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归因素材 教科版选修32

合集下载

选修32第四部分电磁感应

选修32第四部分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的磁场阻阻碍碍磁磁通通量量的的减变少化

a
8
即很感感多应应1实8电电验34流事 流年实的具,后物磁有归理场这纳学总样出家要的以楞阻方下次结向在碍论分,:析了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
——楞次定律
a
9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引起
产生
原磁场
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
阻碍
激发 感应电流磁场
对楞次定律 “阻碍”含义的理解: 1、谁阻碍谁? 2、怎样阻碍? 3、“阻碍”等同于“阻止”吗?
a
14
S断开瞬间
I感 感
a
15
右手定则
当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做切割磁 感线的运动时,如何判断感应电流 的方向?
假定导体棒AB向右运动
1、我们研究的是哪个闭合电路? ABEF 2、穿过这个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大还是减小?增大 3、感应电流的磁场应该是沿哪个方向? 垂直纸面向外
4、导体棒AB中的感应电流沿哪个方向? 向上
“阻碍”不等于“阻止”。 “阻碍”不能改变原磁通量的变化趋势,仅对磁 通量的变化起到一种“延缓”作用。
从相对运动的角度认识楞次定律
甲S
乙S
N


N
N
引 S力
S
N
表述:阻碍相对运动(理解为“来拒去留”)
思考与讨论
如图A、B都是很轻的铝环,环A是闭合的,环B是断开的, 用磁铁的任一极去接近A环,会产生什么现象?把磁铁从A 环移开,会产生什么现象?磁极移近或远离B环,又会发 生什么现象?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右手定则 I
适用范围: 导体切割磁感线a 而产生感应电流
17
根据图示条件判定,闭合电路的 一部分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中物理选修3-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高中物理选修3-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知识元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知识讲解一、感应电流的产生1.奥斯特实验的启迪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启迪人们去探究是不是存在磁产生电.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他把“磁生电”的现象分为五类:变化中的电流、变化中的磁场、运动中的恒定电流、运动中的磁铁、运动中的导线.二、磁通量1.定义:闭合导体回路的面积与垂直穿过它的磁感应强度的乘积叫磁通量,符号为Φ.在数值上等于穿过投影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2.公式:Φ=BS.其中S为回路平面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也称为有效面积.所以当回路平面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时,磁通量Φ=BS sinθ,如图所示.3.单位:韦伯,简称韦,符号Wb.4.注意:①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一般来说,如果磁感线从线圈的正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磁感线从线圈的反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②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三、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1.当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时,ΔΦ=B·ΔS.2.当B变化,S不变时,ΔΦ=ΔB·S.3.B和S同时变化,则ΔΦ=Φ2-Φ1,但此时需注意方向四、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探究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产生电流(如图所示):2.探究磁铁在通电螺线管中运动是否产生电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无电流)分析论证N 极插入线圈有线圈中的磁场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线圈中的磁场不变时,线圈中无感应电流N 极停在线圈中无N 极从线圈中抽出有S 极插入线圈有S 极停在线圈中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无电流)分析论证导体棒静止无闭合电路包围的面积变化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包围的面积不变时,电路中无电流产生导体棒平行磁感线运动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有S极从线圈中抽出有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4.特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利用“切割”来讨论和判断有无感应电流时,应该注意:(1)导体是否将磁感线“割断”,如果没有“割断”就不能说切割.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导体是真“切割”,而图丙中,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是否仅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丁.如果由切割不容易判断,则要回归到磁通量是否变化上去.例题精讲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例1.如图所示,将水平金属导轨、可沿导轨移动的垂直导轨的金属棒放在磁场中,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下列几种操作,电流表中有电流的是()A.导体棒在磁场中不动时B.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C.导体棒连同金属导轨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时D.以上操作都没有电流产生例2.'矩形线框ab cd的两边长分别为l1、l2,可绕它的一条对称轴OO′转动,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与OO′垂直,如图所示,初位置时线框平面与B平行.求:(1)初位置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0为多少?(2)当线框绕轴OO′沿图示方向转过60°时,磁通量Φ为多少?这一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为多少?'例3.'如图所示,框架的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试求:(1)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B垂直时,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2)若框架绕OO′转过6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3)若从图示位置转过9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4)若从图示位置转过18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例4.'如图所示的线框,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转过90°到如图所示的虚线位置时,试求:(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例5.'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图所示.它们是①电流表、②直流电源、③带铁芯的线圈A、④线圈B、⑤开关、⑥滑动变阻器(用来控制电流以改变磁场强弱).试按实验的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图中已连好一根导线).'例6.下列物体周围不存在着磁场的是()A.地球B.通电导线C.磁化后的钢片D.精致的带电金属球例7.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展开全文高中知识搜索小程序一、电磁感应的发现1.“电生磁”的发现奥斯特实验的启迪: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使小磁针偏转,即电流的磁效应2.“磁生电”的发现(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根据他的实验,将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分成五类: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的磁场;③运动中的恒定电流;④运动中的磁铁;⑤运动中的导线。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 探究实验实验一: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实验二:通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三、感应电动势1. 定义: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产生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 产生条件: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无论电路是否闭合,电路中都会有感应电动势。

