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26T18:07:19.53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1月2期作者:黄彩霞[导读]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逐步推进,在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培养过程中小学美术课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学美术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挥了重要的教育意义,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在小学美术的欣赏教学中,探索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构建起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
文章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角度出发,探索小学美术欣
赏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高效的教学模式。
黄彩霞广元市青川县蒿溪民族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逐步推进,在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培养过程中小学美术课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学美术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挥了重要的教育意义,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在小学美术的欣赏教学中,探索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构建起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
文章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角度出发,探索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高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1-015-01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在学习中也很难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教学上。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地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趣味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美术课堂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起氛围活跃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出发,当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由于课本资源、教学课堂、学生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局限在以课本为主要内容的教学里,而美术欣赏教学应当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只有扩充学生的艺术审美眼界,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对比,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审美力,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开阔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情趣,而当前情况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还未能完全达到此目标。
并且,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部分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观赏、鉴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教学作为重点,用大部分的课上时间进行知识教导,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举例或课后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但是在理论与实际的应用能力上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仅有知识的掌握,但却不懂得知识应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灵活地运用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很难独立完成一个理论与个性化相结合的鉴赏。
这是当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在课堂设计里过于侧重理论知识教导所导致的教学偏差。
此外,在当前阶段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忽视兴趣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导致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待培养,基于此现实情况,导致小学术欣赏教学在教学时的难度增加。
美术欣赏教学由于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差异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很难进行统一化的教学,教师需要结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从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难度过大会导致小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对美术欣赏教学产生压力。
而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兴趣性上还没有得到突出的关注。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设计里充分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那么美术鉴赏课堂会变得更加活跃和生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下,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一)构建美术鉴赏的情景
相较于较为单一直白的讲授法教学,课堂情境的构建能够使课堂氛围得到有效地调动,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所以在趣味性引导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里,可以利用构建美术鉴赏情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发展。
比如在“家乡的桥和塔”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围有关桥和塔的建筑物,实地参观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地调动,现场观看也会比通过课本图画性的观看鉴赏更加真实和立体。
在进行实地参观后,让学生将自己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桥和塔和书本上给出的桥和塔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思考不一样的建筑结构又是由什么原因所导致的?通过实地参观和问题思索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为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构建了现实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趣味性教学的目标,也使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现实鉴赏的应用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满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充分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力,使课堂的氛围得到有效地调动。
在以趣味性为引导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满足小学生的现实需要和个性化特点,学生才会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意义才能够充分的实现。
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对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可以利用组织课堂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我是汽车设计师》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将3~5个学生分为一组,通过小组的共同合作设计出一个汽车模型,学生要有分工上的不同,例如可以由两位学生担任设计师,有一位学生负责色彩填充的工作,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之下,将纸面上的汽车图形转化为有彩色的纸片构成的立体汽车模型。
同时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将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结合在作品里,例如色调冷暖的搭配,线条的使用方法,画面的美感原则等,实现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的有效结合。
教师通过游戏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的美术欣赏知识得到了有效的运用,还利用趣味化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关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艺术性
美术欣赏教学本质上是对艺术的欣赏。
在以趣味性为引导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里的艺术角度渗透,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的视角观察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艺术理论和作品所表现的艺术价值,才能使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授美术鉴赏的知识,例如有关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勾勒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知识掌握充分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能够更加理性和更加科学地做出判断。
此外,在鉴赏作品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耳熟能详或在美术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对常见的美术作品会更有欣赏热情和欣赏兴趣,还能够实现理论的最大化应用。
比如在齐白石的《虾》鉴赏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艺术性的角度出发,着重观察齐白石作品中线条的使用方法,分析利用怎样的线条构造才使虾能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纸上,让学生感受美术线条中所传达的力量感和美感。
结语:
趣味性教学法则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化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构建美术鉴赏情景、游戏化教学法则和艺术性欣赏方法等多种形式,丰富小学生美术欣赏的过程,利用多种方法、多样的角度打造氛围活跃、内容充实、审美情趣高的小学美术鉴赏课程,促进美术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标.新媒体条件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趋向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163-164.
[2]郑昭贞.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20(22):75.
[3]许贞香.关于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