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近期我国某城市在城区仿建了八卦农田,使农田成了城里人眼里的香饽饽,医生、律师、公务员,都争相捋起裤管、袖子下田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
主要是( )
A.为城市提供粮食及副食品
B.丰富城市景观并发展旅游业
C.缓解城市污染及“热岛效应”
D.为农业培育粮食、蔬菜良种
2.该城市建八卦农田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充足的客源市场
1
②国家的优惠政策
③特色的农业模式
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
性因素为( )
A.地形B.土壤
C.水源D.热量
4.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A.小麦农场B.畜牧业
C.灌草种植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读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5.产生图中所示差异的主导
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源D.土壤
6.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充足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8.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下图甲、乙两国都以生产和输出粮食较多而闻名于世,其中乙国在欧洲东部,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甲、乙两国农业类型及特点的说
法,正确的是()
A.两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B.甲国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乙国低
C.甲国比乙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甲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比乙国多、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比乙国低
10.导致甲、乙两国粮食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国比乙国土壤更肥沃、地势更平坦
B.甲国比乙国人口更多、土地资源更丰富
C.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气候湿润,水热条件更优越
D.甲国比乙国纬度低,光照更充足、水源更丰富
3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1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图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19~20题。

13.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14.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示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是( )
A.园艺业B.游牧业
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6.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的典型地区是( )
A.恒河平原南部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 D.墨累—达令盆地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图中的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种植园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8.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B.水源条件
C.科技水平 D.市场条件
二、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

5
材料
二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本区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1)与珠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劣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本区的寿光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述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20.(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玛纳斯河流域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玛纳斯河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即年际变化小的特点。

材料三玛纳斯河流域是北疆粮、棉、瓜果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广种植枸杞。

枸杞是一种多年生旱生落叶小灌木,喜阳、耐旱、耐盐碱,在荒漠上生长正常,适应性很强。

其叶、花、果实、根均可入药,市场前景广阔。

(1)简析玛纳斯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

(2)说明该地区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3)简述该区域推广枸杞种植对区域环境的有利影响。

21.读下面“晋、陕、内蒙古地区略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草类茂盛,饲养良种牛,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地区。

材料二内蒙古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由东至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景观,多为天然草场,是我国牧区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1)内蒙古牧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突出的有利条件?为进一步
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可借鉴阿根廷的哪些先进经验?
(2)伊利集团最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厂,之后在北京、青岛、兰州等地建立分厂,分析其区位因素的变化。

22.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为某岛国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统计图。

该国面积28.8万平方千米,人口428万,森林覆盖率达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

(1)描述图中A地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7
(2)简述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该国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

(3)分析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原因。

1.B
2.B
【解析】
1.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是为了发展旅游。

故选B。

2.观光农业除了要求当地具有特色农业模式外,还要有经济发达的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

故选B。

3.C
4.A
【分析】
试题分析:
3.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中,该区域有荒漠和绿洲分布,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是水源,选C。

4.图中的过渡带位于荒漠和绿洲之间,可以进行灌木草地种植,可以适宜地发展畜牧业,也可以建立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小麦农场,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所以,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5.A
6.D
【分析】
5.读图可知,自西南向东北纬度越高油菜的生长发育越晚,因此,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故本题选A。

6.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由于高原面上地势高,热量不足,而河谷地区因海拔低,因此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油菜,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油菜生长阶段的差异与纬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主要的影响影响,并能结合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分析即可。

7.A
8.A
【解析】
1
试题分析:
7.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则说明该国人口总数在下降,且超过耕地面积的下降速度,与城市化率没有必然联系,土壤质量是否下降也不能确定,粮食单产提高与耕地变化无关。

故选A。

8.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而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在上升,明显会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就不需要进口,乌克兰是粮食出口国,亩均农业产值是否增加处决于粮食价格,与人均耕地增加没有联系,乌克兰耕地总量减少,农业生产投入不会增加。

故选A。

考点:该题考查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及其影响。

9.D
10.C
【分析】
该题考查世界两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和条件的对比。

9.仔细读图,从信息综合分析看,甲国为泰国,乙国为乌克兰。

甲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A错。

甲国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比乙国低,B错。

甲国比乙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大,但由于人多,自己消费的水稻多,粮食的商品率不高,C错。

甲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比乙国多、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比乙国低,D对。

10.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气候湿润,水热条件更优越,适于发展水稻种植业,C对。

两国土壤都肥沃、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乙国光照更充足,即ABD错误;所以选C。

11.D
12.B
【分析】
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判断,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1.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芬兰纬度较高,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面积较大,A错;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城镇数量少,B错;人口稀疏区草原面积较小,以林业为主,C 错;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对。

