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传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府传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乐府传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戏曲音乐论著。

一卷。

清徐大椿撰。

成书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

徐大椿,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

生于康熙中叶(1693年),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78年)。

为当时著名的名医和度曲家。

袁枚《徐戏曲音乐论著。

一卷。

清徐大椿撰。

成书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

徐大椿,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

生于康熙中叶(1693年),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78年)。

为当时著名的名医和度曲家。

袁枚《徐灵胎先生传》说他“聪强过人,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以至舞刀夺槊,勾卒赢越之法,靡不宣究。

而尤长于医,每视人疾,穿穴膏肓,能呼肺腑与之作语”。

其父徐釚是《词苑丛谈》一书的作者,在词曲方面对其子有很大影响。

除《医学源流记》、《伤寒类方》等医学著作外,另有《洄溪道情》和《乐府传声》等文辞、音律著作。

该书较系统地论述了昆曲演唱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全书共含三十五节。

“源流”和“元曲家门”主要论述了南北曲的流变关系和元曲的风格特征;“出声口诀”和“声各有形”主要讨论了昆曲演唱中声与形和气息的关系。

作者提出音乐之声乃“有形之声”,形从何来?从喉、舌、齿、牙、唇五音和开、齐、撮、合四呼中来,故“欲辨真音,先学口法”;“五音”、“四呼”、“喉有中旁上下”和“鼻音闭口音”主要探讨了各种唱法中的技术应用。

作者在喉、舌、齿、牙、唇五层位置基础上又提出五音之中各有五音之说,此乃前人所未曾提
出之观点;“四声各有阴阳”、“北字”、“平声唱法”、“上声唱法”、“去声唱法”、“入声派三声法”、“入声读法”各节主要探讨了唱词的四声阴阳的各种处理方法。

作者主张四声皆分阴阳之法,而反对只平声分阴阳,其余之声不分阴阳的观点;“归韵”和“收声”两节论述了出声后的归韵和结束方法;“交代”中论及了一字之音必须讲求首腹尾,这样才能使字字清楚;“宫调”、“阴调阳调”、“字句不拘之调亦有一定格法”等节,是讲叙曲之宫调和曲之阴阳问题。

阴阳本字之分法。

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曲之阴阳,亦即人声之阴阳,“则逼紧其喉,而作雌声者,谓之阴调;放开其喉,而作雄声者,谓之阳调。

”并说:“夫堂堂男子,唱正大雄豪之曲,而逼紧其喉,不但与其人不相称,即字面断不能真”;“曲情”是论述唱曲应遵循的美学原则,以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起调”、“断腔”、“顿挫”、“轻重”、“徐疾”、“重音叠字”、“高腔轻过”、“低腔重煞”、“一字高低不一”、“出音必纯”、“句韵必清”、“定板”、“底板唱法”等章节主要论述了语音和行腔的关系及高低腔的用气发声经验和板式的处理等。

该书内容在继承了魏良辅、沈宠绥等各家之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深入发挥,提出了“正字音,审口法,别宫调,重曲情,松喉咙”的唱曲原则和非常具体的各种唱曲方法。

其中不少是卓有创见的。

使其不但是一部很好的唱曲教科书,而且对民族声乐的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甚被后世所推崇,有“溯本追源,传声示法,融合贯通,无微不显,度曲宗之。

可谓尽善尽美”之评语(无我道人《乐府传声序》)。

现有版本:1.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丰草亭原刻本,此本附《洄溪道情》一卷; 2.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徐培(著者之孙)重刻本、增徐培跋一篇;3.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真州吴桂重刻本,增无我道人及王葆心序,无《洄溪道情》;4.清·光绪间《正觉楼丛书》本,附李瀚章序文,无《洄溪道情》,只存《道情》序。

另有1917年至1924年北京肇新印刷局石印本和《新曲苑》本(均据《咸丰》本)。

《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有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