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过去⼗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式
海外需求驱动,然后有了制造业的繁荣。
制造业再带动中上游⾏业,和产业⼯⼈进城,由此带动城镇化。
城镇化带动基建、房地产、消费与服务。
基建、房地产⼜反过来带动制造业和中上游。
⽽⾦融业,为这过程中的制造业、房地产、基建等提供融资,因为这些⾏业都是资本密集型的,所以⾦融业的⽣意也特别好,跟着赚⼤钱,⽐如银⾏业也是跟着“黄⾦⼗年”,总规模⼤增。
所以,外需、房地产、基建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
⽽基建主要靠地⽅政府投⼊,它们借钱搞基建,将来卖地来偿还负债。
⽽卖地⼜取决于房地产。
说⽩了,基建也依赖房地产。
所以,最核⼼的驱动⼒,其实是外需和房地产。
但这个模式,后来遇到了问题,难以为继。
⼀是外需不会永远那么好,⼆是,房地产、基建等过度发展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主要是指房地产泡沫)。
因此,这些产业⾼度依赖资本,也就会⾼度负债、⾼度杠杆,有明显的⾦融脆弱性。
所以,经济结构要转型升级,要做些更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尤其是⼀些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样对资本、债务的依赖没那么⼤,风险也会⼩⼀些,产出效率也会⾼⼀些。
我国⽼早就喊经济结构转型了,喊了很久,效果不明
显,2012年之后,转型有所加速,但还是不够快。
直⾄如今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经济结构转型变得迫在眉睫了,不转就⽆路可⾛了。
这⾥主要有两个因素:
(1)西⽅货币政策正常化:次贷危机后,经过多年货币宽松,欧美经济步⼊复苏,货币政策将常规化。
如果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资⾦外流,这可能导致我国货币条件也被动紧缩,继⽽⾦融机构信⽤被动紧缩,极端情况下会诱发泡沫破裂或危机。
(2)贸易战:这更是让外需驱动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其实,如果没这些因素,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也在进⾏中,只是可能没那么紧迫。
但眼下,由于国内确实是存在⼀定的泡沫⽔平的,如果海外超预期紧缩(退出QE以及加息等),怕会导致这些泡沫破裂,进⼊被动去杠杆的局⾯,不可收拾。
因此,眼前最紧迫的事,是⾃⼰赶紧主动先把杠杆降下来,也就是说,那些杠杆过⾼的⾦融机构或企业,必然马上就地解决。
这样,万⼀真的⽼美⾏动了,我们也能少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