔表演,而现代戏剧则更加注重演员的内心表演和情感表达。
现代戏剧要求演员具备更加真实、自然的表演方式,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来传递戏剧的主题和内涵。
例如,在陈道明主演的《茶馆》中,他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一个茶馆老板的悲喜人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此外,中国现代戏剧还注重舞台艺术的创新。
传统戏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往往比较固定,而现代戏剧则更加注重舞台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
通过舞台灯光、音响效果等手段,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戏剧的氛围中。
例如,在姚明主演的话剧《红高粱》中,舞台上的灯光变化和音乐配合,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的世界,增强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力。
当然,中国现代戏剧的艺术审美与演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观众的多元化需求,现代戏剧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由于市场的商业化倾向,一些商业剧目追求票房和利润,而忽视了戏剧的艺术性和深度。
这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之,中国现代戏剧的艺术审美与演绎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通过对剧本、演员表演和舞台艺术的创新,使得戏剧艺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传统节日的现代演绎与传承
传统节日的现代演绎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现代演绎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进行了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同时,也在传承中保留了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演绎与传承方式:1. 创新活动形式:现代演绎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创新活动形式。
例如,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中,人们除了传统的祭祀、赏灯等活动外,还会举办大型舞龙舞狮表演、灯光秀、文艺演出等活动,使节日庆祝更加热闹和有趣。
2. 引入科技元素:现代传承中常常引入科技元素,以丰富节日庆祝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中秋节时,人们会使用无人机编排的灯光表演,或者通过网络视频串连远在他处的亲友进行团圆共享。
3. 传统技艺的传承: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也包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例如,在端午节时,人们不仅会赛龙舟,还会举行传统艺术表演、制作传统食品等活动,以传承和弘扬端午文化。
4. 活动主题的拓展: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现代演绎常常会将传统节日与其他主题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庆祝活动。
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一些地方会举办花车巡游、音乐会、庙会等,将传统节日与现代娱乐活动相结合。
5. 文化教育的推广:现代传承也注重通过文化教育推广传统节日。
学校、博物馆等机构会组织相关的课程、展览和讲座,向年轻一代传授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和意义,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通过现代演绎,传统节日在保持传统底蕴的同时,更好地融入了现代社会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这种传承方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和传播。
同时,也需要注意传统节日的演绎要与保护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相协调,以确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戏剧的叙事模式与主题
现代戏剧的叙事模式与主题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其叙事模式和主题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人类思想的变迁。
现代戏剧的叙事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不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结构。
其中,非线性叙事模式在现代戏剧中颇为常见。
这种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线性顺序,通过跳跃、穿插和倒叙等手法,让观众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中穿梭,从而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例如,戏剧可能会先展现故事的结局,然后再逐步回溯到开端,揭示导致这一结局的种种原因和过程。
这样的叙事方式挑战了观众的思维惯性,要求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增添了观赏的趣味性和思考的深度。
多线叙事也是现代戏剧中常用的模式之一。
多个故事线同时展开,彼此交织、相互影响。
这种模式能够展现更为广阔的社会图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观众需要在不同的线索之间切换注意力,感受它们之间的关联和碰撞,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
还有一种环形叙事模式,故事的开头和结尾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
这种模式常常给人一种宿命感和轮回感,让观众思考事物的循环往复和人类命运的无常。
在主题方面,现代戏剧关注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
对人性的探索是现代戏剧的重要主题之一。
不再是简单地将人物划分为善恶两极,而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通过展现人物在道德、欲望、情感等方面的挣扎,揭示人性的多面性和脆弱性。
比如,一个表面上正直善良的人,可能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内心产生动摇和挣扎;一个被社会视为邪恶的人,或许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无奈。
社会问题也是现代戏剧经常触及的主题。
如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环境污染、战争与和平等。
戏剧通过生动的舞台呈现,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例如,一部关于贫富差距的戏剧,可能会展现穷人和富人生活的巨大反差,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促使观众思考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传统国题材的现代创新与演绎
传统国题材的现代创新与演绎传统国题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情感。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传统国题材创新与演绎,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传统国题材的现代创新与演绎,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意义与挑战。
一、传统国题材的现代创新在传统国题材的现代创新中,艺术家们以创造性的方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首先,他们通过改编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获得新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京剧演出中,有一些传统剧目进行根据现代社会题材改编的创新尝试,通过讲述现代故事的手法,既展现了传统剧目的魅力,又将观众的视野引向了当下的生活。
其次,艺术家们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舞台布景、服装、灯光等,对传统国题材进行现代化的呈现。
通过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传统国题材的表演形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提升。
例如,在传统戏剧演出中,借助投影技术和特效制作,使得舞台场景更加绚丽多样,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艺术效果。
此外,艺术家们还通过创新的表达手法来呈现传统国题材。
