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一个数
除以分数人教新课标
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31、32页例2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运算分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那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法则的推导。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运算: 65÷10= 53÷3= 1615÷20= 4039
÷26=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依照什么进行运算?( )÷( )=( )
3、自学教材31、32页并填写下面的空。

(1)已知( ),求( )?求谁走得快些?确实是比较( )
(2) 你能依照题意列出算式吗?
【合作探究】
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运算方法的探究: 1、32里有( )个31,32小时走了2 km ,能不能求出31小时走(
)千米
2、2 km ÷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3、1小时里有( )个31
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2÷32=2×21×3=2×23
=3 4、已知125小时行65千米,求121
小时行( )千米,该如何算? 5、65÷5,还能够写成什么算式?(65×51
) 6、121
小时行“65×51(千米)
”,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又如何样?(65×51×12)
7、65×12中的"×
12"是什么意思? 8、因此65÷125=65×512=2 9、请观看:2÷32=2×21×3=2×23=3 65÷125=65×512=2
a.这儿把除法转化成( )运算来运算,除以32=( ) 除以125
=( ) b.请你观看上面的算式,如何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运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①( )没有变化;
②( )号变( )号;
③除数变成了它的( )。

c.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吗?想一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 )。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填空:32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判定,并说明理由。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

3、完成3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
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5题第二排。

5、把43L 橙汁分装在容量是41
L 的小瓶里,能够装几瓶?
6、某饮料厂使用一种自动检测仪来检测饮料瓶是否有缺陷,检测一个瓶子所用的时刻为251
秒。

1分钟能够检测多少个瓶子?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
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