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防范和化解各种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风险,制定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充分调查、分析和评估各种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基础上,采取预防、防范、应对和处置等综合措施,全面、系统、连续地管理公共安全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规律确定风险事件的性质、规模、动态和趋势,
迅速、准确、全面地掌握风险动态,提前预判风险趋势,科学合理地制定防范和应对措施。
(二)综合性原则:充分运用政府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手段、社会资源、公众参与等多
种手段,综合施策,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安全风险。
(三)协同性原则:建立健全的协同机制,各部门之间形成融合互动,信息共享、联动应
对的协同机制,形成政府、法律、社会、个人协力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的格局,形成整体应
对公共安全风险的威力。
(四)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级负责体系,明
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边界和权责义务,细化履职的具体内容,形成切实、有力、有效的管
理责任制度。
(五)公开透明原则:依法公开相关信息,使广大公众了解风险情况,依法享有参与风险
管理的权利,便于公众监督、舆论监督。
(六)风险评估原则: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科学严谨的方法,对各种风险事件进行量
化分级评估,确定风险事件的重要性、紧急程度和严重性,并据此制定相应举措。
三、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风险预防防控:根据对潜在风险源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预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潜在风险源的监测和控制。
(二)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风险变化趋势,提前预警,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三)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实施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确保及时、准确、有效的应急处置。
(四)公众预警和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培训公众自救能力和应对能力。
四、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潜在风险源的监测、控制和规范,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二)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对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三)制定健全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公众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公众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五、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
(一)国家建立健全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机构,明确主管部门和职责,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工作。
(二)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履行管理职责。
(三)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风险情况,建立健全自身风险管理机构,履行自身风险管理职责。
(四)社会组织建立健全风险自组织机制,加强风险交流合作,履行社会风险管理职责。
(五)公众加强风险学习,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六、监督和管理
(一)国家监督部门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监督,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二)地方政府对企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及时纠正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企事业单位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风险管理考核评估机制。
(四)社会公众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舆论监督,举报风险违法行为,促使相关责任单位及时解决风险问题。
七、附则
本制度自_________年______月 ______ 日起施行。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由相关政府部门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