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一模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在测量物体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A.81.2g B.81.8g C.81.4g D.81.2g
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所对应的刻度为1.4g,
则物体的质量m=50g+20g+10g+1.4g=81.4g.故C正确,ABD错误.
2.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D
【解析】
【详解】
反射角、入射角与折射角分别指的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折射光和法线的夹角;同时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折射时,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图知本是正确选项是D.
3.初三学生小华从一楼步行到四楼,用时0.3min,他步行的路程约为18m,下列估算正确的是
A.一楼到四楼的高度约为10m
B.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C.小华重力做的功约为500000J
D.小华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2800W
A
【解析】
【详解】
A.一层楼的高度大约3m多,所以一楼到四楼是三层的高度,约为10m,故A正确;
B.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
18m
=1m/s
0.360s
s
v
t
==

,故B错误;
C.小华的质量约是m=50kg,小华受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小华重力做的功W=Gh=500N×10m=5000J,故C错误;
D.小华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
5000J
278W
0.360s
W
P
t
==≈

,故D错误。

4.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公交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路旁的路标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B.以所座的车身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公交车内的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目的是增大压强
D.突然刹车后,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小明身体会向前倾
C
【解析】
【详解】
A、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公交车中,以路旁的路标为参照物,小明与路旁的路标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所座的车身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所座的车身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正确;
D、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身体会前倾,但不能说成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5.如图所示,a点到b点是小球被抛出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小球在b点的速度为v.如果小球在b点突然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了,则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A.1 B.2 C.3 D.4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如果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外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和
方向永远运动下去;当小球被抛出后运动到最高点b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v,所以,若小球在b点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会沿水平方向(即轨迹2)做匀速直线运动.
6.甲、乙两只灯泡,其I-U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将甲、乙两灯并联在电路中,当通过甲灯的电流为0.6A 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
A.1.2W
B.0.8W
C.1.8W
D.3 W
D
【解析】
【详解】
将甲、乙两灯并联在电路中,由图象可知,当通过甲灯的电流为0.6A时,甲灯两端的电压U甲=3V,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源电压U=U乙=U甲=3V,由图象可知,乙灯两端的电压U
=3V时,通过乙灯的电流I乙=0.4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乙
电流:I=I甲+I乙=0.6A+0.4A=1A,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UI=3V×1A=3W,故D正确.
7.下列对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铁丝网上出现霜﹣﹣凝固、吸热
B.乙图中,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放热
C.丙图中,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熔化、放热
D.丁图中,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汽化、吸热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铁丝网上,此过程中放热,故A 错误;
B.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 正确;
C.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错误;
D.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8.电工维修电路有时需要带电操作,如图所示.以下操作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是()
A.甲站在绝缘凳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B.乙站在绝缘凳上仅接触火线
C.丙站在地上仅接触火线D.丁站在地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B
【解析】
【详解】
A. 甲站在绝缘凳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属于双线触电,A不符合题意.
B. 乙站在绝缘凳上仅接触火线时没有电流流过人体,不会触电,B符合题意.
C. 丙站在地上仅接触火线时,人与大地形成通路,由电流流过人体,会发生触电,C不符合题意.
D. 丁站在地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属于双线触电,D不符合题意.
9.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18cm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10cm C.16cm D.20cm
B
【解析】
【详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题,物体距凸透镜12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12cm<2f ,所以6cm<f<12cm;当物体距凸透镜18cm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
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则f<u=18cm<2f ,所以9cm<f<18cm .综上可知,9cm<f<12cm ,故B 符合题意为答案. 10.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2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A
【解析】
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说明成实像,即物体一定放在一倍焦距以外,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厘米,选A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 ,滑动变阻器R 1的最大阻值为20Ω,R 2=4Ω,R 3=12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闭合S 1时,滑片P 滑到最右端,电流表的示数是0.5A
B .闭合S 1、S 2和S 3,滑片P 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 .滑片移到最右端,先闭合开关S 1,再闭合S 2、S 3,电路总功率会变大
D .滑片移到最左端,先闭合开关S 1、S 2,再闭合S 3,电路总功率会变大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只闭合S 1时,则R 1和R 2串联在电路中;滑片P 滑到最右端,则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 此时电路中电流为:1212V 0.5A 204U I R R ===+Ω+Ω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是0.5A .故A 符合题意; B .闭合S 1、S 2和S 3,滑片P 向右滑动时,则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所以滑片P 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B 不符合题意;
C .滑片移到最右端,先闭合开关S 1,则R 1和R 2串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再闭合S 2、S 3,则滑动变阻器被短路,R 2和R 3并联在电路中,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为:232312V 12V 4A 412U U I I I R R =+=+=+=ΩΩ
并,根据P=UI 得,在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总功率因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而变大.故C 符合题意;
D .滑片移到最左端,则滑动变阻器没有阻值接入电路;先闭合开关S 1、S 2,再闭合S 3,再闭合S 3,则滑
动变阻器被短路,还是R2和R3并联在电路中,故电路总功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12.小华学习浮力知识时,他使用:弹簧测力计、细线、正方体物体A、柱形容器、水和盐水,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甲、乙可知,物体A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0.4N
B.由图甲、乙、丁可知,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C.由图甲、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D.若将物体A从图丁中的盐水中取出,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减小1.2N
ACD
【解析】
【详解】
A、由图甲、乙可知,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4N﹣3.6N=0.4N,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而由图乙知,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所以物体A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下=F浮=0.4N.故A正确;
B、乙、丁两图中液体密度不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所以,由图甲、乙、丁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故B错误;
C、乙、丙两图中液体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由图甲、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故C正确;
D、物体在丁图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4N﹣2.8N=1.2N,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物体对盐水的压力为1.2N,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盐水+1.2N;若将物体A从图丁中的盐水中取出,盐水的重不变,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减小1.2N.故D正确。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
B.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C.小磁针可以用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D.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BC
【解析】
试题分析:磁铁不仅可以吸引铁,还可以吸引钴、镍等物质,故A说法错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故B说法正确;物理学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故小磁针可以用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故C说法正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在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D错误,故选BC。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磁性、磁体、磁极;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工作的。

