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含
答案解析
[劳动民生诗/2023河南郑州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9分)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描写了山头、白云、树梢、初日,“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自然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这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在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解题思路B项,“‘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错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日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与“挂铜钲”(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这里只是取了喻体的“形”,并未涉及“声”。
12.(对点题/综合鉴赏表达技巧)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6分)
①拟人。
桃花“含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有了人的感情色彩。
②动静结合。
“竹篱短”“沙水清”是静景,清新秀丽;“溪柳自摇”是动景,活泼自在。
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每点3分)
解题思路颈联上句写桃花“含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有了人的感情色彩,形象传神。
“竹篱短”“沙水清”是静景,清新秀丽,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出“野桃”高过竹篱。
“溪柳自摇”是动景,活泼自在,写溪边柳树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
两者结合写出了山村自然景物的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