例如,在音乐作品中,艺术家们结合了传统乐器和现代音乐元素,使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更富有层次感和流行感;在绘画作品中,通过运用现代绘画技法,给传统国题材注入了新的生机与艺术表现力。
二、传统国题材的现代演绎传统国题材的现代演绎,是指以传统国题材为基础,借鉴现代表演手法和观念,进行创新与演绎。
通过这种方式,传统国题材不仅能够保留其传统艺术的特色,同时也能够满足现代观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
现代演绎注重创作者对传统国题材的解读与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题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创作出具有现代审美和时代意义的作品。
例如,在戏剧演出中,现代导演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编排和设计,以更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传统国题材的现代演绎还体现在演员的表演方式上。
春节表演艺术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演绎
春节表演艺术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演绎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华人热衷庆祝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其中,表演艺术一直是春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演绎,春节表演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向观众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1. 京剧: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春节期间,京剧常常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在各大舞台上呈现。
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方面,传统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得到保留,这是京剧的核心元素;另一方面,现代舞台技术、服装造型和道具设计等方面的进步,使得京剧能够更好地与现代舞台呈现相结合,产生出更加精彩的效果。
通过这种现代演绎,观众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够体验到时代发展的巨大变化,这使得京剧在春节表演艺术中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
2. 舞龙舞狮:民间文化的瑰宝舞龙舞狮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代表,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古老的时代里,舞龙舞狮被人们视为辟邪和驱逐恶运的神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舞龙舞狮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盛大的群众性表演,常常在节日期间的庙会和游行中高举旗帜,热闹非凡。
如今,舞龙舞狮的形式和技巧也有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舞龙舞狮更多的是扎根于中国南方的风格,而现代的舞龙舞狮则更多地融入了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其他元素。
演员们在表演中展示出优美的身姿和高超的技艺,向观众传递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通过现代演绎,舞龙舞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春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曲艺:古老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曲艺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早在春节期间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曲艺的形式多样,包括相声、评书、说书等等。
传统的曲艺表演通常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口才和表演技巧,通过语言交融和嬉笑怒骂等手法,把观众带入一个欢乐的世界。
而在现代演绎中,曲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春节戏剧演出传统剧目的现代演绎
春节戏剧演出传统剧目的现代演绎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戏剧演出的繁忙季节。
在传统的春节戏剧演出中,传统剧目一直是主要的演出内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多样化,传统剧目的演绎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本文将探讨春节戏剧演出中传统剧目的现代演绎方式。
一、背景介绍春节戏剧演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传统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等在春节期间一直备受观众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剧目的演绎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以迎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二、现代舞台设计舞台是传统剧目演绎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木偶、舞台和布景已不再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现代舞台设计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如LED背景幕布、3D投影等,能够为观众呈现出更具艺术感和沉浸感的舞台效果。
同时,舞台的布景和道具也更加注重细节和实用性,为演出增添了现代化的元素。
三、角色形象的塑造传统剧目中的角色形象一直是观众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演绎中,角色形象的塑造更加注重细腻的表演和个性化的特点。
演员通过深入研究剧本和角色,借助舞台表演技巧和化妆造型等手段,将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化。
此外,现代演绎还强调角色形象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情感交流等方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
四、剧情改编与创新传统剧目经常通过剧情改编和创新来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一方面,剧情可能会进行适度删减,使得演出时间更加紧凑,观赏起来更具流畅感。
另一方面,剧情也可能会加入新的元素,以增添观众的惊喜和新鲜感。
剧情改编和创新不仅能够保持传统剧目的魅力,还能够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
五、文化与现实的结合传统剧目在现代演绎中,往往会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舞台上的表演可能会融入当代社会的现象和问题,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演绎中的重要一环。
剧目可能会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解读和诠释,使得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入和全面。
古代戏曲与现代舞台艺术
音乐与戏曲的结合
现代音乐创作中融入戏曲 唱腔和节奏,打造出新颖 独特的音乐作品。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现代舞台艺术借助多媒体 技术,营造出更为绚丽多 彩的舞台效果,与古代戏 曲表演形成互补。
跨文化交流,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
越来越多的中国戏曲作品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观众群体变化
古代戏曲
01
02
观众主要为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
观众对戏曲内容有较高的文化要求和审美 标准。
03
04
现代舞台艺术
观众群体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 业和文化背景的人。
05
06
观众对舞台艺术的接受度和包容性更强。
传播方式及影响
古代戏曲
戏曲内容对社会道德、价 值观念等有一定影响。
通过剧院、电视、网络等 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传播
多样化表现形式
戏剧表演
包括话剧、音乐剧、舞 剧等,通过演员的表演 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
舞蹈表演
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
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杂技表演
运用各种高难度技巧和 动作来表现主题,具有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观
