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棘鸟》读书笔记
《荆棘鸟》读书笔记1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
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
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
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
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是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所著《荆棘鸟》一书的引子。
《荆棘鸟》是一部传奇式的家世小说,描写了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反映出澳大利亚社会的发展,包括畜牧业的进步、牧场主的“苦心经营”及其对雇工的残酷剥削。
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
贯串全书的线索是女主人公麦琪与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
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不惜用尽心机钻进天主教会的核心,施展其纵横捭阖的手腕,以达到目的;可是作为一个有血肉之躯的盛年男子,他又禁不住感情的诱惑,从而酿成了他深刻的内心矛盾以及有意无意加于麦琪身上的无法摆脱的痛苦。
因为麦琪的姑妈玛丽的去世,这个矛盾被锋利地凸显出来。
她留下来的遗产足以使拉尔夫得到他梦想的“红衣主教”职位,但是如果拉尔夫这么做了又是在暗中夺取了本应属于麦琪家的财产。
最终他的权利欲望获得胜利,也从此把他和麦琪分割开来。
女主人公麦琪生于一个自律严谨的宗教家庭,她的母亲出生名门贵族,但是被恋人抛弃。
因此她带着极端的悲酸下嫁给麦琪的父亲,无怨无悔地过着穷苦日子,守着她和前恋人的私生子。
因为自己的经历,她一直忽视麦琪的存在,认为女人生下来就是被命运玩弄的。
也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拉尔夫的靠近和帮助使得年幼的麦琪对神父拉尔夫有种特别的亲近感。
长大后的麦琪为了和上帝争夺自己倾心相爱的拉尔夫,辛苦奋斗了一生,最后却还是以失败告终,就如同荆棘鸟毕生只唱一次,这个可怜的女人用一生去爱了一个有意无缘的男人。
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
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才能得到的----这是这本书所要阐述的道理。
虽然两位主人公结局是悲切的,但生命中能够拥有真爱是幸福的...所以,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女主人公也去争取.....然而这种代价是惨重的.最终,女主人公的命运由自己女儿朱丝婷来得以转折,一切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很值得一看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2
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
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
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
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
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
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来自澳洲的一个传说
《荆棘鸟》的作者——考琳·麦卡洛,是一位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学者,却因为酷爱文学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本书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77年刚问世就收到了轰动的效应。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农夫帕迪.克利里应孀居多年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夫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孩子从新西兰迁居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德罗海达牧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帕迪唯一的女儿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耗尽毕生心血的爱情。
然而,书中最让我着迷的不是那错综复杂的故事本身,而是作者不惜花费浓墨重彩渲染铺陈的澳洲中部的雄浑画卷。
那飞扬着尘土的一望无际的荒原,那成群结队跳跃着的袋鼠,那多不胜数的鸟类,那缓缓移行的羊群和牛群,那无处不在的密密麻麻的苍蝇,还有那无论旱灾如何严酷都鲜花盛开的巨大庄园......德罗海达,让在那里生活多年的克利里家族的人们产生难以割舍的依恋,也让读者随着文字驰骋在想象中的广袤原野中。
没有对那片土地的深情,很难将那里的风土人情描述得如此细腻而生动。
在作者笔下,你仿佛可以听到牧羊犬此起彼伏的吠声,羊毛剪子单调的咔嚓声,鸟儿的婉转低鸣声......
