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
(答题时间:30分钟)
网络中有一款风靡至今的虚拟游戏“开心农场”。

如今,很多城里的人到周围农村租田种地,“开心农场”已经成为现实,家在南昌市的王先生一家在郊区某山村租种了一块山地,闲暇之余进行耕种,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收获了许多乐趣。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 王先生在这块山地的山坡上种植了几棵荔枝树,但都没有存活下来,你认为主要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A. 地表崎岖
B. 热量条件较差
C. 土壤为酸性且比较贫瘠
D. 水分缺乏,灌溉条件差
*2. 王先生发现其在山坡上种植的甜玉米虽然施了不少有机肥,且不缺少灌溉和管理,但长势并不理想,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伏旱”季节蒸发旺盛
B. 水土流失严重
C. 夏季光照太强烈
D. “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太大
3. 如今的王先生在这块土地上主要种植蔬菜,且是遵循“城里人想吃啥就种啥”的原则,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这充分反映了()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 地形
B. 技术
C. 市场
D. 政策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

当地1月平均气温为3℃。

据此完成4~5题。

*4. 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 珠江三角洲
B. 太湖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松嫩平原
**5. 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需求
B. 生产经验
C. 自然条件
D. 国家政策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回答6~7题。

6. 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水源状况
B. 科学技术
C. 草场分布
D. 市场需求
*7. 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④乙、丙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奶牛产奶量降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 甲——育用材林
B. 乙——培育橡胶
C. 丙——种植棉花
D. 丁——发展茶园
**9. 阅读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10. 结合材料和某城镇及其周围农业用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26年,德国人杜能提出了农业区位论。

根据他的理论,在城市的周围,农业布局往往与该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1)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和小麦种植,在图中A、B、C三个区位如何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
(2)假如该城镇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地,要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哪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3)若在D区安排大棚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原产于南方的各种蔬菜品种。

为什么通过大棚种植,就能使南方的蔬菜在我国北方地区“安家”?
1. B
2. B
3.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判断等知识,解答该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带不同;②地形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比较明显;③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市场因素对农业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1题,荔枝为热带作物,而南昌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热带水果的种植。

第2题,“不缺少灌溉”,说明受伏旱影响小;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小,且温差越大,越利于养分积累;“山地”是关键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水肥流失严重。

第3题,市场因素最终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4. 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根据题干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可知该地为亚热带;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有油菜的种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主要的油菜分布区,故B项符合。

5. A 解析:据图可知,水稻、油菜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种植面积明显上升,即该地转向发展城郊农业,这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

6. D 解析:阶段Ⅰ牛奶生产基地靠近城市分布,市场需求是主要因素。

7. B 解析: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一方面是因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较远距离供奶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与牛奶生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有关。

8. D 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

目前,我国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

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

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9. (1)地理位置: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坐标图中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西北海岸,进而可根据上述总体定位,结合已学区域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涵盖地势起伏状况、主要的地形单元等。

第(2)题,结合已有定位结果,联系该地气候,点明对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如降水、温度等。

第(3)题,联系花卉种植业的区位选择因素,着重考虑交通、市场、廉价劳动力,甚至政策。

10. (1)A—小麦,小麦种植的单位面积产值低,所需土地面积大,应布局在远离城市的平原;B—乳牛,乳牛生产的单位面积产值高,其产品的市场主要是市区,因此应布局在靠近城市的交通便利的地方;C—花卉,花卉的单位面积产值高,其产品的市场主要是市区,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淡水进行灌溉,因此应当布局在靠近城市的河流附近。

(2)需要排水。

因三江平原分布有大片沼泽地,要发展种植业必须通过排水来改造土壤条件,解决地下水位过高的问题。

(3)大棚具有“温室”效应,可以改变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解析:第(1)题,为使牛奶及时运入市场,乳牛养殖需要靠近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花卉的市场也在城市,且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淡水;小麦种植的单位面积产值低,所需土地面积大,应布局在远离城市的平原。

第(2)题,三江平原是沼泽地,要发展种植业,必须通过排水来改造土壤条件。

第(3)题,大棚可以改变局部地块的温度条件(温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