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灵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概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只有精心把握,宽严适度,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才能从容地摆脱尴尬,把学生引向正轨,才能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要在施教过程中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准确判断,运用机智的语言或措施处理偶发事件。

如,有一次早读课上,学生在读书,我习惯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偶尔检查一下个别学生的背书情况,突然身后传来一阵不同的声音,我转身一看,后面有几个男生在捂着嘴笑,见我转身就不敢笑了。

我正纳闷,旁边的班长告诉我,刚才有人在我背后贴了一张纸,我扭头一看,真的这样,纸条上面画了一幅我巡视教室的漫画。

当时的心情只能用愤怒来形容,只想着是谁干的,把他揪出来,狠狠地教育一番。

可就在我转身面对大家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也是学生一时的灵感之作,再说我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批评谁呢?于是,我慢慢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时同学们都静静地看着我,好像在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

过了一会儿,我才开口:“刚才不知道是哪一位绘画高手在我后背贴了一副‘漫画’,画得不错,挺像我的,说不定许多年以后我们班会诞生一个大画家呢。

不过现在大家不如就以《一幅漫画》为题,展开讨论。

”同学们还没回过神来,都瞪大眼睛看着我。

于是,我转身把画放在投影仪上放大让大家看。

同学们确认我并没有发火之后,纷纷议论开了……于是我又以这幅画为题,让学生回去以后写一篇作文。

就这样,即将来临的暴风雨消散了。

从那以后,我发现同学们读书更认真了,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自觉地把课文背诵下来。

我想,那次没有发火是对的。

在课堂教学中,最怕的就是学生冷不防抛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往往出现尴尬的场面,特别是在公开课有其他老师在场的时候。

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机智地把课堂上学生的质疑“生成”鲜活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一)因势利导
有些课堂偶发事件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因
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从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

有一次,我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当课文快要学完时,忽然有一位
学生举手要发言,他惋惜地说:“老师,我觉得李大钊不够爱他的家人,他死了,他的家人怎么办?我觉得他应该离开北京,这样死了太
不值了!”我先是一惊,怎么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不过遇到这种情况,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随即镇定了下来,知道处理这类问题切不
可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否则,除了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会
带来其它不良影响。

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学贵有疑,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对于这位同学的观点,你们怎么看呢?
可以回到课本,也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我们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会,
说说你们的观点。

”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进行热烈讨论,下面的辩
论赛更是精彩:有的学生感动地说:“李大钊为了革命而死,他的死
重于泰山。

”有的说“党组织肯定会照顾他的家人……”不知不觉中,李大钊的高大形象已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中。

又如,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提问学生:“乌鸦喝不
到水怎么办呢?”有位学生举起了手怯怯地说:“回家找妈
妈。

”“轰”的一声,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个学生立刻脸涨得
通红,头陷得很低很低。

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多听话的孩子呀!遇
到事情先想到妈妈,你们能做到吗?”学生们马上安静下来,乖巧得
像妈妈怀里的小宝宝。

“让我们继续来帮乌鸦想办法吧!想到办法,
乌鸦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就这样,学生又动脑筋为乌鸦想起办法来,而那个可爱的学生也慢慢抬起了头,不再羞涩。

通过这两件事,我认真反思,明白一堂好课,不但要备好课,在课
堂上还要处理好偶发事件,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更不能慌张。

(二)巧妙暗示
暗示法是指教师在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时,并不立刻中断教学活动,而是采用含蓄、间接的言语或行动来提醒当事人,从而消除不利
影响,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讲着
《小英雄雨来》一课里的象声词,两只麻雀飞落在窗台上,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学生们一阵都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了小鸟,我不得不停下来解决这一问题,我看了看这些麻雀,决定还是继续讲下去:“要使句子描写生动,就要使用象声词,绘声绘色地描写事物的声音形状。

绘声,就是用象声词模仿声音。

比如,麻雀的叫聲,就可以用现在的声音来描摹。

请你们注意倾听。

”在这个事例中,我采取语言暗示的方法,把它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变不利为有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只有精心把握,宽严适度,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才能从容地摆脱尴尬,把学生引向正轨,才能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