核能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是利用___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来获得核能的。

超声波不可再生核裂变
【解析】
【详解】
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
核电站所用的核燃料不能在短期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由于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15.某同学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重为500N的木箱,使它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如果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200N,那么人的推力是_____N。

200
【解析】
【详解】
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和推力的作用,木箱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等于200N.
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闭合电键S,发现电路有故障,且只有一处故障,发生在电阻R1、R2上.现将电阻R1与电流表A位置互换,发现电表示数均不变.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表示数情况及对应的故障._____.
当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示数为0时,R2断路;当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有示数时,R1短路.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电阻R1与电流表A位置互换以后,电压表测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无示数,即示数为零.根据变换前后两表示数均不变,可知互换之前电压表示数也为零,如电流表示数为零,则电路故障是R2断路;
如果互换之前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电路是连通的,电路故障为R1短路.
17.小明按课本提示在易拉罐底部开一小孔自制了如图所示简易针孔照相机,它的原理是____,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____(彩色/黑白)____(实/虚)像.
光的直线传播彩色实.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针孔相机”照相机实际上就是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利用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彩色实像。

18.把茶叶投入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中(如图),倒入开水后发现茶叶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茶叶受到的浮力_____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缘故;过一段时间,茶叶会逐渐匀速下沉到杯底(不考虑水的蒸发),这个过程中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等于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的物体浮沉条件可知,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茶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水和茶叶的总重力,所以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所示,用拉力F将重为20牛的物体匀速上提,物体在5秒内上升了1米。

(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求:
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

物体上升过程中拉力的功率。

(1)20J(2)4W
【解析】
【详解】
(1)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定滑轮不省力,拉力F=G=20N,拉力移动的距离s=h=1m,
拉力所做的功W=Fs=20N×
1m=20J ; (2)拉力F 所做功的功率:20J =4W 5s
W P t ==。

答:(1)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20J ;
(2)物体上升过程中拉力的功率4W 。

20.如图所示,将质量为80g ,体积为100cm 3的铁制小球放入盛水的薄玻璃容器的水中在玻璃容器下方有一已经接入电路的螺线管,小灯炮L 标有“6V 3W”字样,通过螺线管的电流Ⅰ与螺线管对铁制小球的作用力F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灯丝电阻保持不变,不考虑铁制小球与螺线管距离的远近对作用力F 的影响)求:
(1)断开开关铁制小球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铁制小球能悬停在水中,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多大?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当铁制小球静止时,小球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大?
(1)20cm 3;(2)1.92W ;(3)0.05N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球的密度为:
3380g 0.8g/cm 100cm
m V ρ=== 可见小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断开开关时,铁制小球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小球受到的浮力:
38010kg 10N/kg 0.8N F G mg ===⨯⨯=﹣浮
由F gV ρ=浮液排可得,小球排开水的体积:
533330.8N 810m 80cm 1.010kg/m 10N/kg
F V g ﹣浮排水ρ===⨯=⨯⨯ 则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333100cm 80cm 20cm V V V ===露排﹣﹣;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铁制小球能悬停在水中时,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33631.010kg/m 10N/kg 10010m 1N F gV ρ'==⨯⨯⨯⨯=﹣浮水球
因小球悬停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G F F +='浮
则螺线管对铁制小球的作用力:1N 0.8N 0.2N F F G ='==浮﹣
﹣ 根据表格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4A ; 根据2U P R
=可得,灯泡的电阻:()2
26V 12Ω3W L L L U R P === 所以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为:220.4A 12Ω 1.92W L L P I R '==⨯=();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3W '0.5A 6V
L L L P I I U ==== 根据表格可知,此时螺线管对铁制小球的作用力0.25N F '=,此时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支持力、
竖直向下的重力和螺线管对铁制小球的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 F F
G '+='+浮支持, 则小球受到的支持力:
0.25N 0.8N 1N 0.05N F F G F 浮支持﹣﹣='+'=+=,
因小球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所以小球对容器底的压力为:0.05N F F 压支持==.
【点睛】
考查了电功率的相关计算,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多力平衡的分析,综合性较强,步骤较多,注意从整体把握题意,理清思路.涉及电功率的计算时,牢记2
U P R
=和2P I R =,在纯电阻电路中两公式可以直接使用,计算稍显简单.
2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 且保持不变,小灯泡L 标有“10V10W ”的字样,滑动变阻器R 标有“30Ω 1A ”的字样。

