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秀音乐教案《丑小鸭》 (2)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优秀音乐教案《丑小鸭》 (2)
小班优秀音乐教案《丑小鸭》 (2)精选4篇(一)
教案概述:
本次音乐教案以童话故事《丑小鸭》为背景,通过音乐活动帮助小班幼儿提高音乐欣赏、表达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和声音表达情感。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器。
2.故事绘本或图片。
3.鸟叫、水池等音效道具。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播放《丑小鸭》故事的音乐。
2.展示故事绘本或图片,请幼儿看图猜测故事内容,并询问他们对《丑小鸭》有什么了解。
主体活动:
1.学唱《丑小鸭》的主题曲。
a)播放《丑小鸭》主题曲,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拍打手掌。
b)教唱歌词,并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唱歌。
丑小鸭啊丑小鸭,你长着灰白的羽毛。
一副丑八怪长相,却快乐无忧。
世界不懂你的美,迎接黑夜迎接黎明。
你是大自然的孩子,你会展翅高飞。
2.音乐欣赏活动。
a)再次播放《丑小鸭》主题曲,让幼儿倾听,感受曲调和旋律。
b)播放其他与大自然有关的音乐,如鸟叫声、流水声等,让幼儿欣赏并表达与之相关的感受。
3.舞蹈活动。
a)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鸭子面具,指导幼儿模仿鸭子的姿势和动作。
b)选择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围成圈,手拉手跟着音乐跳鸭子舞。
4.情感表达活动。
a)根据故事情节,设置几个场景,如小鸭在水池游泳、小鸭被众鸟欺负等。
b)每个幼儿根据角色和场景,通过身体和声音表达相应的情感。
合作游戏: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分成小组,模拟鸟妈妈带领丑小鸭寻找亲人的过程,通过协作和合作完成任务。
结束环节:
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小班幼儿了解了《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培养了
他们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下次教学
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乐器体验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小班优秀音乐教案《丑小鸭》 (2)精选4篇(二)
教案目标:
1. 培养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角色。
3. 导入故事《丑小鸭》,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丑小鸭》的音乐配乐。
2. 教学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步骤1: 导入音乐
教师播放《丑小鸭》的配乐,让幼儿先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
可以通
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步骤2: 引入故事
教师向幼儿们讲述《丑小鸭》的故事,可以通过图画、肢体语言等形式讲述。
讲述时,教师可以适时地配上音乐,来表达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
步骤3: 幼儿表演
让幼儿们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场景。
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分发一些道具,如头饰、穿越等,让幼儿们真实地扮演角色。
步骤4: 音乐编舞
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合适的舞蹈动作,并将其与音乐配合。
让幼儿们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去表达,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手势来演示。
步骤5: 绘画
让幼儿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用画笔和颜料将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进行绘画。
步骤6: 结束
在幼儿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另一部分来进行集体合唱,以此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教学延伸:
1. 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2. 可以让幼儿们画出故事中的不同场景,并将其串联起来制作成小剧场。
3. 可以给幼儿们编写一些简单的歌词,让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合唱。
小班优秀音乐教案《丑小鸭》 (2)精选4篇(三)
教案名称:《大拇哥》音乐教案
适用年级:小班
教案时长:30分钟
目标:
1. 学生能够听懂歌曲《大拇哥》;
2. 学生能够跟随歌曲的节奏拍打身体。
教学资源:
1. 歌曲《大拇哥》;
2. 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如:“大家知道大拇哥是谁吗?他有什么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听音乐(5分钟)
播放歌曲《大拇哥》一遍,让学生仔细听。
3. 问答(5分钟)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特点,如:“这首歌有什么节奏?有什么重复的部分?有什么有趣的音效?”
4. 体验节奏(10分钟)
让学生站起来,跟随歌曲的节奏拍打身体,如拍手、拍腿、拍头等。
教师可示范并带动学生进行。
5. 角色演绎(5分钟)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扮演大拇哥,其他学生扮演他的朋友。
学生们可以跟着歌曲的节奏舞动、表演大拇哥的特征等。
6.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或体验?”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用手绘或剪纸制作大拇哥的形象,展示在教室或班级的墙面上。
2. 学生可以尝试给《大拇哥》编创新的歌曲,发挥自己的创意。
评估: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歌曲并跟随节奏进行体验和表达。
小班优秀音乐教案《丑小鸭》 (2)精选4篇(四)
教案名称:《大拇哥》
教案类型:音乐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幼儿(3-4 岁)
教学目标:
1. 学习唱《大拇哥》这首儿歌,培养幼儿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2. 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与肢体动作的结合,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1. CD 或者音乐播放器。
2. 乐器道具:鼓、铃铛、手拍等。
3. 大拇哥的图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和幼儿们打招呼,帮助他们进入音乐学习的氛围。
2. 提问:“你们知道大拇哥是谁吗?我们怎么可以唱歌给大拇哥听呢?”
学习歌曲(10分钟):
1. 将歌曲《大拇哥》的音乐播放给幼儿们听。
2. 引导幼儿们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或摇动双手。
3. 重复播放音乐几次,让幼儿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肢体动作配合(15分钟):
1. 给幼儿们展示舞蹈动作,并一起跳舞配合音乐:
- 首先,让幼儿们用手指指向天空,表示大拇哥在天上;
- 然后,引导幼儿们做大拇哥的形象:用大拇指形成一个拇指;
- 最后,让幼儿们一个接一个地扮演大拇哥,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集体表演(15分钟):
1. 将幼儿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幼儿扮演大拇哥,其他幼儿则一起唱歌和做肢体动作。
2.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可以一起合唱和表演。
3. 老师可以用鼓、铃铛等乐器伴奏,增添表演效果。
总结(5分钟):
1. 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问幼儿们对《大拇哥》有什么新的认识。
2. 对幼儿们的表演给予肯定和赞扬。
3. 完成本次音乐教学活动。
扩展活动:
1. 鼓励幼儿们编创自己的肢体动作,搭配其他儿歌进行表演。
2. 能够为幼儿们制作《大拇哥》的道具(如大拇哥头饰、拇指造型道具等),提高幼儿的创意能力。
注意事项:
1. 音乐教学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保证教学过程的活跃性和趣味性,让幼儿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