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1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内容标准】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新课探究】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
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课本图片: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图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图片: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
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 简略介绍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等。

2.改革开放后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总结为两大原因:一是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弊端;二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以及企业下岗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更加显得突出。

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

⑴主要问题:出现下岗现象,城镇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

⑵改革方向: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先介绍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⑷主要特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⑸再请学生思考与讨论: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进行补充。

请学生议一议:除了以上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中提供的保障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社会保障?提问:有谁投保过人身保险?请一位投保过保险的学生讲一讲保单的大体内容。

【总结巩固】
市场经济和社会化保障缺席实施后,我们应该增强保险意识,在国外,我们的保险意识很强,我们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也逐渐地在加强,外国人往往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保险,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