3. 方向判断:在内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的正极,跟内电路中的电流的方向一致。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关键一点】感应电流的产生需要电路闭合,而感应电动势的产生电路不一定需要闭合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 定律内容: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 表达式:说明:①式中N为线圈匝数,是磁通量的变化率,注意它与磁通量以及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区别。

②E与无关,成正比③在图像中为斜率,所以斜率的意义为感应电动势五、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电动势公式中的l为有效切割长度,即导体与v垂直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图中有效长度分别为:甲图:l=cdsin β(容易错算成l=absin β).乙图:沿v1方向运动时,l=MN;沿v2方向运动时,l=0.丙图:沿v1方向运动时,;沿v2方向运动时,l=0;沿v3方向运动时,l=R.六、右手定则1. 内容:将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垂直,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2. 适用情况: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七、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点汇总(训练版)知识点一、电磁感应现象1、电磁感应现象与感应电流.(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2)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物理模型上下移动导线AB,不产生感应电流左右移动导线AB,产生感应电流原因:闭合回路磁感线通过面积发生变化不管是N级还是S级向下插入,都会产生感应电流,抽出也会产生,唯独磁铁停止在线圈力不会产生原因闭合电路磁场B发生变化。

开关闭合、开关断开、开关闭合,迅速滑动变阻器,只要线圈A中电流发生变化,线圈B就有感应电流。

知识点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

....中磁通量发生变化2、产生感应电流的常见情况 .(1)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法拉第电动机)(2)闭合电路一部分导线运动(切割磁感线)。

(3)磁场强度B变化或有效面积S变化。

(比如有电流产生的磁场,电流大小变化或者开关断开)3、对“磁通量变化”需注意的两点.(1)磁通量有正负之分,求磁通量时要按代数和(标量计算法则)的方法求总的磁通量(穿过平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

(2)“运动不一定切割,切割不一定生电”。

导体切割磁感线,不是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归根结底还要看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知识点三、感应电流的方向1、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阻碍”的含义.从阻碍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为:当磁通量增大时,会阻碍磁通量增大,当磁通量减小时,会阻碍磁通量减小。

从阻碍相对运动理解为:阻碍相对运动是“阻碍”的又一种体现,表现在“近斥远吸,来拒去留”。

(3)“阻碍”的作用.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作用,正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反映,在克服这种阻碍的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 v(因)(果B(4)“阻碍”的形式 .①. 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即“增反减同”。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汇总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汇总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汇总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楞次定律电磁感应是指当磁通量穿过闭合回路发生变化时,会在回路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这个产生的电流被称为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的常见情况包括线圈所围面积发生变化,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导致Φ变化,以及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或位置变化。

磁通量改变的最直接结果是产生感应电动势。

如果线圈或线框是闭合的,那么就会在其中产生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通过右手定则来判定。

