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原理。
本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从硬件、指令系统、系统软件等方面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理解计算机指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大纲
第一章课程介绍(2学时)
•课程简介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计算机硬件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硬件介绍(12学时)
•计算机基本硬件组成
•CPU、存储器、I/O 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外部设备的接口标准
•总线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计算机指令系统(10学时)
•指令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指令格式和操作码
•指令寻址方式
•控制指令
第四章计算机系统软件介绍(8学时)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嵌套式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编译程序、解释程序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第五章计算机性能评价(6学时)
•计算机性能指标
•测量与评价方法
•提高计算机性能的常用技术
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讲授包括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原理的实验以及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的实验。
在理论讲授中,将注重实际应用和工程案例的讲解,同时借鉴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以教师主导为主。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将运用教学实验室的设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
其中,学生平时作业占比10%,实验报告占比20%,课堂测试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40%。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能够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提升。
参考资料
1.《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唐朔飞等;
2.《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第三版),Randal E. Bryant、
David R. O’Hallaron;
3.《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Avi Silberschatz、Peter B.
Galvin、Greg Gagne;
4.《现代编译原理》(第一版),Andrew W. Appel;
5.《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五版),John L.
Hennessy、David A. Patt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