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观察镜子里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观察镜子里的自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的镜像,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
2.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外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了解镜子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
1.镜子: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面镜子。
2.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图片,用于帮助幼儿描述自己的外貌。
3.墨镜、帽子、毛绒玩具等道具,用于帮助幼儿体验不同外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镜子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回答:镜子是一种可以反射出我们的样子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自己的外貌。
2.详细讲解镜子的作用(5分钟)
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镜子的作用。
简单地说,镜子是一种可以反射出反射体的样子的物品。
镜像就是指反射出来的影像。
例如:我们站在镜子前,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
3.帮助幼儿观察自己的样子(10分钟)
老师让幼儿把镜子拿到自己的面前,让他们观察自己的样子,问询他们自己的样子,让他们学会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外貌。
例如:我有长长的头发,黑色的眼睛,etc.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自己,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老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如:你们看看这个孩子的头发是什么颜色?他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4.提供不同的道具帮助幼儿体验不同外貌(15分钟)
通过给幼儿提供墨镜、帽子、毛绒玩具等道具,让孩子们互相试戴,感受不同的外貌。
同时,鼓励幼儿观察他们自己和其他孩子的不
同。
例如:你们看看小明戴上了眼镜之后会有什么不同?你们怎么样才能变成一个萌萌哒的小熊猫呢?
5.反思和总结(5分钟)
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总结一下今天的活动,包括镜子的作用、自己的外貌、以及如何改变外貌等,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和自信心离开课堂。
四、教学扩展:
1.在这一活动中,可以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如视频、图片、图书等来介绍镜子的作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2.观察镜子里的自己也可以穿插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让孩子们观察自己刷牙、洗脸、穿衣等过程中的变化,搭配活动,加深学习体验。
3.通过制作反光板等教具,引导幼儿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镜子里的自己,幼儿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外
貌特征和不同之处,加深对镜子和反射的认识,并对科学有了初步的兴趣。
在开展活动时,老师应该多方面考虑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结合图片、道具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答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