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
内容提要:
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今后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

杨善洲是党的好干部,他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杨善洲精神对于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杨善洲精神是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杨善洲精神,无论对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还是对于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好地为政、干事、做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杨善洲精神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

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鞠躬尽瘁地为老百姓谋福祉的一种心态和信念。

从平凡的小事中,从艰苦的生活中,从权与钱的考验中,体现出了他先进模范的时代精神。

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用一致,知行统一,不把理论、党的优良传统空喊在嘴里,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实践。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二、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年的第一年,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经确定。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党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
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首先,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克己奉公,为政需要杨善洲精神。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

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

英国著名的道德家斯迈尔斯斯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

纵观历史,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创先争优的根本要求和核心内容。

杨善洲同志1988年从保山地委书记的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达22年之久,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勤奋工作,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信念不移,其党性之强、信念之坚。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精神,事实上主要是体验信仰的力量。

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杨善洲身上,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格外明显。

他从不讲究吃穿,粗茶淡饭,衣着简陋,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就连家里年久失修的房屋漏雨,都没有钱去维修,把身上仅有的30元钱寄回家,让家人“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实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

生活上的贫苦,丝毫不能掩盖杨善洲精神上的乐观和富有。

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但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口袋里有钱花了,小伙子不打光棍了,
小孩子也有学上了”,却打心眼里高兴。

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和无私的情怀!
目前,我们党内部分同志和社会上的部分人都出现了信仰缺失的问题:文强案、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民族信仰的缺失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党员干部可以知自己的得失。

其次,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清正廉洁,干事需要杨善洲精神。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

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成败、人民利益得失。

杨善洲为官几十年,从不乱用手中权力,始终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对待权力的为政标杆。

堂堂保山地委书记,厅级干部,算是个大官了吧,手中的权利因该说很大了吧,在他身后随时准备为他服务的人也应该有很多吧,他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家某点私利办点事。

可他却没有,不给女儿安排个工作而让她凭自己的本事考;不帮老相识转工作,而是反问说道为什么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而是个人利益?不帮亲戚从乡下调进城里,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清楚地知道权为民所用,执政为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幸福了,自己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也才对得起生他养他的大亮山。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忘我工作,一心为民。

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无论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退休后仍不褪色,处处表现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听说胡耀邦曾送给杨善洲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这句话后来成了杨善洲的追求和座右铭,也应成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杨善洲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
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然而,有一些干部由于大权在握、身处高位、脱离群众,面对社会上的权惑、名惑、利惑、美人惑、私情惑,他们忘记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身份,随波逐流,时常在狂歌劲舞中寻求刺激,在灯红酒绿中领略潇洒,在封建迷信中获取寄托,在违法乱纪中求得平衡,使原本美丽、纯洁的精神家园溃散失守。

最终,必然走向自我迷失、葬送前程。

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多一份责任感、使命感,都要居安思危,警钟常鸣,时刻自警自律,保持清醒头脑,确保自身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再次,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做到利为民所谋,事业有成,为人需要杨善洲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这种事业观,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最后事业有成。

领导干部都要懂得,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

有的领导干部天天讲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

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杨善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种树书记”“农民书记”,是因为他视百姓为亲人,宁可自家清贫,也要掏钱为困难群众添置衣物、买种子、买牲口,朴素的行为背后流淌的是大爱的甘泉,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

他退休后仍然投身绿化荒山,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他还修建了26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15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他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创造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到: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
好事。

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

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

杨善洲同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学习杨善洲,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各级党组织应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