(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若电流表
的示数为0.4A ,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用电阻0R 替换小灯泡L ,移动滑片P 由距离左端三分之一的位置逐渐向右移动,当恰好使两个电表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相同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如图乙所示),求定值电阻0R 的阻值。

(1)10Ω(2)20Ω(3)15Ω 【解析】 【详解】
(1)由小灯泡L 标有 “10V 10W ”可得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L R =
2U P
=2
10V 10W ()=10Ω; (2)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电路的总电阻:R 总=
U I =12V
0.4A
=30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1R =R 总-L R =30Ω-10Ω=20Ω;
(3)因电源电压为12V ,且滑片P 由距离左端三分之一的位置逐渐向右移动,电压表与电流表指针位置相同,所以U '=7.5V ,I '=0.3A ,定值电阻0R 的阻值:0R =U U I -''=12V 7.5V
0.3A
-=15Ω.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用测电笔测试某家庭电路中三条输电线时,只有接触中间那条电线时测电笔的氖管才发光,请将图中各元件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中,其中拉线开关只控制电灯,三孔插座带保险盒。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用测电笔测试某家庭电路中三条输电线时,只有接触中间那条电线时测电笔的氖管才发光,即说明中间这条线是火线;
对于灯泡来说:火线首先过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块,零线直接进入螺旋套;
对于三孔插座来说: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将保险盒接在火线和插座之间。

如图所示:
23.如图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再经平面镜反射.请画出其光路图.
【解析】
分析:先根据入射光线的特点(平行于主光轴)画出折射光线,该光线入射到平面镜,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该光线入射到平面镜,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和光的反射图的画法.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2016·阜新卷)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______调(填“左”或“右”).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A位置挂上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______个钩码.
(3)下表是该组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
实验次数F1(N)l1 (cm) F2 ( N) l2( cm)
1 2 5 △10
2 3 10 2 15
3 2 30 3 ☆
上表中空格处所缺的数据是:△=______,☆=______;
(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水平左 4 1 20 F1 l1=F2 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析】
试题分析:(1)为了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所以应调节杠杆水平平衡;调节杠杆平衡时,应把平衡螺母向着较高的一侧来拧,故应向左拧;(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A位置3个钩码,力臂为4,故B位置力臂为3,应挂4个钩码;(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1,☆=20;(4)实验结论为: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考点定位】杠杆的平衡条件
25.小明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3)将小石块放入盛行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kg/m3;
左11.4 1.14×101
【解析】
【详解】
(1)由图甲可知,测量前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盘偏重,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如图乙所示,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小石块的质量:m=20g+10g+1.4g=11.4g;
(1)由图丙可知,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总=60cm1,则小石块的体积V=V总﹣V水=60mL﹣50mL=10mL
=10cm1,小石块的密度:ρ=m
V

3
31.4g
10cm
=1.14g/cm1=1.14×101kg/m1.
26.生活中,我们在放置物体时,会经常涉及到“稳度”的问题. 稳度就是物体稳定的程度,那么,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稳度呢?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首先制作了如图2的甲、乙、丙、丁四块重相同、除甲底面积较大外其他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如图1所示,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倒,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重心离支持面高度低低中高
物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最大大较大小
稳度最大大较大小
(1)小明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物体的稳度.
(2)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体的稳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小华认为这条结论不正确,如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三脚架,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很小,但支撑面(由支撑点组成的平面)较大. 正确的结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数据____________(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可以得到稳度与重心高低之间的关系. 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层,可使卡车不易翻倒.
(4)设汽车车轮和地面的四个接触点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汽车的重心离地面高度为h,现有汽车甲和乙,它们的重G相同,结合小明的探究结果,你认为可以通过简单比较____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就可以初步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稳度.
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物体的稳度与支撑面的大小有关2、3、4 下S
h
(或
h
S

【解析】
【详解】
(1)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表可以知道,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越小,说明越容易翻倒,即稳定程度小;
(2)照相机三脚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很小,支撑面较大,稳定程度越大,说明影响稳定程度的是支撑
面积大小,而不是接触面积大小;
(3)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支持面的大小不变,改变重心高度,所以要分析2,3,4次的实验数据;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下层,这样可以降低重心,提高稳度;
(4)通过4次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稳度与支撑面积S和重心的高度h有关,物体的支撑面积越大、重
心的高度越小,稳度越大。

即S和h的大小对稳度的影响是相反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比较S
h
(或
h
S

就可以初步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稳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