这是一片让人爱恨交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埋葬过一个个孤独的灵魂,滋生过一段段欲罢不能的情感。
我不想首先介绍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一主线还是留待稍后吧。
在这之前,我想先介绍和主线密切相关的一些旁枝末节——那些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同样扑溯迷离的情感纠葛。
菲和帕迪。
这是一段无奈的婚姻。
菲出生于名门望族,16岁时背着父母爱上了一位当地的政界要员,并怀上了孩子。
而那位书中始终没有露面过的要员是个有妻室儿女的人,他不可能为了菲抛弃既得的一切。
为了爱,菲忍辱生下了私生子弗兰克。
在弗兰克两岁多的时候,菲被家人嫁给穷光蛋——温厚勤勉的帕迪,远离家乡,以遮盖家族的耻辱,从此,菲和弗兰克便永远地在家人的视野里消失了。
菲为帕迪生儿育女,终生操劳。
从她的脸上,看不到爱与恨,从她嘴里,听不到赞许与抱怨。
她不爱帕迪,也不怎么喜欢孩子们——除了弗兰克,她把他视为唯一的希望。
帕迪真心地爱菲,把她当作上帝恩赐的天使。
最初一段日子他甚至连碰都不敢碰她,直到两年以后,他才成为菲真正意义上的丈夫。
帕迪嫉妒弗
兰克,因为他知道,他和他的所有孩子们加起来,也不及弗兰克在菲心目中的地位。
在一次争执中,盛怒的帕迪对弗兰克说出了他的私生子的真实身份,从此弗兰克离开了家。
那恐怕是帕迪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因为她看到菲刚刚因为处境改善而燃起的希望之火旋即熄灭了。
帕迪在一次干风暴中被雷电击中身亡,直到这时,菲才意识到自己对帕迪的爱远比一直以来估计的多得多,而明白这个事实,为时已晚。
拉尔夫和玛丽。
玛丽,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女人,却对刚刚来德罗海达上任的年轻英俊的教士拉尔夫发生了不可遏止的爱情。
因为爱,她恨自己日渐老朽的身躯;因为爱,她嫉妒自己的侄女——被拉尔夫无微不至关怀着的年幼的梅吉。
对拉尔夫的倾慕是无望的,于是她采取了疯狂报复的手段。
直到她死后,拉尔夫才明白这报复来的多么残忍——要么背叛梅吉、接受多达1300磅的巨额财产,从此在通往红衣主教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要么为了梅吉而背叛上帝。
拉尔夫终究是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他选择的无疑是前者。
玛丽在书中是一个被人厌恶与憎恨的人物,是她一手促成了拉尔夫与梅吉的所有悲剧。
然而,就她对拉尔夫的爱而言,她是无罪的。
你听,临死前的那个晚上,她对拉尔夫的表白是多么令人心碎:“你错了,我爱过你。
上帝,我是多么爱你呀!你认为我的年龄能自然而然地排除这种爱吗?哦,德.布里克萨特神父,我告诉你一些情况吧。
在这个蠢笨的身体之内,我依然是年轻的——我依然有感情,依然有愿望,依然有梦想,依然生气盎然。
这些东西由于受到了我躯体的束缚而焦躁难忍。
衰老是我们那富于报复性的上帝加诸我们的最厉害的报复。
为什么他不让我们的思想也衰老呢?”
梅吉和卢克。
这是一段错误的婚姻。
梅吉是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女人,同时又是现实的女人,她只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这个家里有丈夫,有孩子,自己可以成天围着所爱的人转。
虽然,打从10岁起,她就一直迷恋着拉尔夫,然而这段感情随着她的长大成人而变得无望。
拉尔夫爱的是上帝,或者说他爱上帝甚过爱梅吉,他不可能给梅吉一个家。
因此,当梅吉遇上了一位和拉尔夫长相酷似的来自昆士兰南部的新牧工——卢克.奥尼尔时,她以为她终于找到了归宿。
她随着卢克去了远离家乡的北昆士兰州。
然而,卢克依旧没有给她一个家。
他将
梅吉打发到一个叫做黑米尔霍克的乡下,让她在当地最大的甘蔗老板穆勒家里做女管家,照看他那常年患病的妻子安妮。
而他则卷了梅吉的所有钱财,成天在远离梅吉的另一处甘蔗林里和别的蔗工一起劳作,挥霍他的过剩精力,梦想有朝一日成为最大的工头。
他似乎无暇顾及视梅吉的感受,向她许诺的安置家业的计划也一再推迟。
卢克根本就是个没有责任感的而且充满野心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即便梅吉身怀六甲,也改变不了他的主张——他不需要家,不需要孩子,甚至,也不需要女人!梅吉在万念俱灰中独自承受着分娩之痛。
朱丝婷是他们的女儿,但卢克没有回来看过她一眼。
梅吉和卢克的结局是平静分手,梅吉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德罗海达。
穆勒和安妮。
这是作者笔下最完美的婚姻,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
虽然他们生活的乡村没有良好的环境,虽然安妮身体残疾,需要人照顾,虽然他们身边没有孩子,可是他们相濡以墨,恩爱和睦。
不仅如此,他们对孤独无依的梅吉的疼惜,是她在那个毫不适应的恶劣环境中的一个大支柱。
虽然梅吉是他们名义上的管家,可是他们对梅吉的帮助远远超出梅吉对他们的付出。
他们聪明,对人生的哲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诠释。
他们成了梅吉终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必须说说拉尔夫和梅吉的故事了。
拉尔夫是梅吉十岁那年初到德罗海达遇见的第一个人。
梅吉的弱小,不被重视,敏感,要强,让拉尔夫心生恻隐。
