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满足“银发族”的精神文化养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
目前,我国老年人主体是大量已退休的50后,紧接着是数量更为庞大的60后开始集中退休。

60后是我国第二次婴儿潮主要群体,他们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生活条件普遍较好,文化品位也较高,特别是城市老年人,大多物质条件丰裕,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不差钱”。

时下很多老年大学学员“只想读书不想毕业”,足以见出老年人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之热情。

但是,老年大学也要下课,充裕的课余时间,老年人又进行什么业余活动?
相较于老年大学,老年人课堂外的精神文化项目并不丰富。

就现状来看,多数社区老年人的文艺活动和文艺需求缺乏专业化指导,未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些社区即使有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多半也只是摆几张桌子,让老年人打打牌、下下棋罢了。

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此。

独居的寂寞
对于很多独居老人而言,即使上了老年大学,放学后大把的时间也免不了孤独。

70岁的张姓老人,多年前从河北老家来北京。

老伴去世后,儿子要他搬去一起住,可他不愿给儿子一家添麻烦。

夏天,他还能在小区里转悠,和老人们下棋打牌,可一到冬天,老年大学放学后,他只能待在家里,望着窗外发呆。

后来,他慢慢习惯了手机上网,竟然成了网瘾。

有心理咨询师分析,老年人网络成瘾的最重要原因是心理上的孤独感。

因为网络上的新奇东西能给老人带来新的认知,让他们感到有事可做,不再无聊。

最近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时间超过10个小时。

老年人沉迷网络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当然也有不喜欢手机上网的老人。

比如山东枣庄67岁的郑老太,儿女已成家,孙辈也开始上学,空闲时她总感觉生活里缺点啥。

一到晚上,她按着电视遥控器,青春偶像剧、综艺真人秀、文化类节目……各种内容随着电视画面的切换轮流闪现,但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远。

当下的电视节目,在收视率的作用下纷纷向年轻人靠拢,老年题材的文艺作品太少了。

购买文化服务
曾在央企担任领导职务的魏先生,年轻时爱看法文小说,会唱歌跳舞,偶尔还写写诗,兴趣广泛。

但由于工作忙,这些爱好几乎暂停了。

退休后,他想重拾这些爱好,但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的下棋打扑克等活动,满足不了他的要求。

和魏先生一样,李老从广播电台离休后,想重新拾起京剧这个以前无暇顾及的爱好。

他的京剧造诣较一般爱好者要深,不满足于拉个二胡随便唱几嗓子的活动。

一位杨姓老人也是造诣不浅的京剧迷,同样觉得社区公园京剧活动过于自娱,想找个专业一些的团体一起活动。

三位老人最终在北京一家高档养老院找到了自己满足精神需求的地
如何满足“银发族”的
□ 本刊综合
精神文化养老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0
环球掠影| 社会
方。

这家养老院市场化运作,能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项目。

有学者分析,“新老年人”愿意参与更具拓展性的文化活动,通过购买品质较高的文化产品享受更具个性化的文化服务,老龄文化市场今后要根据收入、文化层次等细分培育,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 促进老龄文化事业发展。

吸纳优秀传统文化
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到树立正确审美观、加强文艺创作审美导向把关的问题。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素材,比如非遗、民俗等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艺术项目。

这方面,山东诸城市文化惠老工程做出了榜样示范。

在城区,该市建成了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一批大型文化场馆,并与老年人活动设施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在镇图书馆和部分街道文化站设立了“尼山书院”,在社区设立老年大学、“儒学讲堂”,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等老年文化活动。

在社区文化节中,非遗展演更成为常规的保留节目,通过政府买单文化惠民的形式,为诸城派古琴、诸城竹板快书等提供展示平台,并扶持发展民间演艺队伍,吸纳老年人参与,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涉老文艺创作要跟上
近几年,一些文艺工作者开始关注“银发族”,创作出一批反映老年生活的作品,让人看到诸多发生在老年人中间平凡感人又温暖美好的故事,呈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变化,表达陪伴与关怀的温情主题。

不过,整体而言老年题材文艺作品仍然太少。

2019年,海顿编剧并执导拍摄了老年题材电视剧《幸福院》,用轻喜剧的形式聚焦都市养老,不仅探讨了幸福的真谛,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份“都市养老图鉴”。

该剧在央视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老年题材是未来文艺创作的蓝海,创作者要打开思路,用多样化的艺术方式把老年人缤纷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

扩大老年大学阵地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其中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

由此可见,老年大学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促进文化养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老年大学的网上空中课堂,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空闲时间的孤独。

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为全国各老年大学免费开放在线学习平台,“网上老年大学”小程序和APP上线后,受到学员们的喜爱。

2个月内总用户数超过百万。

一位61岁的武汉阿姨通过网上老年大学小程序,学习了160多门网课,空闲时间再也不会孤独寂寞、无所事事。

开展“银龄行动”
《意见》中还要求,要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

这些活动将大大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退休职工孙女士十分喜欢跳舞,退休后报名参加舞蹈学习班,考取了拉丁舞、舞厅舞教师资格证书,之后重新上岗——与北京各街道办事处合作,教老年人跳舞、组建舞蹈队参加比赛,既充实了自己,也给别人带来精神愉悦。

《意见》指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随着老龄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不仅是消费者,还可能是供给者,有乐亦有为。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