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能提升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能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xx·四川卷)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 099 m,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解析:本题组以景观图切入考查地质地貌成因和欣赏景观,同时考查对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

第1题,山地成因有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等。

图示山壁陡峭,因此确定是岩层断裂上升形成。

第2题,山顶处为山地针叶林带,气温低,不可能有暖温带的桃花、亚热带的桑蚕分布,也不可能有梯田农业活动。

因此选B。

答案:1.A 2.B
(xx·名校模拟)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3~4题。

3.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一方面引水隧洞的修建能解决商颜山对引水渠的阻挡,实现自流引水;另一方面,隔一段距离就开挖竖井,能缩短隧洞的开挖距离,降低施工难度。

答案:D
4.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
A.断裂谷地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D.流水侵蚀作用
解析:“塬崖壁立、沟壑纵横”这种地貌景观是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D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其中河流呈现“双河同源”分布状况。

据图回答5~6题。

5.图中河流呈现“双河同源”分布的原因可能是( )
A.火山活动和流水侵蚀的影响
B.地震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C.泥石流和流水侵蚀的影响
D.滑坡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解析:“双河同源”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落差大,易形成泥石流;据等高线分布,推断不可能是火山、地震活动所形成,“双河同源”与河流的侵蚀关系密切。

答案:C
6.我国下列地区中,易形成此类地貌的是( )
①三江并流地区②三江源保护区③东北五大连池地区
④东南丘陵地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三江并流区与东南丘陵区流水侵蚀严重,泥石流多发。

答案:D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
A.⑥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
B.③处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
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
D.⑤处形成大陆岛
解析:⑥处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③处的岩浆来自软流层,④处岩石接近岩浆发生变质作用;⑤处可能形成火山岛。

答案:C
8.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
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
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
解析:①处是向斜构造,天然气一般储藏在背斜构造处;②处形成岩浆岩;①岩层形成后,②岩层侵入,发生变质形成④岩石。

答案:D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
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9~11题。

9.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
解析:由于不知道图示河流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故只能根据河流弯曲的河段判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对应选项为A。

答案:A
10.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②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不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

答案:B
11.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物颗粒甲<乙<丙
B.该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
C.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
解析:沉积物颗粒甲>乙>丙;三角洲位于河口位置,本图中无法确定;从图中河流剖面来看,其河谷较宽,为U型谷,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

答案:D
二、综合题(共27分)
12.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

(4分)
(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

(4分)
(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6分)
答案:(1)背斜。

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

(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

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13.读某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3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三处河床位置,并分析河谷形成的原因。

(6分)
(2)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哪一处,为什么?(3分)
(3)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4分)
答案:(1)A位于上游、B位于下游、C位于中游。

A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成为河谷;C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B处流速变缓,河流携带泥沙以堆积作用为主。

(2)C。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

435060 88F4 裴/20941 51CD 凍35507 8AB3 誳34336 8620 蘠20857 5179 兹s 39163 98FB 飻V30595 7783 瞃31935 7CBF 粿:38186 952A 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