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复习6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根据语气停顿给下列句子断句。

用“/”标出。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今君后则欲速臣
2、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
..王子期()()(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今君后则欲速.臣()
3、翻译句子。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③掘:挖。

精练
1、给下列句子断句。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3、翻译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故事是成语
___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

(三)《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1、给下列句子断句。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
3、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4、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四)《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
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给下列句子断句。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2、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
3、翻译句子。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
1、给下列句子断句。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2、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3)苟.无岁()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六)《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1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
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

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①仆闻之:我听说。

仆,谦称。

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

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尧,舜,传说中的圣君。

病,患苦。

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1、给下列句子断句。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2、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然易.容曰()()(2)仆闻之.()
(3)可以免.于患乎()(4)官大者,主恶.之()
3、翻译句子。

(1)不然。

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你有何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
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
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
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
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
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
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
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
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3.今天下尽桀也()
4.不亡何待()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原文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
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
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原文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
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
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项王则夜起()
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
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
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
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 h u n 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2.孔子顾谓弟子曰()
3.利食而忘患()
4.善惊以远害()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原文13.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
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
不难分辨.
注释: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
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
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2.年逾四十()
3.少不如意()
4.揜藏文饰()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
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
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
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
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
⑤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2.恺以示崇,崇视讫()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原文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
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
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2.潸然流涕()
3.元帝异之()
4.更重问之()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
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
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
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2.帝自捉刀立床头()
3.魏王雅望非常()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
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
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 h n):今浙江省嵊(s h n 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2.四望皎然()
3.因起彷徨()
4.经宿方至()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原文20.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
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
原文2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2.萁在釜下然()
3.漉菽以为汁()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2.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
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
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2.谁触忤陛下()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4.妾闻主圣臣忠()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原文23.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
终究要被扫除干净.
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
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
精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