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闻两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生字词:
荻纷纷溃退泄气阻遏绥靖区域歼灭督战要塞
鄂(湖北的别称)豫(河南的别称)皖(安徽的别称) 恭贺新禧阌乡
装潢江淮管辖消耗聿(文言助词)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课文分析:
一、摘读新闻的六要素:
1、知识简介:
新闻的六要素指的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与记叙的要素相同。
①人物有时是个体,有时是群体,这两则消息的人物可能都是群体。
②时间有时指具体的某一时间点,有时也指某一时间段。
③地点有时指具体的某一个点,有时也指一段距离,要注意分别。
④事件发生的原因要仔细阅读,查找文中隐含的信息。
⑤经过和结果要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
2、阅读两则消息,并进行对应摘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二、摘读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1、知识简介。
①标题:就是消息正文之前的题目,一般能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有时还有引标、副标。
②导语:一般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和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有时明显表达,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⑤结语:消息结束时总结性的话,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2、再次阅读两则消息,并进行对应摘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背景和结语暗含在主体中。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标题:
导语:
主体: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背景:
三、摘读新闻的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真实性:
及时性:
准确性: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真实性:
及时性:
准确性: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课文扩读材料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巳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