赏性。
多媒体表演
结合声、光、电等多种 技术手段,创造出丰富
多彩的视听效果。
拓展题材和表现空间,丰富内涵
历史题材
现代舞台艺术不仅关注古代戏曲中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还 将历史题材进行现代诠释,以引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
现实题材
现代舞台艺术还积极拓展现实题材的表现空间,通过戏曲 艺术形式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 现实意义。
跨文化交流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表演形式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表演形式一、定义和特点1.1 定义传统表演形式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经过长期演变和积累,并流传下来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它承载着民族、地域及历史的文化记忆,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1.2 特点•古老性:这些传统表演形式源远流长,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地方性:传统表演形式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互交融。
•集体性:传统表演形式通常以群体性的方式进行,参与者之间通过默契配合和协同努力来完成演出。
•跨艺术门类性:传统表演形式常常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二、世界闻名的传统表演形式2.1 京剧(中国)京剧是中国四大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北京,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融合了唐宋元明等多个时期的艺术特点,以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为主要特征,讲究唱腔、表演和服饰的精细制作。
京剧身份丰富、寓意深远,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2 歌剧(意大利)歌剧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戏剧形式,起源于意大利,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戏剧形式之一。
它将音乐与戏剧元素完美结合,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彩的剧情吸引观众。
意大利歌剧家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作品享誉世界,影响至今。
2.3 芭蕾舞(法国)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但在法国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它以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而著称,通过肢体表演和舞者的优雅动作来讲述故事。
芭蕾舞以「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经典剧目闻名于世,被视为世界舞台艺术的瑰宝。
2.4 能剧(日本)能剧是日本最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4世纪。
它以舞蹈、唱诵、和乐器演奏为主要表演方式,表达了对日本古典文学和宗教思想的诠释和演绎。
通过肢体动作和面具的运用,能剧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艺术氛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传统民间表演形式3.1 豫剧豫剧是中国京剧之前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河南地区,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
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 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 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 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 结果。
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
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
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
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
,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
,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
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陆游的沈园情缘
•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 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 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 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 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 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 题词后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 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 逝去。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2、婚后——寄 内悼亡诗词(如 苏轼的词《江城 子之十年生死》 、陆游的沈园诗 词、纳兰性德的 词等)。
陆游的沈园情缘
• (1)28岁与唐婉沈园重逢
• 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 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 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 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 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 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智慧与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代生活相结合,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演绎过程及其意义。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性传统文化包括语言、宗教、艺术、习俗等,它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它能够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归属感,为生活提供方向。
正如_(填空)_所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淡化。
影视作品、网络文化等新兴媒介的涌现,让传统文化面临挑战。
然而,科技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
人们可以通过_(填空)_平台,轻松接触到曾经遥不可及的文化遗产。
同时,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通过创新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
比如,传统艺术形式如_(填空)_被引入现代设计中,从而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年轻观众。
这样的创新不仅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意义。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案例在当代,传统文化演绎的方式多种多样。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案例:1.传统节日的创新庆祝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开始融入现代元素。
例如,_(填空)_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增加了线上直播、VR体验等新形式,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
2.传统手工艺的再包装:传统手工艺品如_(填空)_,在现代设计师的参与下,成功“转型”成时尚单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这不仅让传统工艺得到了传承,也为工艺师们带来了经济收益。