从此,梅吉成了拉尔夫心目中除了上帝以外最重要的人。
他爱年幼的梅吉,因为这样的爱让他没有负罪之感。
他关心着梅吉的成长,关心着她的教育,一天天地看着梅吉从女童成长为如花似玉的少女。
可怜的单纯的梅吉,因为母亲的疏忽,居然在初潮来临之际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她只有求助于她的上帝拉尔夫。
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从年幼开始,执著不变。
除了拉尔夫,她不可能再去爱别的男人。
而拉尔夫,却怀着痛苦的心情看着梅吉一天天长大,因为他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爱她,也就是说,他对梅吉不能抱有男人对女人的那种感情,他是个神父。
因此,他选择了接受玛丽的临终馈赠,从此平步青云,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地位显赫的红衣主教。
玛丽的死,是拉尔夫和梅吉之间感情的转折点。
不久以
后,拉尔夫离开了德罗海达,由悉尼而罗马,一步步升迁。
对梅吉的渴望无时不噬啃着他的灵魂,使他一直在和上帝搏斗。
而梅吉则在思念的'煎熬中度过若干年后,在23岁时远嫁他乡。
她没有给拉尔夫稍去任何口信,她想从心底里将他彻底忘记。
要是梅吉的确得到了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或许只会成为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的一个美好的梦想。
梅吉是不幸的,她虽然成了奥尼尔太太,可是她依旧没有家。
他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没有真正的要她。
拉尔夫在梅吉难产时匆匆赶到她身边,给了她安慰。
他抱过襁褓中的朱丝婷,那本应该是他和梅吉的孩子!此刻,梅吉对着这个卢克给她的孩子,没有一丝柔情,这让拉尔夫辛酸。
当他对梅吉充满深情地说出,他至今还珍藏着梅吉送给他的那朵玫瑰花,并说出梅吉就是他的玫瑰,是他生活中最美丽的人的形象和最美好的怀念时,梅吉被深深刺痛了。
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都无法给,她只是他的一种形象和怀念!梅吉对拉尔夫说了非常尖刻的话,把他赶了出去。
咳,如果是有妇之夫也许还可以离婚,如果是贫穷也许还可以克服,如果他不爱她,也许还可以努力,但他是一个教士,她如何从上帝那里将他夺过来?可是,梅吉还是做到了。
在一个叫做“麦特劳克”的孤岛上,梅吉原本是打算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些问题,梳理调整心态,回去后再找找卢克,努力改善关系,过好今后的日子。
可是,拉尔夫又出现了,在他面前,梅吉的所有信念顷刻间土崩瓦解。
那几天,是梅吉这一辈子最幸福的几天,拉尔夫给了她一切。
虽然拉尔夫最终还是要离开梅吉,可是她不再伤心绝望,因为她从上帝那里“偷”走了属于拉尔夫的一部分——她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
她带着这个秘密告别穆勒和安妮,告别卢克,回到了魂系梦牵的德罗海达。
在家乡,她生下了儿子戴恩,那是个禀承拉尔夫所有美好的孩子。
梅吉把全身心都扑在戴恩身上,而对朱丝婷,她几乎是忽略的,就像菲当年对她的忽略那样。
梅吉,是一只荆棘鸟,为了一段美丽的感情,承受一生痛苦。
虽然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戴恩带给她全部希望,可是,最终上帝还是将他召了回去。
第一次召回,是戴恩年仅17岁、第一次见到回德罗海达造访的拉尔夫时。
虽然,他不知道面
前的主教大人就是他的父亲,可是,从见面的那一刻,戴恩就被他深深吸引,并作出了追随拉尔夫、终身献身上帝的决定。
梅吉将完美的戴恩交还给拉尔夫,而拉尔夫竟浑然不知戴恩就是他的亲骨肉。
在罗马,戴恩度过了八个春秋,获得了教士的职位。
上任以前,他去希腊度假。
为了拯救在海上溺水的女孩,他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这一次,戴恩是第二次、也是真正的被上帝召回。
直到这时候,梅吉才残忍地将秘密向拉尔夫和盘托出,垂暮之年的拉尔夫无法承受如此强烈的打击,在回到德罗海达主持完儿子的葬礼后,带着极度的痛苦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假如,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多少会让人感到压抑与伤感。
好在,作者给了我们希望。
克利里家第三代唯一的传人——朱丝婷,也就是戴恩的姐姐,虽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冷遇中,却和弟弟手足情深。
她性情古怪,自我封闭,颇有主见。
成年后她离开家乡,去伦敦学习表演,成了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
戴恩死后,朱丝婷一直自责,因为从小她都充当着弟弟的保护神,而这一次,却让弟弟独自去希腊,她本来答应和他同行,因为她和她所爱的人雷恩有一个约会而改变了主意。
在戴恩遇难的时候,她不在他身边。
为了惩罚自己,她决定辞去剧院的工作,告别雷恩,回到德罗海达去陪伴母亲,以此求得心安。
只有在这是,我才看到梅吉对朱丝婷的母性。
她已经失去儿子,不能再失去女儿。
她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
