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诗文理论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的诗文理论批评
一、南宋文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比较重视对文学特征的探讨,并对违背艺术本身规律的错误倾向,展开了比较尖锐、比较激烈的批评,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二、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的新发展
1.在北宋南宋之交,江西诗派有了新的发展,由比较规矩、死板的诗法论变为比较自由、灵便的“活法”论,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发展了“悟入”说。
其代表人物是吕本中。
2.吕本中所提出的“悟入说”,虽并非他的发明,而是对江西诗派悟人说的发挥,但也有其新的特点,他的“悟入”是针对“活法”提出来的。
他主张的悟,不全是顿悟而是在渐悟基础上的顿悟。
三、南宋道学家的诗论
南宋道学家的文学思想也比北宋前期道学家的文学思想有所进步,不再对文学采取贬斥和否定的态度,也注意到了文学本身的特征。
这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朱熹学思想上。
1.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是南宋最有名的理学思想家。
2.朱熹的文学思想
(1)朱熹主张文道一贯,文即是道。
(2)朱熹在诗论方面也要求把体现义理放在首位。
他充分背定诗歌的抒情特点。
并能脱开汉儒以美刺释比兴的框框,对比兴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解释。
朱熹认为“兴”和“立像以尽意”是很相似的,
都是一种带有象征性的比喻,意藏于象中,这正是文学的美学特征。
四、陆游和杨万里
陆游和杨万里扩大眼界,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生动具体地再现生活的真实,以自然天成为最高审美标准。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从实际创作中体会到要注重诗歌的社会内容、真实抒写自己感情。
他主张“工夫在诗外”,而不是在诗内。
诗人要写好诗不能只在具体的艺术技巧上下工夫,而必须首先重视诗人自己品德的修养,要具备高尚的精神情操,有高昂强烈的爱国激情,疾恶如仇的鲜明爱僧,满怀“愤世疾邪之气”,这才是写好诗的关键。
诗人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情,获得创作的冲动和不可自已的激荡,这才是真正的诗家“三昧”。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他在思想上颇受道学家的影响
(1)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早年也学江西诗派诗法,但他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只学习前人、拘泥于格式化的法度,是没有出路的,他强调以自然景物和现实生活为法,不再跟在古人脚后亦步亦趋,大胆地甩掉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这些法度规矩的束缚,致力于清新活泼、生动自然的诗歌创作,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试斋体”。
(2)从师法自然、以无法为法的创作思想出发,杨万里认为歌艺术美主要在超乎词、意之外的函永不尽的“风味”上,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去词”、“去意”论,所谓“去词”、“去意”,即是要不拘泥于词和意,而要重在创造具有含蓄不尽、超绝言象的深远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