3.语言与文学的现代表达:古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_(填空)_的方式,被重新编排成现代流行歌曲,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
这种创新使得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下)的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下)的论文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文艺的最高使命应该是弘扬民族精神,一切文学活动都应该以唤起民族意识为中心,促进民族向上发展的意志,唤起民族的情绪和斗志,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中宣称:“现今我们中国文坛艺坛底当前的危机是对于文艺缺乏中心意识。
那末,我们要突破这个危机,并促进我们底文艺的开展,势必在形成一个对于文艺底中心意识。
从历史的教训,我们须集中我们此后的努力于民族主义的文学与艺术底创造。
我们此后的文艺活动,应以我们的唤起民族意识为中心;同时,为促进我们民族的繁荣,我们须促进我们民族的向上发展的意志,创造民族的新生命。
我们现在所负的,正是建立我们的民族主义文学与艺术重要伟大的使命。
”这与他们对时代以及民族出路的认识有关。
他们认为:“我们当前的时代,我们以为是一个民族求生存的时代,是一个民族争自由平等的时代,尤其是一个全世界弱小民族求生存和争自由平等的时代!试看世界虽大,那里有弱小民族立足之地?那里听不到弱小民族哀痛的绝叫?那里看不见弱小民族狼藉的血肉?那里不是帝国主义为胜利狰狞的狂笑?在这样一个时代,被压迫的民族,虽常不免因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不良,而发生民族内部阶级的分化和冲突,然这种不幸的现象,只是时代的一隅,而绝不是时代的本身!在整个时代的前面,生息于其下的任何个人任何阶级,都应当认清时代的全体,而不应固执时代的片断!澈底说来,在当前的时代下,只有全民族的利益值得夺取,只有全民族的博战值得参与,此外个人和阶级间的一切得失,都是细微渺小的争持,宏伟磅礴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应该能够扫荡一切,消除一切,融合一切!--这是这个时代下一切从事文学者所应明白体认的一个原则!”[8] 因此,他们反对致力于阶级翻身的文学运动,为此而向左翼作家大声呼叫:“请暂养息一下你的嗓子吧,把叫黄包车夫打坐客的功夫抽出一点去放到那挽救国家的危亡的上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代表 作品 1、《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相对忘贫。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2、《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 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 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上片由问句起,接 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 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 清。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 借用李清照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 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结句的‚寻常 ‛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 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 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 ,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 杂的感情。 参考视频:百家讲坛之《纳兰心事有谁 知》之第3集《一生一代一双人》、第4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二、以怀古和自然山水为载体的反映生命意识主 题的传统诗词 (一)怀古诗词的集中代表——金陵怀古 金陵(今南京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 地理条件优越,东有钟山屏障,山上二峰相连蜿 蜒如巨龙;西为长江天险,江水自西南向东北纵 贯城中;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 礴,据说当年诸葛亮出使东吴,种于此留下‚钟 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之名言。 与‚长安‛一样,古代作家在使用‚金陵‛ 一词时,不再仅仅着眼于纯粹的地理概念,而带 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不同的是,他们通常以长安 代表历史的辉煌,而习惯于借金陵抒发历史兴亡 之感。如果说古代作家言及长安时难免流露出兴 奋或向往之情的话,那么在描写金陵时则往往有 意识地营造着一种感伤与悲凉的氛围。 (如王安石《桂枝香》、周邦彦《西河》、辛弃疾 《水龙吟之登建康赏心亭》、萨都剌《满江红之 金陵怀古》、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陆游的沈园情缘
• • (3)85岁重游沈园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 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 ‚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 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 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 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 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 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 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 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 传不衰。它提醒着人们:好好珍惜你拥有的 那份感情,不要轻易道别离,酿成无奈终身 悔。 参考视频:《侠骨柔情陆放翁》第10集《一 往情深》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2、婚后——寄 内悼亡诗词(如 苏轼的词《江城 子之十年生死》 、陆游的沈园诗 词、纳兰性德的 词等)。
陆游的沈园情缘
• • (1)28岁与唐婉沈园重逢 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 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 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 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 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 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 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 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 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 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 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 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这时与陆游的不期 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 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 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 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 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和风 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 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 上进食。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 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 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 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这就是开头所提到的第一首词。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西河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 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 、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 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 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 北宋后期,金陵怀古词的代表作是周邦彦的《 西河》,罗忼烈先生笺谓作于元祐八年( 1093) 出 知潥水县任内。