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
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学生讲自己的故事)
人类的情感很多,有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深情。

二、简介作者及〈〈世说新语〉〉
(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
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
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内容简介
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

招聚文学之士,远
近必至。

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
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撰有《世说新语》八卷,今本作三卷,
还有36门.《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
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

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
的遗闻轶事。

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
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
诞的风气。

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继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
一体。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
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
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
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
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
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
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
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
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
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三、检查预习
1、猷()笃()了()舆()
奔()调()掷()恸()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四、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五、弄懂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
懂大意。

师补充解释:
俱:都。

既:已经。

笃:(病)重。

掷:扔。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因:于是,就。

索:要。

而:表承接,不译。

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

绝:气息终止。

卒:死。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六、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

七、分析课文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语时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最后“月余亦卒”
2、何开始时“语时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恸绝良久”?
“语时了不悲”应该理解为“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哀的样子”,估计到弟弟已经先他而去了,王子猷的心里肯定是十分悲痛的,“完全不悲伤”是不可能的,只是当时并没有在脸上显露出来而已,这说明了王子猷性格坚毅、刚强的一面。

推测弟弟已死,但并没有亲眼见到证实,按照常理,也是不该哭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强的男人来说。

所以一路上“都不哭”,也是十分正常的。

到亲眼见到子敬真的死了,“恸绝良久”--子猷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痛哭失声,悲恸欲绝。

前段的“了不悲”、“都不哭”与后段的“恸绝良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刚强的男人悲伤至此,兄弟之间的感情该有何等之深,不言自明。

3、王子猷为何“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王子猷弹琴的目的,并非为试琴的好坏。

兄弟俩相知相
亲,王子猷深知琴为弟最爱,所以在以琴祭弟之前,用弟之
爱琴为弟弹上最后一曲,为弟送行,以慰亡灵。

兄以这种特
殊的方式与弟作最后的告别,
如何送别、悼念子敬,子猷在“索舆奔丧”之前就主意
已定,所以“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没有丝毫犹豫
和考虑,没有其它的过渡与枝节,一进门便直奔主题。

4、为何“弦既不调”?
人如过度悲痛,便话不成句,歌不成曲,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

子猷欲弹琴一曲以送弟,可是因自己病重,更因心情十分悲痛,弹到后来,曲不入调,琴不成声--“弦
既不调”。

非琴不调也,实人不调也。

兄为弟痛,兄弟情深,“不调”两字是最好的注脚。

此句应译为“弹到后来,子猷
的琴声渐渐不协调了。


5、子猷为何将琴掷地?
琴是子敬的心爱之物。

人已亡,琴犹在。

子猷弹完送别
之曲,将琴掷地的意图,就是让琴随亡人而去,继续追随陪
伴已故主人。

弹琴、掷琴,都是子猷悼念子敬的独特方式。

因为兄深知,只有这样的方式,才最合弟意;这两件事只有
为兄的来办,才能尽兄对弟的一片情意。

这也是子猷不顾重
病在身,立即“索舆奔丧”的目的。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一句,应该译为“敬啊子敬,你人既然已经死了,那么就让
你心爱的琴也追随你而去吧。


6、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八、小结
九、作业
1、翻译句子:
语时了不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人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其他的故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