这个定则要求伸开右手,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然后让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

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感应电流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右手定则仅适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时,而且应用时要注意磁场方向、运动方向和感应电流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总之,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就会有感应电流,否则只会出现感应电动势。

通过右手定则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会引起感应电流,这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

因此,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一个特例。

虽然可以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使用楞次定律判定更为方便。

楞次定律是用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其规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这里的“阻碍”并不是指完全阻止,而是指阻止磁通量变化的速率。

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到抵消作用;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到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因此,楞次定律也可以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或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还可以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表述,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此外,楞次定律还有一个特例,即右手定则,用于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楞次定律的应用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磁场不变,导体回路相对磁场运动;二是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等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等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56.电磁感应现象Ⅰ只要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只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是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

57.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Ⅱ1、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回路所围面积中的磁通量变化,因此研究磁通量的变化是关键,由磁通量的广义公式中φθ=B S ·sin (θ是B 与S 的夹角)看,磁通量的变化∆φ可由面积的变化∆S 引起;可由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B 引起;可由B 与S 的夹角θ的变化∆θ引起;也可由B 、S 、θ中的两个量的变化,或三个量的同时变化引起。

2、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这是初中学过的,其本质也是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产生感应电动势;穿过线圈的磁量发生变化时,线圈里就产生感应电动势。

如果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或者线圈是闭合的,就产生感应电流。

从本质上讲,上述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所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5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Ⅱ①电磁感应规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

ε=BLv ——当长L 的导线,以速度v ,在匀强磁场B 中,垂直切割磁感线,其两端间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ε。

如图所示。

设产生的感应电流强度为I ,MN 间电动势为ε,则MN 受向左的安培力F BIL =,要保持MN以v 匀速向右运动,所施外力BIL F F == ,当行进位移为S 时,外力功W BI L S BILv t ==···。

t 为所用时间。

而在t 时间内,电流做功W I t '=··ε,据能量转化关系,W W '=,则t BILv t I ···=ε。

物理高中选修3-2教科版:1.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同步课件(19张)

物理高中选修3-2教科版:1.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同步课件(19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后思考] 很多科学家为什么在磁生电的研究中没有成功? 【提示】 很多科学家没有注意磁场的变化和导体与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
只想把导体放入磁场中来获得电流,这实际上违反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上一页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首页下一页《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探讨 2: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由此 领悟到了什么? 【提示】 多次失败后,1831 年 8 月 29 日,法拉第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 象.他立即领悟到:“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合作探讨] 探讨 1: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 点? 【提示】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对称性的普遍思考:既然电流能
够引发磁针的运动,那么磁铁也会使导线产生电流.法拉第坚信:磁与电之间 也应该有类似的“感应”.
上一页
中转动反映了磁场力的性质,所以 A、B、D 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 是电磁感应 现象.
【答案】 C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核心点击]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的计算 (1)B 与 S 垂直时:Φ=BS,B 指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 为线圈的面积. (2)B 与 S 不垂直时:Φ=BS⊥,S⊥为线圈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在应用时可将 S 投影到与 B 垂直的方向上或者 S 不动,将 B 分解为垂直于 S 和平行于 S 两个分量,则Φ=B⊥S,如图 116 所示,Φ=BSsin θ.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1.1电磁感应的发现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1.1电磁感应的发现

对以往知识的熟知 和对新鲜事物及其发展 前景的敏感,是一个人 的创造力的源泉。
——汤川秀树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 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 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跑失良机”的科拉顿
电流计
螺旋管
安培、亨利的遗憾
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 向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 化为电能的序幕。
现及其对社会发展意义。
科学史上许多重要发现和发明,常被人们有意 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科学家都是呼风唤雨 的魔术师。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具有闪光思维的 奥斯特和法拉第,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 历史局限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疏忽与失误。 他们是伟大的,但也是可以学习的真实的人。麦克 斯韦曾就法拉第的著作说道:“他既告诉我们成功 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我们那 些成熟的想法,也告诉我们他的粗糙想法。读者的 能力可能远不及他,但是感到的共鸣却常常多于钦 佩,并且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 机会,也会成为一个发现者。”
最早的电动机:电磁旋转器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 “力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 能性,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 传播 。
爱因斯坦的评价:场的思想是法拉第最富 创造性的思想,是牛顿以来最重要的发现。 麦克斯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场的思想,为之 找到了完美的数学表示形式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意义
关于法拉第,过去说得多的:穷苦、顽强、不为名利。
现在:除此之外还有,甚至更重要的是… …
(1)正确的指导思想(自然现象的相互联系) (2)抹去科学学家头上的光环,正确认识失败。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 1 电磁感应的发现课件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 1 电磁感应的发现课件1

