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第3课 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卷
一、积累与运用
1.(3分)给加点字注音。

(1)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2)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3)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

(4)两女孩和.着歌来唱。

2.(3分)《山中避雨》一文的作者是,现代家、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3.(3分)“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写的。

请你查阅资料写出这首诗歌:。

二、阅读理解
4.(12分)阅读《山中避雨》“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①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
....的人呢?
②古语云:“乐以教和
....。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3)文中作者将胡琴、钢琴、小提琴作比较,这样写有何用意?
(4)请简要描述一个送别他人的场面。

(50字左右。


5.(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
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
..
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

”父亲说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

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横线画出能体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叙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4)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语言运用
6.(4分)某企业车间因工作需要,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将梯子移到拐角处。

为防止梯子倒下砸人,工作人员在梯子旁写了一个条幅:注意安全。

不久,来厂考察的一位专家建议厂长将条幅内容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请你比较一下条幅修改前后的效果有何不同,说说理由。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liáo;cáo rǒng;lòng cái;hè;2.丰子恺;画家;文学;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阅读理解
4.;5.D;
三、语言运用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