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七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第七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升降机的底板上有一斜面,重为G的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当升降机作自由下落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忽略空气阻力).关于该物体的受力情况应是:()
(A)物体所受重力消失,其他受力情况不变
(B)物体仍受重力作用,其他受力情况不变
(C)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其他力作用
(D)物体将飘浮起来,不受任何力作用
参考答案:
C
ABC、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重力本身并没发生变化,故AB错误,C 正确;
D、物体与升降机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没有相对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砂和砂捅的总质童为m,小
车的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秒桶总重力韵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①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②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下
图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
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
小车加速度a= ____m/sZ.(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
可能是图中的图线._____(选填“甲”、“乙”或“丙”)
参考答案:
3. 如图所示,沿竖直杆以速度υ匀速下滑的物体A通过轻质细绳拉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B,当细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时,物体B的速度为
A. B.
C.υ D.
参考答案:
A
4. (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参考答案:
B
5. (单选)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
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g=10m/s2)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参考答案:
C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0.283kg·mol-1,密度ρ=0.895×103kg·m-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ml,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A=6.02×1023mol-1.球的体积V与直径D的关
系为,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0m 解析:1ml油酸的质量为:
m=ρV=0.895×103kg/m3××1×10-6m3=8.95×10-6kg,油酸分子的个数:
N=个,油酸分子体积:,解得:
r= =5×10-10m,油膜的面积约为:S=
=10m2;
7. 某同学在研究“对不同物体做相同功情况下,物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时,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A. B.
C. D.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该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
上,木块固定在长木板一端,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块上,木块右侧固定一轻弹簧,用连接纸带的小车压缩弹簧至长木板的虚线处由静止释放,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
下一系列点,选取点迹均匀的一部分纸带,计算出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测出小车的质量;然后在小车上加砝码,再次压缩弹簧至木板虚线处由静止释放小车,计算出小车和砝码匀速运动的速度,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再在小车上加砝码,重复以上操作,分别测出、……。
①每次实验中,都将小车压缩弹簧至长木板的虚线处由静止释放,目的是
_____________;
若要消除每次实验中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次实验采集的五组数据如下表:
由表格数据直观判断,明显不正确的两个猜想是A、B、C、D中的__________;若对某个猜想进行数据处理并作图,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图中的横坐标应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小车获得相同的动能(弹簧对小车做功相同)(1分);
垫高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使小车连同纸带一起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平衡摩擦力)
8. 一个小灯泡在3伏的电压下,通过0.25A电流,灯泡所发出的光经聚光后形成很细的光束,沿某个方向直线射出。
设灯泡发出的光波长为6000埃,则每秒钟发出的光子个数为______个,沿光的传播方向上2m长的光束内的光子为________个
2.26×1018,1.51×1010
2012学年普陀模拟22。
参考答案:
2.26×1018,1.51×1010
9.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
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
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Δt1、Δt2、D、x表示).
参考答案:
10.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
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计算;
B、根据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___比较合理。
(4)下表是该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时记录了实验数据,且已将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描点,做出a-F图像;由图线求出小车的质量等于 kg(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控制变量法;
(或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2)a.平衡摩擦力;b.砂桶的重力;
(3)B ;
(4)0.49Kg—0.50Kg ;
11. 如图所示,带电量分别为4q和-q的小球A、B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上,相距为d。
若杆上套一带电小环C(图上未画),带电体A、B和C均可视为点电荷。
则小环C的平衡位置为;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x小于d)后静止释放,则小环C 回到平衡位置。
(选填“能” “不能” 或“不一定”)
参考答案:
在AB连线的延长线上距离B为d处,不一定
12. 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MN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A.B.C.D.
参考答案:
A
【考点】安培力.
【分析】线框所受的安培力越大,天平越容易失去平衡;由于磁场强度B和电流大小I相
等,即根据线框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其受力大小关系.
【解答】解:天平原本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线框所受安培力越大,天平越容易失去平衡,由于线框平面与磁场强度垂直,且线框不全在磁场区域内,所以线框与磁场区域的交点的长度等于线框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由图可知,A图的有效长度最长,
磁场强度B和电流大小I相等,所以A所受的安培力最大,则A图最容易使天平失去平衡.
故选:A.
13. 一质量为M=1.2kg的物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m/s射入物块,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水平速度10m/s穿出.则子弹穿出木块时,子弹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 1.8kg?m/s,木块获得的水平初速度大小为 1.5m/s.
参考答案:
14. (4分)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参考答案:
粒子的动量,物质波的波长
由,知,则。
解析:物质波的的波长为,要比较波长需要将中子和电子的动量用动能表示出来即,因为,所以,故。
15. (09年大连24中质检)(选修3—4)(5分)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横截面如图所O为圆心,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当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一束与MN平面成45°的平行光束射到玻璃的半圆柱面上,经玻璃折射后,有部分光能从MN平面上射出.求
①说明光能从MN平面上射出的理由?
②能从MN射出的光束的宽度d为多少?
参考答案:
解析:①如下图所示,进入玻璃中的光线a垂直半球
面,沿半径方向直达球心位置O,且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恰好在O点发生全反射。
光线a右侧的光线(如:光线b)经球面折射后,射在MN上的入射角一定大于临界角,在MN上发生全反射,不能射出。
光线a左侧的光线经半球面折射后,射到MN面上的入射角均小于临界角,能从MN面上射出。
(1分)
最左边射向半球的光线c与球面相切,入射角i=90°折射角r=45°。
故光线c 将垂直MN射出(1分)
②由折射定律知(1分)
则r=45°(1分)
所以在MN面上射出的光束宽度应是
(1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折射率n=,半径R=6cm,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B点.一激光束以入射角i =60°射向玻璃砖圆心0,从玻璃砖射出后,在屏幕MN上打出光点.画出光路图,求出光点到B点的距离.
参考答案:
17. (8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
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求:
1)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2)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是多少?
3)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解: 1)对于理想气体
A→B=,T B=100 K 2分B→C=,T C=300 K 2分
2)A→C由温度相等得:ΔU=0 2分
3)A→C的过程中是吸热 1分
吸热的热量Q=-W=pΔV=2000 J. 1分
18. 为了测量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可采用下述装置:在列车底部安装一个正方形线圈,而在轨道上每隔40m安装一块磁性很强的小磁铁,当列车经过磁铁上方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记录此电流就可换算成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
视磁铁上方区域的磁场为匀强磁场,其区域面积与线圈面积相同,磁场方向与线圈截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0.004T,线圈边长l=0.1m,匝数n=5,包括连线总电阻R=0.4Ω。
现记录到某列车驶过时的电流-位移图像如图所示,请计算:
(1)在离开O(原点)20m处列车速度v的大小;
(2)从20m处到60m处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假设列车作匀加速运动)。
参考答案:
(1)由图线知道列车在离开原点20m处的感应电流为0.02A
E=nBLv,I=E/R (1分)
I=nBlv/R,(1分)
解出v1=IR/nBl=0.02×0.4/(5×0.004×0.1)m/s=4m/s (1分)(漏n、数量级看错不累计扣分)
(2)由图线知道列车在离开原点60m处的感应电流为0.05A (1分)v2=IR/nBl=0.05×0.4/(5×0.004×0.1)m/s=l0m/s,(2分)
(2分)
解出a==(102-42)/(2×40)m/s2=1.05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