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一、第二页。

)就不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习一中的第11 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习一中的第12 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一中的第4、7、8、13、14 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3、4、 5 页的练习。

同学们,暑假期间你去了哪里旅游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是中外闻名的国家。

因此吸引了各国游客的到来,我们来看看各国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究
(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2)分小组任意选取位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组国家人数进行比较。

(3)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检验。

(4)引导归纳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
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比,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 6 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比较他们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2、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问: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将这 6 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
(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先分类——七位数的相比较——六位数的相比较
(4)三个七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②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

③然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最小的数。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P11 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数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的
方法。

2、练习二的第1 、 5 题。

第 1 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

第 2 题,同桌合作完成。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自主设计的题目。

共案共享
教学设计教师个案
复习
练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及方法。

练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及方法。

补充数位顺序表。

导入新课
1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但在日常生活
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亿大的数。

大家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们不好好保护它,很多
年之后人类就无法生存在地球上了。

(1)据统计,全球人口总数达到7000000000 人。

地球的面积是有限
的,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呼喊:“我快背不动
了!”
(2)我国有广阔的海域,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据2001
年统计,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达 4 元。

其中,沿海旅游业已成为海
洋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约为10040002000 元。

3、请你们试读出上面的数。

并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呢?
三、探究新知
1 、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

11)回顾读数步骤。

(2)把70000000000 分级。

标出级数。

亿级万级个级
引导学生一级一级的读数。

70000000000 读作:七十亿
23)学生读第(2)题中的两个数。

4 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10040002000 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4)这几个数的读法与“复习”中的一组数的读法相比,你发现这
几个数的读法有什么规律?
归纳亿以上数的读法:读亿以上的数时,只要把“亿级”的数按照
“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行了。

2、即时练习
( 1 )读出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提问:那些零读,那些零不读?
(2)练习三第1 题。

3、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

( 1 )教学例2。

①板书: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②请学生根据上面各数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几个数。

后记反思
一、制造冲突,引入课题
1 、出示口算题,要求30 秒钟内完成。

3× 2 14+6 36 ÷ 3 15 × 6 210 ÷ 21 1354 × 367
2、师:1354× 367这么大的数计算,要在30 秒内算完,你们感到
怎样呢?
3、引入计算器,揭示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同学们知道计算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说说你们课前已收集到了
哪些资料?
1 、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 1 )多媒体出示: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

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
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
数。

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

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
绳、木棒、手指、刻痕。

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
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
是什么?(图,是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棒)用它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
叫“筹算”。

(2)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摆1、2、3、4、 5 的?
那 6 怎么摆呢?动动脑筋拿小棒摆摆看。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一根表示1。

这样7、8、9 也就好理解了。

(屏幕直接出示)
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比如23 又怎样表示呢?
这么多摆法你们觉得哪种摆法最清楚?
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其实,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

(图)那
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
是的,于是慢慢地人们就用算盘取代了算筹。

(学生在创造交流中了解算筹,两次创造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
感受我国古老的文明。


3、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几百年来,算盘在中国流传相当广泛。

就是在当代,算盘仍以它特
有的功能,与现代的计算器并肩作战。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①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

现在,世界
各国学术界一致公认,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
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②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西德某学
校,主人请客人们参观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之后,又指着一幅挂图
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器。

”代表团成员一看,竟是中国的算
盘。

③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

它是清朝
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

它的长度
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 厘米,宽则为26 厘米,共有
117档。

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化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致力于《中国科学
技术史》的研究,待他全面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之后,以赞美
的口气说:现在流行于世的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可以跟中国的四
大发明相提并论,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算盘上拨一拨。

4、9、10、23、50、100、378
写出算盘上的数(24 页)。

三、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 1 )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138+489,掌握常规计算方法。

②计算762.32 —0.89 ,32010—8925,436.8 ÷ 0.75 ,13.6 × 2.7÷
0.75 ,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①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 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 万平
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 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
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②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 米,预计投资约
6,0000,0000 元。

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一起学习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认识了一些计
算工具,你有什么想法?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在算盘上拨一拨。

4、9、10、23、50、100、378
板书设计计算器:计算762.32 —0.89,32010—8925,436.8 ÷
13.6 ×0.75 ,
2.7÷ 0.7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后记反思
共案共享 教学设计
教师个案
共案共享 教学设计 教师个案
教学设计共案共享教师个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
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
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 1 )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
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
么这样分?
学会自由发言
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方法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
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
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
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
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

(揭示教学内容)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

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
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
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
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
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
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
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

有困难的,
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
些纸收好。

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
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 页7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