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天津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将一付眼镜放在一张写满“Х”的纸上,透过眼镜看到的像如图所示,则该眼镜是
()
A.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B.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C.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2.如图所示,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正校门安装了人脸识别及测温系统,该系统使用时只需要面对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测试者面部信息与学校备案系统相匹配,整个测试过程十分便捷。

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凹透镜
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实像
C.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D.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手影的形成B.湖面上树的倒影C.放大镜使光会聚光D.开凿隧道时,利用激
光束引导掘进方向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则()
A.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B.一定成倒立放大实像
C.可能成正立放大虚像D.一定成正立放大虚像
5.我们可以看到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此中露水相当于()
A.照相机B.幻灯机
C.投影仪D.放大镜
6.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平面镜中物体的像的情况,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看到的像是由于人眼发出的光被镜面反射造成的
B.人眼看到了平面镜中的像,所以是实像
C.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发出的
D.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才看到了平面镜中的像
7.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8.我国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9.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10.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近,“倒影”会变小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11.小明同学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光屏上的亮点不是最小时测的焦距长度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际长度为 ( )
A.大于L B.小于1 C.等于L D.有可能大于L,有可能小于L.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3.然然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是近视眼,需要如图所示配戴______透镜来矫正,利用了该透镜对光线的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5.“立竿见影”是光沿_____的结果;电影厅里的观众可从不同位置看清荧幕上的画面,则是由于光照在荧幕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
16.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________图,应配戴________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17.如图中,____(选填“甲”或“乙”)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18.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你说出它的成像原理________;若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些,调整方法是:________.
19.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请你猜想,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位置,你猜想的依据是:在折射中光路是______的。

三、解答题
21.(1)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①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②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2)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

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
次数
1234567
物理量
物距/m10.00 5.00 2.00 1.000.500.100.05
像距/cm0.5000.5010.5020.5030.5050.526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
(3)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

于是她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①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
②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

用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③用一光屏放在B蜡烛所在位置,不透过玻璃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22.如图所示,CC′为凸透镜(焦距为f)的主光轴,O为凸透镜的光心,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物体AB位于凸透镜的3倍焦距点处,AB⊥CC′。

(1)请作出AB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的光路图;
(__________)
(2)根据光路图求像距的大小____。

23.如图,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而形成的像。

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_____(选填“B" “C”“D” “E" 或“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 (选填“上”或“下”) 。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 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 cm
24.小罗用一个凸透镜及相关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
(2)用图甲的凸透镜进行图乙的实验,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_____、_____的实像,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小罗把自己的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当将光屏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5.小明自从上初三后,为了升入卫中或一中,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由于不注意保护眼睛,发现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原来越来越近了,
①说明小明已患上 ______ 视眼,原因是看物体时晶状体所成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
______ ,小明应佩戴具有 ______ 作用的眼镜来矫正.
②以下是用眼镜看书上的字的情形,小明的眼镜应该是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
③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请写出一条保护眼睛建议或措施: ______ .
26.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很高,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1)你认为哪些习惯容易使人得近视?________.
A.暗处长时间玩手机、电脑游戏 B.灯下长时间写作业 C.经常眺望远处高山
(2)正常人的眼睛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______镜,通过睫状肌的调节,使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得到的是怎样的像?_____(填序号).
A.正立、缩小、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 C.倒立、放大、虚像
(3)下图的四幅图,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是_______,表示矫正做法的是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由图可看出图画变大了,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解析:D
人脸识别及测温系统的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规律工作的;当人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加,故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B
解析:B
A.手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湖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使光会聚光,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解析:B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18cm>2f ①
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2f>16cm>f②
由①②式得:
9cm>f>8cm,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即u=10cm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

5.D
解析:D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这是放大的像,并且像和物都在同一侧,这露水相当于放大镜;照相机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些情况像和物都在不同的一侧;故选D。