答案选D。

12.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北部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但灌溉条件并不是芬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A错;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偏高,从图中丘陵分分布看,地形较为平坦,B对;难以判断出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
作技术的高低,C错;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和暖流影响,热量条件好,D错。

故选B。

13.D
14.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通过图中的材料可以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平时要求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13.该地农业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畜牧业,两者比例相当,所以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D正确。

故选D。

14.该地农业发展模式,没有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产出的农产品没有受到污染,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C正确。

故选C。

15.D
16.C
【解析】
15.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的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作物也主要为畜牧业提供饲料,而且产品主要面向市场,因此该畜牧业商品率高,由此判断该农业为大牧场放牧业,D正确;园艺业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A错误;游牧业主要以自给为主,商品率较低,B错误;混合农业中种植业应占一定比例,不符合题意,B错误。

故答案选D。

16.根据上题结论,该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牧场放牧业最典型的分布区是阿根廷拉普拉塔平原南部的潘帕斯草原。

故答案选C项。

17.A
18.D
【分析】
17.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可知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五大湖周围发展的是乳畜业。

故答案选A。

18.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可知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乳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故答案选D项。

点睛:乳畜业的区位条件与特点:
3
19.(1)土地面积增加迅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较为干燥,水源不足,生长期短,热量较少
(2)冬季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3)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资金、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土地、海洋、石油)资源丰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变化、高效生态经济的区位优势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黄河三角洲开发较晚,面积增长快,土壤肥沃;但由于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珠三角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降水、热量比珠江三角洲差。

(2)该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山东寿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土地广阔、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冬季光照充足。

(3)可从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交通、市场、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的区位优势。

20.(1)玛纳斯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大;“天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少。

(2)夏季昼较长,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气温日较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纬度高,积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

(3)节约灌溉用水;改良土壤;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解析】
本题以新疆为背景区域,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区域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能力和提取图中有效信息的
能力。

(1)此题考查玛纳斯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玛纳斯河流域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是我国的西北地区,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不少;天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不多.因此会出现“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

(2)此题考查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区域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一般从生长周期长,光合作用相对强、呼吸作用相对弱,利于养分、糖分积累等方面分析。

枸杞是一种多年生旱生落叶小灌木,喜阳,耐旱,耐盐碱,在荒漠上生育正常,适应性很强.其叶、花、果实、根均可入药,市场前景广阔.该地夏季昼较长,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气温日较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纬度高,积温较低,作物生长期长;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适合枸杞的生长.
(3)此题考查推广枸杞种植对区域环境的有利影响.枸杞是一种多年生旱生落叶小灌木,喜阳,耐旱,耐盐碱,在荒漠上生育正常,适应性很强.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广种植枸杞.原因是种植枸杞可以节约灌溉用水;改良土壤;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点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农业活动对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农田和牧场面积不断扩展,目前,两者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球表面很大区域的自然景观已经由农业景观所取代,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
对原始社会的采集和狩猎来讲,森林和草原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但对农业而言,森林和草原却是农业发展的障碍。

要拓展农田,就要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过度砍伐、垦殖、放牧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还可以引起全球变暖。

3.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难以预想的变化
灌溉技术的使用对农业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

21.(1)天然草场面积大,草场类型多样;单位面积产草量高,草质好;接近东部市场。

集约化管理,培育优良畜种,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市场等。

5
(2)市场需求扩大,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品牌效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以及优势分析和市场、技术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1)内蒙古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草场类型、草场、质量、产量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来分析。

内蒙古牧区天然草场面积大,草场类型多样,单位面积产草量高,草质好,接近东部市场,有利条件突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先进经验主要在管理、良种和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因此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可借鉴阿根廷集约化管理、培育优良畜种、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市场等先进经验。

(2)伊利集团最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厂,之后在北京、青岛、兰州等地建立分厂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扩大,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品牌效应等原因。

点睛: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比较:
区位比较:我国某些牧区(如内蒙古牧区)有着和阿根廷牧区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等)。

我国牧区落后且粗放的经营方式,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牧区草场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借鉴阿根廷的经验:①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②种植饲料,保护草原,防止草场退化;③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④开辟水源,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⑤改善牧区的交通条件。

22.(1)A地年降水总量多(超过1500毫米),季节分配均匀。

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受海洋影响大。

(2)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环境良好,奶源品质好;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海陆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便于产品的运输。

(3)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温带海洋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西兰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基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正确作答。

【详解】
(1)降水特点一般从降水总量及季节分配角度分析,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A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2)乳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气候及市场、交通等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该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多汁牧草,且市场需求量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随着冷藏技术发展,有利于产品出口。

(3)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

该国地形崎岖,平原面积雄安,且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所以粮食不能自给。

【点睛】
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

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

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