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解读金融犯罪的证券交易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解读金融犯罪的证券交易违法行为
金融犯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以非法手段获取不当利益或造成他人
经济损失的行为。
证券交易违法行为则是金融犯罪中的一种,主要指
与证券交易相关的各类违法行为。
本文将通过对经济法的解读,对证
券交易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内幕交易行为
内幕交易是指公司内部人员或者其他掌握未公开信息的人员,在其
掌握未公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获取非法利益
的行为。
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公平性和投资者利益的合
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0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75条的规定,内幕交易罪的主体属于主观罪,即犯罪人必须具备明
知的故意,即明知自己掌握的信息还未公开,却以此为基础进行交易。
内幕交易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有证券交易行为,并形成非法利益。
在司法实践中,为了减少主观故意的证明难度,通常采取法定证据推
定的方式,即交易人及其关联人在信息公开前买入或卖出股票,即被
认定为内幕交易。
二、市场操纵行为
市场操纵是指个人或组织利用自身权力或资金实力,通过操纵市场
供求关系、价格等手段,干扰市场公平、公正运行,从而获取非法利
益的行为。
市场操纵行为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73条的规定,市场操纵分为两种类型,即创造虚假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的行为以及其他可以干扰正常市场运行的行为。
如创造虚假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的行为主要包括拉高或者压低证券价格以及制造交易量等。
其他可以干扰正常市场运行的行为则包括滥用公众资金购买或者卖出证券、利用政府行为推动证券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等。
三、虚假陈述行为
虚假陈述是指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或其他与证券发行和交易相关的人,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刻意发布虚假的信息或者故意隐瞒重大信息,误导和蒙骗投资者,从而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虚假陈述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信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26条的规定,虚假陈述行为主要包括虚假陈述证券发行材料、上市公司年度和中期报告、证券交易所债券信息披露文件等。
虚假陈述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陈述内容的失实、陈述行为的主观犯意和陈述内容对投资者的重大影响。
四、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行为
未按规定披露信息是指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或其他相关主体,未按照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对重大信息进行披露或者未及时、及其
披露的行为。
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违法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市场的透明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63条的规定,未及时、及其披露重大信息的行为,构成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的违法行为。
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行为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信息的重大性、主观犯意和未按规定披露信息。
总结:
金融犯罪中的证券交易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稳定性,也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得到更加严格的执行和监管。
同时,提高公众对金融犯罪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是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的重要手段。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健康的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