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教育数学方向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这成为制约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
(2)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数学教学内容未能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对公式、定理等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2)作业和考试偏重于计算和解答,缺乏对学生分析、综合、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定势。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教学停留在表面,未能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变式,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概念。
(3)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记忆层面,未能将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导致在实际问题中难以灵活运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
(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重新审视和设计教学活动。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深入理解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通过以下措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体系:
- 整合课程内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
- 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 通过数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理解和逻辑梳理。
这要求教师:
- 梳理教材内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避免知识的跳跃和断层。
- 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定理的发现、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增强对知识逻辑体系的理解。
2、关键,促进思维发展
(1)从具体到抽象,打牢认知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学生构建认知基础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 利用教具、实物、图片等具体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直观认识。
- 设计情境教学,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放置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
- 通过逐步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培养其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从有限到无限,实现认知飞跃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有限的认知框架向无限的思维空间拓展,实现认知的飞跃:
-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 通过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过程,
如从数数到数的概念,从图形的面积到积分的概念等。
- 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中的无限概念,如无限小、无限大、极限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无限概念的初步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辨析,深入理解概念
(1)明晰内涵外延,深入理解概念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 对概念进行剖析,解释其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 通过举例和反例,展示概念的外延,让学生了解哪些对象属于这个概念,哪些对象不属于,从而加深对概念边界的理解。
- 设计概念辨析题,让学生在比较和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区分“面积”和“体积”、“平行”与“垂直”等概念。
(2)对比表达形式,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通过对比不同的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能力:
- 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来描述同一数学概念,如文字描述、符号表示、图形表示等,让学生理解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等价性。
- 通过转换题目中的信息,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描述,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语言。
- 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使用数学语言,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准确、清晰表达数学概念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再思考
1、学入研读,整体把握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 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框架,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 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通过自主研读,提高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 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审视数学学习,把握学习内容的整体脉络,形成长期记忆。
2、充分感知,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实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知。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模拟、猜想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
3、思辨明义,主动建构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思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思辨能力:
-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 在讨论和交流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思辨明义,形成自己的见解。
- 支持学生对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敢于对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数学方向的教学中,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度学习。
通过学入研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充分感知,自主探究数学奥秘;思辨明义,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我们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