她给朱丝婷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对她说,她不需要女儿把自己像祭品一样献给母亲,她应该属于她自己,属于她所爱的人。
“戴恩的光明永远失去了,而你这团火光依然在燃烧着”,这火光是支撑德罗海达的人们生活下去的最重要原因。
朱丝婷成了雷纳.莫尔林.哈森太太,她没有放弃事业,并拥有了美好的爱情。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
__最后的一段话是:“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
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
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
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
我们是
明明白白的。
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
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我极其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人物。
虽然,除了戴恩之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不完美,忠厚温良的帕迪,外表冷漠的菲,性情暴烈的弗兰克,尖酸张狂的玛丽,外表柔弱而内心倔强、对爱情充满执著追求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一辈子生活在矛盾痛苦中的拉尔夫......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我喜欢书中精彩的人物对白、细腻的内心活动描写、出神入化的环境描摹。
我喜欢最后的结局,看到梅吉和朱丝婷母女之间的真诚沟通,看到朱丝婷终于披上神圣的婚纱,看到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温馨气息弥漫在菲、梅吉和朱丝婷三代女人的周围,我不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荆棘鸟》读书笔记3
用了很长时间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它太长,而是书中看似平静的叙述隐藏的巨大的悲哀让人无法承受。
至此,我明白了我永远不会有作家的冷静与近乎残酷,我写小说时,在动笔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没了。
最幸福的时候,也是痛苦将至的时候。
就像荆棘鸟扑向尖刺的时候,也是她唱得最动听的时候。
菲奥娜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未婚先育,孩子弗兰克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爱菲却不能娶她。
菲被家族遗弃,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剪毛工人帕迪。
婚后,她对帕迪与孩子极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务之中,每天一言不发像陀螺一样劳作着。
她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以劳累,但她不会爱他,她爱的只有弗兰克及弗兰克的父亲,她一直都生活在对自己早年的欢乐的幻想之中。
直到帕迪被大火烧死,她才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深爱着他。
而在他生前,她从没说过,也从未知晓。
有的爱情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就像《神雕侠侣》里的郭芙,直到嫁给耶律时才明白自己爱的是杨过。
她以前专门跟他作对是因为她为得不到他的爱而气恼。
我们总是自以为很透彻,却在自己对自己的判断的坚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儿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然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
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
“梅吉,我把你卖了,卖了一千五百万银币。
”拉尔夫说。
对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说。
他痛苦的说,我爱你,梅吉,可是,我是个教士,我将只能忠诚于上帝。
然而梅吉始终都爱着拉尔夫。
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只为了生一个象拉尔夫的孩子。
失去的爱情没有在卢克那得到丝毫弥补;习惯单身的卢克从没有把梅吉当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恋她的美貌罢了。
而最让卢克迷恋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钱。
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