6.C
解析:C
A.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人眼不会发出光线,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D.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反向延长会聚而成的,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发出的,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A
利用太阳光(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应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凸透镜,当在后面的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为凸透镜的焦距.当在白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白纸可能在点F的左侧的A位置,也可能在F点的右侧的B位置.当在A位置时,凸透镜远离白
纸,白纸上的光斑会逐渐减小;当在B位置时,凸透镜远离白纸,白纸上的光斑会逐渐变大.根据题意,本题的白纸应该在B位置,所以此时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即焦距小于l.
8.C
解析:C
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9.B
解析:B
【分析】
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扫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利用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描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B正确、C错误;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即增大物距,则像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A 、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过程,故A 正确;
B 、“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 错误;
CD 、透过水球看到倒影,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王亚平距水球变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即“倒影”会变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D 错误。

故选A .
11.D
解析:D
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时,即像距为L 时,纸上并没有得到最小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 ;而它们两者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因此f 可能小于L ,也可能大于L ,只有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当纸上出现最小的光斑时,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那么显然L 并不是焦距,可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判断.
12.D
解析:D
A .当2u v f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220cm u v f === ,所以f =10cm ;故A 项错误;
B .当u =15cm 时,2f f >u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成像.故B 项错误;
C .当u =25cm 时,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C 项错误;
D .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 处移动到30cm 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 项正确; 【点睛】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二、填空题
13.凹发散
解析:凹 发散
[1][2]如图所示,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利用凹透镜对光线先发散,才能让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14.05变小【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需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
解析:05 变小 【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需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
由图象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10cm时,物像的大小相等,物距和像距都为二倍焦距,可得:f=5cm=0.05m;
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且大于焦距,则像距减小,像变小.
15.直线传播漫【解析】立竿见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荧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漫【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在均匀
解析:直线传播漫
【解析】“立竿见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荧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漫.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漫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漫反射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多注意这方面的应用,积累对漫反射应用的了解,做到活学活用。

16.甲凹透
解析:甲凹透
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17.略略【解析】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甲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
解析:略略
【解析】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甲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为:乙;凸.
18.(1)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解析】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
解析:(1)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2)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简记为“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解:(1)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些,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投影仪远离屏幕(像远),同时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物近).具体调整方法为: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故答案为(1)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9.凸缩小变大【解析】解: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解析:凸缩小变大
【解析】
解: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20.焦点可逆
解析:焦点可逆
[1][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而成平行线。

三、解答题
21.左照相机近凹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A大小不能虚像
(1)①[1][2]由图中可知,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距
f<v<2f
则光屏应向左移动;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照相机。

②[3][4]由“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2)[5]由表中数据1、2、3、4可知,当物距分别为10.0cm 、5.00cm 、2.00cm 、1.00cm 时
u >0.50m
时,像距v 分别为0.500cm 、0.501cm 、0.502cm 、0.503cm ,由此可知,保持0.5cm 几乎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故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005m 。

故选D 。

(3)①[6]玻璃板具有透光性,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7][8]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时,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 ,将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 侧现察。

B 能和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因此用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③[9][10]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2. 32
f (1)连接AO 并延长,过A 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右焦点F′,并延长,与AO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像点A′,作该点垂直于主光轴的垂线段,即为物体AB 所成的像A ′B ′,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DOF ´与△A ´B ´F ´相似,所以
B F A F OF DF ''''=''
△OF ´A ´与△ADA ´相似,所以
133OF A F f AD A D f '''===' 所以
11==-3-12
B F A F A F OF DF A D A F ''''''==''''' 12
B F f ''= B ´F ´=
12f 像距的大小
OB ´=f +
12f =32
f 23.折射 B 下 B
【解析】
(1)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可知,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更深的位置,即在E 处。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他用激光笔从A 点向B 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①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是相互倒立的,因此,胶片上虾的头部应该在下方; ②因为投影仪的原理是物距大于f 小于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f <8cm <2f , 则4cm <f <8cm ,只有B 选项中7cm 符合题意 24.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解析】
(1)入射光线过焦点,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折射光线将平行主光轴射出,由此可以画出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已知焦距f=8cm ,当物距为12cm 时,此时2f >u >f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放在凸透镜与烛焰之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使原来会聚的像提前会聚成像,所以他应当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5.近 前面 发散 C 不要长时间用眼,一般在45~60分钟左右,要让眼睛休息10分钟
【分析】
①②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