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的建设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的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的相关概念,针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能够帮助有关建设者提高认识,加强对生态城市各类指标的建设,进而逐渐提高建设水平,为人民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平等的城乡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前言:当今国际环境中,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建设的热点,其指标体系也在逐渐完善,能够客观反映出城市建设的进程。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结合实际的建设情况对如何提高城市建设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一、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最早是在1984年提出的,是指一种自然、人文及科技高度融合的城市,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的健康与生活。

我国在2012年将生态城市建设列入到城市规划中,致力于营造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

自该理论提出以后,上海、天津、重庆等百余个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以上海为例,86平方公里的崇明岛东滩生态城就是最初的几个生态地块之一。

而生态指标体系是衡量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1]。

以西安市为例,该市2012年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等级指标,一级指标为自然生态指标,二级指标为城市绿化、物质还原、环境质量和环境建设4个方面,三级指标需要依据二级指标进行拓展:城市绿化包含人均公共绿地和水资源量;物质还原包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废气废水处理净化率及无害化处理率;环境质量包含汽车尾气达标率和城区SO2、NO2年日均值,环境建设的三级指标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一般情况下,该体系能够通过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反映出城市现状,通过以上指标对城市的生态建设进行评价,能够分析出城市各个建设环节的进展和欠缺。

随着社会环境及生态要求的变化,近年来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也在逐渐完善,将人均住房、人均道路面积等社会保障、人民富余程度、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也计入指标体系,致力于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二、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的建设途径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关建设者持之以恒的规划和监督。

同时,城市建设不仅包括环境和生态治理,还包括区域经济和社会文明等诸多方面,需要建设者不断完善建设指标体系,进而打造出科学的城市建设方案,提高建设的合理性和效率。

(一)加强绿化,打造宜居环境
城市绿化是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有关城市建筑者可以从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进行考虑,加强城市绿化,为人民打造宜居环境。

举例来说,在2019年,甘孜县就大力实施生态建设战略,本年度将投资11086.13万元,计划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人工造林0.7万亩、补植补造1.75万亩、育苗50亩、封山育林0.5万亩、实现现有416.7万亩天然林管护全覆盖,基本草原面积不少于662.6万亩等。

同时,该县还大力推进城市内绿化,开展绿化造林、种花、种草活动,加快推进绿化工作,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绿化指标有效落实,建设前景较好。

有关城市可以借鉴该县建设方法,加大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等绿化措施力度,使城市人
居环境更生态、更自然、更有特色,将生态城市变成触手可及的建设目标。

(二)加强治理,减轻环境污染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环境治理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以上海市为例,为了深
入落实国家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本市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关工作,从陆海统筹入手,以抓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全面落实长三角地区的污染治理。

对于大气、水环境质量及污染减排等工作也进行了细化,并出台了相关防治
条例,将严厉惩罚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未保持正常使用的企业,当前罚款已有原
来的10元上限提高至100万元,对于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或关闭。

在2017年,
本市AQI优良率就已经达到了75.3%,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相较
于2016年下降了13.3%。

本市到2020年的PM2.5年均浓度将达到37微克/立方
米以下、AQI达到80%左右,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治理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水源水质达标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也都是生态城市的重要
指标,有关城市应将此类指标重视起来,切实加大治理力度,将蓝天、碧水、净
土“还给”人民,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通过大力推广清洁
能源、垃圾资源化等方法治理大气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

例如,西安市在建设中
就应用了垃圾资源化的方法,借助居民生活垃圾和发电厂将垃圾转变为电力和热能,起到了很好的垃圾处理效果。

(三)加强配置,增强基础建设
要保证人民生活的质量,基础建设和社会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建设者应将城乡发展、产业结构、社会文明及公共设施
的建设放在同样的位置,切实提高各方面的建设水平,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全
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举例来说,天津市就加强了产业调整,通过支持生态类的
产业、降低石化等高污染和耗能产业,并大力发展航天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积极落实低碳化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效果明显[2]。

肥东县大力实行“乡村振
兴战略”,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共5000万元,建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入库项目161个,总投资约236.32亿元,在2017年度美丽乡村总体形象进
度超过90%,2018年度11个省级中心村已全部开工建设。

此类举措都是生态城
市建设中的有效措施,有关地区可以效仿此类办法,加强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平衡;改善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加大对基础设
施的投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明、医疗、教育需求,构建生态文明城市,丰
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结论: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有关建设者从各项指标进行考量,可
以从加强环境治理与绿化,促进城乡发展的平衡等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够
为人民创造适宜生活、学习及工作的环境,促进城市医疗、教育、休闲等方方面
面基础设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吴赛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0):82-83.
[2]卜向英.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2):2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