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2.3课《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四、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交流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四大名著及对应的作者吗?《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其中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的是哪一部?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今天我们来学习《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二)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年-1763年)(一说1715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

曹寅之孙,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

曹雪芹亦工诗善画,惜作品均已散佚,仅存题敦诚《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的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是曹雪芹以自身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方式,书写了其人生阅历和感悟。

深邃丰厚的内容、诗性的叙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肺腑的情节,具有永恒的魅力。

曹雪芹少年时家居南京,后随家迁移北京。

少年时代经历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但1727年,其父曹頫因事株连,以亏空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势遂败落,则随家移居北京。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
衰微。

历此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但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晚年住在北京西郊,举家食粥,更为艰难。

为生活所迫,穷困潦倒,妻死子亡,他陷入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这年除夕,终因贫病无医而逝,年不及五十岁。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辽宁铁岭人,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

自胡适作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成。

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

但无论如何,《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三)作品简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晶,“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为曹所作,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已遗失。

(四)内容赏析
1.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

①第一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便是林黛玉。

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
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②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③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

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④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⑤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2.《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

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脉络梳理:根据黛玉的行踪划分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

分四层:
(2-4)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林黛玉见王熙凤。

(7-12)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3-14)宝黛初见。

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局,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3.自读课文并思考:
①贾府地处什么地方,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
②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看到了什么?
③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在贾府这样奢华的环境中,到底生活着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呢?分析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刻画: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
(1)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她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

细心多虑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请举例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些特点的。

①正面描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敏感自尊
心理描写:惟恐被别人耻笑刚念了《四书》认得几个字
语言描写:细心谨慎,“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②侧面描写:身体怯弱自然风流娇美柔弱
肖像描写:多愁善感弱柳扶风
(2)王熙凤
①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特征。

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②性格特征: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外表华贵美丽、内在刁钻狡黠,察颜观色机变逢迎,精明能干
③请举例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些特点的。

运用了语言、肖像、行动、神态等描写手法,其出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④王熙凤判词
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⑤对王熙凤的评价
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第二回)周瑞家的向刘姥姥介绍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第六回)
贾珍夸她:既“杀伐决断”,又“历练老成”(第十三回)
秦可卿称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第十六回)
贾母称她“真是个鬼灵精的”;(第五十回)
兴儿告诉尤二姐“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第六十五回)
(3)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①在黛玉眼中,他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

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②请举例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些特点的。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疯傻傻与世俗格格不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内帷厮混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西江月》二词的评判(似贬实褒)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家于国无望。

独立不羁封建叛逆
4.小说的典型环境
如“预习提示”所说,《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一典型环境?
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1)“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态度及思想?
(2)“迎”“搂”“哭”三个非同寻常的连续性动作,写出了贾母怎样的心理?
(3)贾府的“老祖宗”戏谑的语言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
(4)丫鬟的“笑道”和一声“宝玉来了”的禀报表现了宝玉的什么特点?
(5)宝玉正式出场,表现了宝玉什么特点?
(6)黛玉对宝玉问她的“可曾读书”这一问题的回答,表现了黛玉什么特点?
(7)宝玉和黛玉一见如故表现了宝玉什么特点?
(五)全文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

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中叶,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表面上是“康乾盛世“的繁盛时期,《红楼梦》却透过所谓“康乾盛世”的表象,暴露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的腐朽与丑恶,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上半期这一历史时代的风貌和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