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平面色谱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相是以吸着在纤维上的水作固定相,而纸纤维则 起到一个惰性载体的作用。
3、展开剂的选择
展开剂的选择要根据欲分离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和展 开剂的极性来考虑。 纸色谱最常用的展开剂是含水的有机溶剂,为了防止弱 酸、弱碱的离解,也可加入少量的酸或碱 三、纸色谱的操作步骤 纸色谱的操作步骤,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几 个步骤。 纸色谱中不可使用腐蚀性的显色剂显色。
(三)定量分析
1、洗脱法
2、直接定量法
(1)目视比较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量方法
(2)薄层扫描法
五、薄层扫描法基本原理简介
第三节
纸色谱法
一、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纸色谱过程可以看成是以纸为载体的平面色谱法,溶 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连续萃取的过程,依据溶质在两 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属于分配色谱范 畴。
二、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一)吸附剂 1、硅胶 硅胶是多孔性无定形粉未,其表面带有硅醇基 呈酸性。 活化:硅胶吸附水分形成水合硅醇基而失去吸 附能力,但将硅胶在105-110℃加热时,可失去水分 而提高活度,增加吸附能力,这一过程称为活化。 硅胶的分离效率的高低与其粒度、孔径、表面 积等几何结构有关。 硅胶表面的pH=5,一般适合酸性和中性物质的 分离. 常用硅胶有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此外还 有硅胶HF254、硅胶HF254+366等。
2、K,k与Rf值之间的关系
R’为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在流动相中出现的几率 (即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分数)。
(1-R’)/R’=(csVs/cmVm)=K(Vs/Vm) R’= 1/(1+k) Rf = a/c=ut/u0t=R’ Rf = 1/(1+k)
K = (1-Rf)/Rf
Rf = 1/(1+(KVs/Vm))
③采用自动铺板器铺板及购买商品板
④高效薄层板:由颗粒直径小且均匀的固定相,采
用喷雾技术制成的高度均匀的薄板。
(二)点样
1、采用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点样。 2、点样原点直径2-4mm为宜。点样量一般以几微升为 宜。点样形态可以是点状,也可是带状,可采用分量多次点 样. 3、定量分析时,原点直径应一致,点样间距要精确. 4、高效薄层色谱法中要求点样直径要小,尽可能采用 浓溶液一次点样.通常点样器有铂-铱合金点样毛细管\微量 注射器或专用点样器. 5、点样可使用自动点样器在程序控制下进行点样.
定量分析可用剪洗法,但纸色谱的定量已很少使用。
(二)分配薄层色谱法
分配薄层色谱法是以液体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法。
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 数不同,在薄层板上进行无数次的分配,各组分产生差 速迁移而得到分离。分配系数大的移动速度慢,Rf值小, 分配系数小的移动速度快,Rf值大。
正相薄层色谱法: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反相薄层色谱法: 流动相的极性大固定相的极性 (三)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
2、在紫外灯(254或365nm)下观察有无暗斑或荧光 斑点.并记录其颜色,位置及强度.
3、被测组分在荧光板上淬灭荧光而产生暗斑进行检出. 4、利用显色剂显色斑点:通用型显色剂有碘、硫酸溶液 和荧光黄溶液等.
四、定性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比移值定性. 2、相对比移值定性. 3、利用斑点与显色剂反应生成的有色斑点定性. (二)杂质检查 1、比移值定性.杂质对照品比较法. 2、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二)展开剂 薄层色谱法的流动相又称展开剂,选择展开剂的原则: 主要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吸附剂的活度和展开剂的 极性三者的关系进行选择,通过组分分子与展开剂分子争 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而达到分离。 薄层色谱法中常用的溶剂极性顺序:
常用薄层色谱混合展开剂: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一)薄层板的制备 1、薄层板的选择 2、薄层板的涂布
3、薄层板的活化
活化:涂布的薄板自然凉干后,在105-110℃活化 0.5-1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存放在干燥器中,用聚酰 胺吸附剂铺成的板则需保存在有一定湿度的空气中. 注:①常用的粘合剂有羧甲基纤维钠(CMC-Na)和煅石膏 (CaSO4.1/2H2O). ②分离酸性或碱性化合物时,可制备酸性或碱性板 来改善分离效果.
K = (Vm/Vs) [(1/Rf)-1]
(三)分离参数
分离度R:是平面色谱法的重要分离参数.分离度是两 相邻斑点中心距离与两斑点平均宽度的比值.
R = 2(L2-L1)/( W2+W1) = 2d/(W1+W2)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一)吸附薄层色谱法 吸附薄层色谱法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法。 A、B两组分在薄层板上进行无数次的吸附、解吸附、 再吸附、再解吸附,根据其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中的吸附 系数不同,两组分薄层板上产生差速迁移而得到分离。 吸附系数大的移动速度慢,Rf值小,吸附系数小的移动 速度快,Rf值大。 在吸附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Rf值小,极性小的组 分Rf值大。
第十九章平面色谱法
是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分方法。 第一节 面色谱法的分类和有关参数
一、平面色谱法分类 1、薄层色谱法: 2、纸色谱法 3、薄层电泳法
二、平面色谱法的参数
(一)定性参数 1、比移值: 2、相对比移值 (二)相平衡参数 1、分配系数K和保留因子k 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 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保留因子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m)之比。 k=K(Vs/Vm)
色谱纸属于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一定时,化合物极 性越大,分配系数越大Rf值越小。化合物一定时,流动相 极性越大,分配系数越小,Rf值越大。
化合物的极性应根据整个分子及组成分子的各个基团 的极性来考虑。同类化合物中含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通常 极性较强。
二、纸色谱的实验条件
1、色谱纸的选择 均匀、强度、纯度、无明显的荧光斑点、紧密度。 Rf值相差小的化合物,选用慢速滤纸,相差大的选 快速纸。 制备或定量时,选择用载样量大的厚滤纸,定性时, 可选用薄纸。 常用滤纸有新华滤纸及进口(Whatman)滤纸。 2、固定相
2、氧化铝
氧化铝是由氢氧化铝在400-500℃灼烧而成的.分为 中性(PH7.5)碱性(PH9.5)和酸性(PH4.0)三种. 氧化铝活性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活性越弱。 3、聚酰胺 聚酰胺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是 聚已内酰胺,为白色多孔的非晶体粉未。 聚酰胺分子内的酰胺基可与化合物质子给予体形成氢 键而对该类化合物产生吸附。可用于酚、酸、硝基、醌类 等化合物的分离。
(三)展开
1、层析缸或叫色谱缸. 2、薄板直立浸于展开剂中高度不超过0.5cm,前 沿达到10-20cm便可. 3、展开前薄板应在缸内饱和15-30免分钟,避免边缘 效应产生. 4、展开方式常用上行法,此外还有下行法、径向展开、 多次展开、双向展开.
(四)斑点确定
1、日光下观察,画出有色物质的斑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