设 计
(2)“磁生电”的发现
达 标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菜单
JK ·物理 选修3-2


(3)法拉第的概括
课 堂


法 分 析

法拉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五类,它们都 变化和运动 相联系
动 探 究
①变化中的 电流
教 学
②变化中的 磁场
堂 互


分 析

(2013·成都石室中学高二检测)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 究
铜环可绕固定轴OO′旋转,当它们以相同的角速度开始转动
教 学
后,由于阻力作用,经相同的时间后便停止转动.若将两环
当 堂


案 设
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中,甲环转轴与
基 达
计 磁场方向垂直,乙环转轴与磁场方向平行,如图1-1-8所 标
JK ·物理 选修3-2






法 分 析
步骤4:教师通过例题
动 探 究
教 学
讲解总结磁通量的计
当 堂






计 算方法













菜单
JK ·物理 选修3-2






法 分 析
步骤5:让学生完成

物理:3.1《电磁感应现象》素材__人教版选修3-2

物理:3.1《电磁感应现象》素材__人教版选修3-2

奥斯特一、生平简介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

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麦的路克宾。

1794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医学和自然科学,1799年获得博士学位。

1801—1803年他旅游德国、法国等地,于1804年回国。

1806年被聘为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研究电流和声等课题.1824年倡仪成立丹麦自然科学促进会,1829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学院院长,直到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终年74岁。

二、科学成就1.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

而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

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富兰克林曾经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更坚定了他的观点。

当时,有些人做过实验,寻求电和磁的联系,结果都失败了.奥斯特分析这些实验后认为:在电流方向上去找效应,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磁效应的作用会不会是横向的?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讲座,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

当伽伐尼电池与铂丝相连时,靠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了.这一不显眼的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奥斯特非常兴奋,他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实验情况。

奥斯特将导线的一端和伽伐尼电池正极连接,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另一端连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

把玻璃板、木片、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针之间,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盒子里,磁针照样偏转.奥斯特认为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这种冲击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对非磁性物体是可以穿过的.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这些冲击时,阻碍它穿过,于是就被带动,发生了偏转。

导线放在磁针的下面,小磁针就向相反方向偏转;如果导线水平地沿东西方向放置,这时不论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上面还是下面,磁针始终保持静止。

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讲义

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讲义

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复习一、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发生条件1、电磁感应现象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2.电磁感应的条件〔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为:①电路为闭合电路;②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2〕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这里不要求闭合.无论电路闭合与否,只要磁通量变化了,就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例1.现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电键如图连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电键闭合后,线圈A插入或拔出都会引起电流计指针偏转B.线圈A插入线圈B中后,电键闭合和断开的瞬间电流计指针均不会偏转C.电键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匀速滑动,会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零刻度D.电键闭合后,只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加速滑动,电流计指针才能偏转例2.如图2所示,矩形线框abcd的一边ad恰与长直导线重合(互相绝缘).现使线框绕不同的轴转动,能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绕ad边为轴转动B.绕oo′为轴转动C.绕bc边为轴转动D.绕ab边为轴转动例3.如图6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假设将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匀速地通过磁场区域,已知d>l,则导线框中无感应电流的时间等于[ ]例4.条形磁铁竖直放置,闭合圆环水平放置,条形磁铁中心线穿过圆环中心,如图7所示。

