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选D. 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 A项黄鹂鸣叫声是鸣膜振动;B项歌声是人的声带振动;C项猿声是声带振动;D项风雨声是空气振动. 2.(2021·宜昌中考)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解析】选B. 此题考查声现象.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噪声属于声,故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A错误;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所以B正确;物体振动,不一定人就能够听到声音,如果没有传声介质,人耳也听不见,如果人的听觉系统障碍,人也听不见,所以C错误;真空不能传声,所以D错误.
3.(2021·广西北海合浦期末)如下图,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解析】选 A.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2021·佛山中考)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 ,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
【解析】选C. 土在传声过程中,先通过空气传到塑料杯,塑料杯使声音能量可以尽量多地传递到细线处,而固体传声效果好,所以对方可以很好地接收.
5.(2021·包头中考)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108m/s
【解析】选B. 此题综合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温度升高,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快,应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6.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观察题干中的三幅图,可见,当它们在发声的时候,都能使紧靠它们的物体振动,这说明,它们在发声的时候,自身都是在振动的.
答案:振动
7.(202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把戏游泳运发动,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传声.
【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答案:振动液体
8.(2021·北京延庆期末)在常温情况下,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 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答复下面问题.
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m·s-1)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m/s.
(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m/s.
(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制成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声速的掌握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
(1)由表知: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2)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t1===2.6 s;
声音在金属管A内传播的时间:
t2=t1-Δt=2.6 s-2.43 s=0.17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5 200 m/s.
(3)查表知:金属管A是由钢铁制成的.
答案:(1)340 (2)5 200 (3)钢铁
三、实验探究题(6分)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良方法是:. 【解析】本实验探究主要考查如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1)分析小明和小华所做的实验可以发现无论是感觉还是观察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敲击桌子发声时,桌子的振动可以通过在桌面上放置塑料泡沫或乒乓球等来显示.
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
(2)在桌面上放置塑料泡沫或乒乓球等
四、计算题(7分)
10.2021年9月4日,“蛟龙号〞完成第三航段的首次载人下潜,并在海底进行了底栖生物、海山岩石等采集工作,最大下潜深度达5 000多米. “蛟龙号〞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功能,假设声音从5 000 m深处的“蛟龙号〞垂直传到海面,需要多长时间?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计算结果保存一位小数) 【解析】由v=得,t===3.3 s.
答案:3.3 s
【培优训练】
(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测: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测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铃声越来越(选
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测是正确的.
(2)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以下步骤: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字母序号).
【解析】(1)实验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故猜测①是正确的.
(2)一般进行实验探究时首先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提出猜测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
答案:(1)小①(2)EADBC
三个特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2021·黄冈实验月考)如下图,医生使用听诊器是因
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解析】选C. 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应选C.
2.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调越高,频率越高的理解和掌握. 1(dou)的音调低,3(mi)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 用同一架钢琴,那么音色相同,响度与振幅有关,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应选B.
3.(2021·烟台中考)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解析】选D. 硬纸板的振动快慢、钢尺的伸出长短及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都能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即影响声音的音调,而用不同的力吹笔帽,是改变振幅,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不能到达探究影响音调因素的目的.
4.(2021·梅州中考)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这两列声波( )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解析】选C. 此题通过比拟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甲、乙的波形特点: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那么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题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应选C.
5.(多项选择)关于超声波,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波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 m/s
【解析】选A、C. 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高于
20 000 Hz的叫超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人听不到超声波,故A、C正确;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也是声波,所以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也是340 m/s,故B、D错误. 应选A、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6.(2021·上海中考)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区分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答案:不同音色响度
7.如下图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
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
发生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
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当用力吹笛时,主要改变笛子发出声音的.
【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嘴对
着吹孔吹时,引起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笛声.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还跟发声体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改变了发声体的长度,故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当用力吹时,笛内空气振动的幅度变大,那么响度变大.
答案:振动音调响度
8.(2021·佛山中考)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右边发出的是音(选填“1、2、3、4、5、6、7、〞).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点:
(1)明确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明确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此题考查对响度和音调的认识.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最右边的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子发出“1〞音.
答案:相同 1
三、实验探究题(9分)
9.(2021·青岛中考)(请将以下实验报告中的空缺局部填写完整):
探究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
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
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
,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相同,
【解题指南】
(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要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需要控制钢尺振动的什么相同? 这是什么实验方法?
提示:(1)尺子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
(2)幅度控制变量法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音调的上下与振动频率有关,在本实验中只需改变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快慢;实验中需注意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即需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同,这是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答案: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振幅控制变量
【培优训练】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测:
猜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测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测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1)为了验证猜测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解析】当探究音调与多因素是否有关时,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材料的琴弦.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长度的琴弦.
答案:(1)②④(2)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