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课件(共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哪首作品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 认为“秋日胜春朝”,学过的哪首诗表现了相 同观点?
1.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 一二 句用 对比 的 手法,即将古 人的 悲秋 和 自己的 颂秋 进行对比,表 现作者 乐观豁达 心境。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知人论世
刘禹锡, 字 梦得 ,洛阳人。 唐代中晚 期著名诗人 ,有 “ 诗豪 ” 之称。
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运动,失 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 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 刘宾客 。
2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古人多用 鹤 比喻 具有 高尚品德的贤 能之士 ,惯用 鹤翔 或 鹤鸣 来喻 人生大 志 ,所谓“鹤鸣九 皋”“冲天一鹤 ”。
解析:①找出诗 中描绘的意象; ②分析意象的基 本含义(表层含 义+深层含义)或 内涵; ③指出描绘意象 的作用或效果。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 什么情感?
这句诗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 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 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表达的是 一种 积极 乐观 的人 生,反映 作者 高远 豪迈 的心 情。
4 .学过的哪首作品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作者认为 “秋日胜春朝”,学过的哪首诗表现了相同观点?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 冷清萧条 ,
我言 / 秋日 / 胜 / 春朝 。
我却说秋天的风光远远胜过 春天 。
晴空 / 一鹤 / 排 / 云上,
晴空万里,一只仙鹤 推开 云层直冲云霄,
便引 / 诗情 / 到 / 碧霄 。
便引发我的诗情到了 碧蓝的天空 之上。
深入探究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刘禹锡的仿民歌“ 竹枝词 ” ,别开生面, 对后世影响很大。有《 刘梦得文集 》40 卷。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 (今湖南常德)时写的 。刘禹锡 贬到朗州时三十四岁。正感到 春风得意 ,一觉醒来却被赶出 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 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 亦云 。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堂小结
本诗赞美秋高气爽,一 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 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唤醒 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 概和高尚情操,让人们获得 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秋词》;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 把《秋词》改写成一片现 代文。
整体感知



其 一
刘 禹 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源自词︵其 一
刘 禹 锡

自古 / 逢秋 / 悲 / 寂寥 , 我言 / 秋日 / 胜 / 春朝 。 晴空 / 一鹤 / 排 / 云上, 便引 / 诗情 / 到 / 碧霄 。
自古 / 逢秋 / 悲 / 寂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