两个人在一起的理由都与爱情无关。
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
结婚时,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当拉尔夫回到德罗海达农场梅吉的家时,万分痛苦。
梅吉生产的时候(卢克的孩子,叫朱丝婷),卢克都没来看她一眼。
这时来寻找拉尔夫神父突然出现,陪梅吉度过痛苦。
此时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没有爱,也没有恨。
其实梅吉还爱他,一生只爱他一个人。
然而她有种极强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深深的隐藏着自己的感情。
不表示爱,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产后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帮助下去了一个小岛度假,在静谧的氛围中,她开始想以后的路该怎样走。
“跟卢克就这样过吧,拉尔夫永远是一个梦。
”她对自己说。
可是就在她决定将拉尔夫忘掉的时候,他却来海岛上找了她。
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在海岛上,她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跟拉尔夫长的一模一样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
她说,拉尔夫是属于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终于从上帝那里偷走了一样东西。
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
她的母亲菲说:“没有人能从上帝那里偷走什么,偷的东西总要还回去的。
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
”长大后的戴恩第一次见到拉尔夫就开始崇拜他,并最终决定当一名教士。
梅吉伤痛欲绝,却由他去了。
在希腊的海边,戴恩为救落水的几个女人而死。
在梅吉要
求拉尔夫帮她找到戴恩的遗体带他回澳大利亚时,拉尔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
主持完戴恩的葬礼后几个小时,拉尔夫红衣主教停止了呼吸。
在最后一刻,他没有想到梅吉。
他痛苦与欢乐的________,他一生只爱过一个的人。
他在爱情与权力间痛苦挣扎的一生终于结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尔夫与戴恩死后,梅吉才得到真正的解放。
就像帕迪死后,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宁一样。
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同样因戴恩的死而悲伤的还有戴恩的姐姐朱丝婷。
本来她打算与戴恩一起去希腊度假的,可是为了陪雷恩,却去了伦敦。
她觉得如果自己不是那么自私为了陪自己爱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话,弟弟就不会死。
这个外表冷漠粗鲁却感情浓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
她觉得自己唯一爱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
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亚德罗海达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帮助他说服朱丝婷留在他身边而不是回德罗海达。
他说:“一般人是不能满足朱丝婷的,奥尼尔太太。
如果朱丝婷选择了我,她还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这是德罗海达无法给她的好处。
”这时,他坚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个敌手一样。
“我是来请求你使她务必选择我的。
说这话似乎很残酷,但是,我对她的需要超过你可能对她的需要。
”当梅吉说朱思婷留在德罗海达没什么不好时,雷纳说:“朱丝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罗海达她会感到寂寞的。
”他最了解朱思婷,胜过她的母亲。
可是当朱思婷说收到母亲不同寻常的信时,他的心头一沉。
他想梅吉确实从从容容地考虑了这件事,但是,本能告诉他,这是她的行动的开端,但不是他所喜欢的那种行动。
梅吉开始耍弄她的女儿弄回德罗海达,以使那个王朝传之久远的把戏了。
他开始劝朱思婷回家。
他开始怀疑,也许她的母亲是对的,而自己却错了。
他的眼睛突然之间显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艰难地集中在与他说的话不同的事情上。
她义地反顾地执行着自己离开英国的计划。
在一片混乱之中,某个有这种力量的人打电话来了,只不过不是劝说她改变主意的;雷恩甚至还不知道她要走呢。
他仅仅是来请她在他将于莱恩公园他的房子里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当女主人。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