假设圆环为弹性环,其形状由Ⅰ扩大为Ⅱ,那么圆环内磁通量变化情况是[ ]A.磁通量增大B.磁通量减小C.磁通量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二、楞次定律〔来句去留、增反减同、增缩减扩〕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四个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2〕明确穿过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归因
1、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与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和磁是彼此独立的。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惊人发现使当时整个科学界受到很大的震动,从此揭开了研究电磁联系的序幕。

既然电流能在其周围产生磁效应,那么磁体或电流也应能在附近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来。

但如何从实验中去找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感应现象呢?
从1820年到1831年,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安培、菲涅尔、阿拉果和英国的沃拉斯顿等都纷纷投身于探索磁与电的关系之中。

他们用各种很强的磁铁试图产生电流,但均无结果。

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受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影响,他们认为奥斯特的磁效应是一种稳定效应,因此在研究磁生电时,也都是从稳定条件出发,而没有考虑到这是一种动态效果。

2、值得玩味两个实验:安培与科拉顿的实验研究
安培曾做了很多实验,以期能实现“磁生电”,但各个实验都毫无例外地失败了。

1822年,为了验证他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有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是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线圈,由很多匝导线绕成并与电池连接;b是一个由很细的铜条弯成的铜环,并用一根穿过线圈的细线L把铜环悬挂在O点,铜环正好在线圈b中且使两者同心。

将一个强磁体放在铜环附近。

在未接通电流时,铜环与线圈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当线圈中通以电流时,发现铜环发生了偏转。

安培认为,在电流通过线圈时,在铜环中感应出了分子电流,铜环被磁化了,铜环的偏转是由于强磁场对磁化了的铜环作用的结果。

他竟没有发现环中出现了电流,更未意识到这一电流就是感应电流。

安培未能发现电磁感应的原因是他把分子电流理论看的过分重要,完全被自己的理论囚禁起来了。

1823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曾企图用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获得电流。

他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

为了使磁铁不至于影响电流计中的小磁针,特意将电流计用长导线连后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他用磁棒在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另一房间
里去观察电流计是否偏转。

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是瞬时的暂态效应,他当然观察不到指针的偏转,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也失之交臂。

3、法拉第的探索与成功
奥斯特的实验也使法拉第受到极大震动,他想:由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由磁也应可以产生电。

1822年,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把磁转变成电,并开始了长期的艰苦探索。

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这一课题,最初也是象上述物理学家一样,利用通常的思想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但磁生电的迹象却始终未出现。

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实验,因为他坚信自然力是统一的、和谐的,电和磁是彼此有关联的。

1825年,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这给法拉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1831年,法拉第的实验终于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法拉第的实验大致是这样设计的:在一个铁环上绕有A、B 两组线圈,如图所示,B线圈抽头接成闭合回路,A线圈两端接于电池组。

在一次实验时他突然想到,每次将电池接通后才去看指针是否偏转,会不会是把电流表放得太远了。

法拉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把电流表放在眼前,结果当电源接通时,电流表指针立即发生明显的摆动,而切断电流时指针向方向相反摆动,这表明线圈b中出现了感应电流,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圆环实验。

这一实验使法拉第豁然开朗:由磁感应电的现象是一种暂态效应。

发现了这一秘密后,他设计了另外一些实验,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经过近10年的思考与探索,法拉第克服了思维定势采用了新的实验方法,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整个实验的情况,并把这种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也是整个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仅奠定了电力工业最重要的基础,而且在奥斯特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紧密联系。

这一发现,并非是偶然的机遇,而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物理观和辩证法思想的伟大科学家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结果。

物理学年谱3
公元1815年
提出光衍射的带构造理论,把干涉概念和惠更斯的波迹原理结合起来(法国菲涅耳)。

公元1816年
发现玻璃变形会产生光的双折射现象,为光测弹性学的开端(英国布儒斯特)。

公元1819年
发现电流可使磁针偏转的磁效应,因而反过来又发现磁铁能使电流偏转,开始揭示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丹麦奥斯忒)。