词调深沉苍凉,起句‚南朝胜事谁 记‛,即淡化史实不说,此后皆直写眼前实景。未 句用‚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 说兴亡,斜阳里‛点化‚王谢堂前‛的诗意,不经 意间模糊了历史与现实的界线。此时,词人离开了 新旧两党激烈斗争的漩涡,其内心对遭遇的不满, 托穿越时空的‚燕子‛深隐曲折地加以表达。‚说 兴亡‛,词人无限惆怅的失落感已引申为对世事的 忧虑。 参考视频:《子午书简之宋词十家〃周邦彦》来自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 六代繁华,春色去也,更无消息。空怅 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新燕子 ,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空城 ,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 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红日。玉树歌残 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惟有 蒋山青,秦淮碧。 这首词作于至顺三年或四年他任江南诸 道行台侍御史时期。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 凭吊,抒发了自己对政权兴衰的感触。面对 六朝旧都,往昔的繁华兴盛已被今日的萧条 衰败所代替‚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 相识‛,自然使人联想起‚上品无寒门,下 品无仕族‛的东晋门阀制度以及由此而生 的种种腐败与罪恶。再通过‚荒烟衰草,乱 鸦斜日‛的强烈对比,告诉人们这样的事实 :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永存,人事是短暂的,只 有自然是永恒的。‚到如今,惟有蒋山青, 秦淮碧‛。作者以宏远的眼光,概括出超越 时空的历史规律,为危机四伏的元朝预见到 必将衰亡的未来。
陆游的沈园情缘
•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 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 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 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 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 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 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 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 又赋‚梦游沈园‛诗: • 其一: •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 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 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 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 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 结果。 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 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 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 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就说‚耆卿居京华, 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 永凭借通俗文艺的创作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表 明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开始萌芽,为后来‚职业‛地 从事通俗文艺创作的书会才人开了先河。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 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 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 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 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 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 "群妓合 金葬柳七"的佳话。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 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 墓旁。
•
陆游的沈园情缘
•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 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 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 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 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 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 题词后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 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 逝去。 • 钗头凤 (唐婉)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 阑。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 欢。瞒,瞒,瞒!
陆游的沈园情缘
• (2)75岁再游沈园赋诗 • 到七十五岁时,陆游上书告老,蒙赐金 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 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 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 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 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 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 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 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 ‚沈园怀旧‛诗: • 其一: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黄晔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一、以士人为主体的 传统爱情诗词 1、婚前——离合与悲 欢,幸福与痛苦,都 被士人的诗笔演绎得 淋漓尽致。 (如柳永的词《雨霖 铃》、周邦彦的词《 少年游》、秦观的词 《鹊桥仙》、朱彝尊 的词《桂殿秋》等)
综述一:传统主题的多重演绎
如柳永与名妓之间的故事与创作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 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 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 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 ,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 ,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 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 ,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 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 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 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 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 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 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 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 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