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时练含答案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从下图中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A.管辖范围大为拓展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经济发达国力强盛D.思想活跃文化昌盛
2.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广州淘金坑秦墓、华侨新村秦墓等秦朝墓中,发掘有众多秦式铜鍪、蒜头壶、陶、半两钱等遗物,这是以往岭南墓葬中没有的。
由此可见,秦朝()A.推动了文明扩展B.统一了墓葬形式
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经济发展
3.以下一组文物图片的主题应为,秦朝()
A.巩固统一的措施B.青铜工艺的进步
C.推行统一的货币D.铁制工具的出现
4.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C.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
D.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5.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国,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
秦统一后,为了有效的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御史大夫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经西来。
”该诗所赞颂的秦王嬴政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中央制度B.修建万里长城
C.书同文车同轨D.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7.下列材料反映了秦统一后采取的治国措施,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统一度量衡为秦始皇时期首创B.圆形方孔钱因体积小定为统一货币
C.统一车轨使秦朝陆路交通发达D.都是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经济措施8.秦始皇认为,天下之所以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有诸侯存在。
依赖祖宗积德,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侯国,就是树立敌对势力,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
为“达到安宁”,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推行分封制
9.在固阳县城北7千米处,一条宛若游龙的长城横亘在群山之中,这就是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临洮—咸阳B.东海—陇西C.临洮—函谷关D.临洮—辽东10.“‘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变为现实。
”下列文物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毛公鼎B.刀形币C.半两钱D.瓦当
11.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
材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中央集权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独断性和随意性
12.秦朝设一官职“掌监察,协助丞相处理政事纠察之任”。
该官职是()A.御史大夫B.太尉C.县令D.郡守
二、综合题
13.秦是中国历史上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朝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铜方升铭文(1)材料中的“廿六年”是公元哪一年?“皇帝”指谁?“皇帝尽并服天下诸侯”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秦始皇在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2)材料二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3)请举出材料三中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四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4)结合材料说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5)“祸起萧墙内”指的是什么事件?你认为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
但它只有十几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
”某校七年级同学就秦帝国这一主题展开以下探究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命为制,令
为诏,除谥法。
……于是分天下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①铜权②秦半两钱
③秦
始皇兵马俑铜车马
④石铠甲
⑤秦封泥(其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⑥睡虎地秦简
(秦隶书写,
涉及法律制
度、行政文书
等)
⑦阳陵虎符(铭文:甲兵
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
陵)
⑧泰山刻石(小篆
刻写,涉及秦朝法
律制度等措施)
材料三:不同朝代的文献中有关秦始皇的论述(部分)
朝代作者及文献有关秦始皇的论述
西汉贾谊《过秦论》“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陆贾《新语·无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法令烦懵(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材料一中反映出“王”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2)为了多角度呈现秦始皇形象,拟定了以下有关策划的小主题,请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选择材料二中的其中两件文物,说明该文物与所选主题的关系。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C军事武功D文化成就
示例:
主题序号说明
⑥睡虎地秦简采用秦隶书书写,可以研究秦的书法发展。
D文化成就
⑧泰山刻石采用小篆刻写,可以研究秦朝统一之后的文字。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述文献中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
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评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C
6.D
7.C
8.B
9.D
10.C
11.A
12.A
13.(1)有利条件:经历长期战乱后,人民渴望国家安定统一;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郡县制;影响:废除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意思相近皆可)
14.(1)名称:材料一:长城;材料二:灵渠。
(2)作用:长城:抵御侵略,维护国家安全或捍卫国家安全的军事设施;灵渠:有利于秦统一岭南或统一岭南。
(3)共同原因: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保证;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