发现常温下,固体的比热按每克原子计算时,都约为每度六卡。

这一结果后来得到分子运动论的解释(法国杜隆、阿·珀替)。

证实相互垂直的偏振光不能干涉,从而肯定了光波的横向振动理论,并建立晶体光学(法国菲涅耳、阿拉戈)。

公元1820年
发明电流计(德国许外格)。

物理学年谱(公元1821年~公元1838年)
公元1821年
发表气体分子运动论(英国赫拉帕斯)。

发现温差电偶现象,即温差电效应(俄国塞贝克)。

公元1822年
发明电磁铁,即用电流通过绕线的方法使其中铁块磁化(法国阿拉戈、盖·吕萨克)。

发现方向相同的两平行电流相吸,反之相斥。

提出“电动力学’中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定律。

用分子电流解释物体的磁性,为把电和磁归结为同一作用奠定基础(法国安培)。

从实验结果归纳出直线电流元的磁力定律(法国比奥、萨伐尔)。

创用光栅,用以研究光的衍射现象(德国夫琅和费)。

推得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即纳维尔—史托克斯方程(法国纳维尔)。

公元1824年
提出热机的循环和可逆的概念,认识到实际热机的效率不可能大于理想可逆热机,理想效率与工质无关,与冷热源的温度有关,热在高温向低温传递时作功等,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萌芽。

并据此设想高压缩型自燃热机(法国卡诺)。

公元1826年
修改牛顿声速公式,等温压缩系数换为绝热压缩系数,消除理论和实验的差异(法国拉普拉斯)。

实验发现导线中电流和电势差之间的正比关系,即欧姆定律;证明导线电阻正比于其长度,反比于其截面积(德国欧姆)。

观察到液体中的悬浮微粒作无规则的起伏运动即所谓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实证(英国罗·布朗)。

公元1830年
利用温差电效应,发明温差电堆,用以测量热辐射能量(意大利诺比利)。

公元1831年
各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美国约·亨利)。

公元1832年
用永久磁铁创制发电机(法国皮克希)。

公元1833年
提出天然运动的变分原理(英国哈密顿)。

发明电报(德国威·韦伯、高斯)。

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基础上,提出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即所谓楞次定律(德国楞次)。

公元1834年
发现温差电效应的逆效应,用电流产生温差,后楞次用此效应使水结冰(法国珀耳悌)。

在热辐射红外线的反射、折射,吸收诸实验中发现红外线本质上和光类似(意大利梅伦尼)。

提出热的可逆循环过程,并以解析形式表达卡诺循环,用来近似地说明蒸汽机的性能(法国克拉珀龙)。

提出动力学的普适方程,即哈密顿正则方程(英国哈密顿)。

公元1835年
推出地球转动造成的正比于并垂直于速度的偏向加速度,即科里奥利力(法国科里奥利)。

根据波动理论解释光通过光栅的衍射现象(德国薛沃德)。

公元1838年
推出关于多体体系运动状态分布变化的普适定理,后成为统计力学的基础之一(法国刘维叶)。

物理学年谱(公元1842年~公元1860年)
公元1842年
发现热功当量,建立起热效应中的能量守恒原理进而论证这是宇宙普适的一条原理(德国迈尔)。

推知光源走向观测者时收到的光振动频率增大,离开时频率减小的多普勒效应。

后在天体观察方面得到证实(奥地多普勒)。

公元1843年
发明电桥,用以精确测量电阻(英国惠斯通)。

创用冰桶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英国法拉第)。

测量证明,伽伐尼电池通电使导线发出的热量等于电池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英国焦耳)。

公元1845年
发现固体和液体在磁场中的旋光性,即强磁场使透明体中光的偏振面旋转的效应(英国法拉第)。

1843—1845年,分别用机械功,电能和气体压缩能的转测定热功当量,以实验支持能量守恒原理(英国焦耳)。

推得滞流方程及流体中作慢速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曳力正比于物体的速度(英国斯托克斯)。

发展气体分子运动论,指出赫拉帕斯分子运动论的基本错误(英国华特斯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