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路面坑槽的形成及处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沥青路面坑槽的形成及处治
发表时间:2020-12-25T07:07:17.124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7期作者:韦红芳
[导读]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也是发展迅速,沥青路面占比越来越大。
由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车流量和人流量,路面每天需要承受车辆以及行人的重量,沥青路面很容易造成损坏,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
为了保障路面的平整性和安全性,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也愈来愈重要。
坑槽就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突出病害之一,影响了公路的行车安全,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影响了公路路容路貌,另一方面缩短了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
韦红芳
渭南公路管理局蒲城公路段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也是发展迅速,沥青路面占比越来越大。
由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车流量和人流量,路面每天需要承受车辆以及行人的重量,沥青路面很容易造成损坏,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
为了保障路面的平整性和安全性,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也愈来愈重要。
坑槽就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突出病害之一,影响了公路的行车安全,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影响了公路路容路貌,另一方面缩短了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坑槽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由于路基土方或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很容易裂缝、松散、沉陷等路面病害,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维修,就会扩大沥青路面病害的面积,产生很多的凹槽,大大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其次,公路面层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或者是外力作用影响损伤路面,从而形成坑槽。
坑槽多发生于春融期及雨后,坑槽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裂缝原因导致产生的坑槽:
轻度裂缝对沥青路面的损害较小,如果没有雨水的嵌入和外力作用,就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如果轻度裂缝遭到雨水的侵入和外力作用,就会对沥青路面的内部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
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发展到局部块裂甚至中重度龟裂时,遇到雨水雪水渗入和大吨位行驶车辆碾压,路面面层出现坑槽。
沥青路面老化形成的严重龟裂,也是导致坑槽形成的原因。
2、松散原因导致产生的坑槽:
由于沥青混合材料粘结性较差,材质比较松散,如果在低气温的环境下进行施工,沥青就不能和路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压实度较低,沥青表层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紧密性较差。
其次,集料颗粒通常采用粉尘包装,集料颗粒不能和李清模进行有效的连接。
另一方面,沥青与集料的界面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不能渗入水分。
一旦交界面有水分渗透,沥青粘附性和粘结力就会大打折扣,导致路面面层中集料颗粒脱落,破坏路面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路面松散,如果不能提高沥青混合材料的粘结性和沥青的压实度,表层向下就会形成凹槽。
3、沉陷原因导致产生的坑槽:
由于路基土层对于水的调节能力有限,一旦排水不畅就会引起路面产生沉降。
其次,由于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加,对路面的荷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很多路面的承载能力较低,路面强度不能满足荷载要求,路面很容易发生损害,形成沉陷;路面设计师专业能力不足,不能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或路面基层设计,而交通量荷载过大,路基不能承受过量荷载导致路基沉陷。
往往沉陷部位都伴随有网裂,沉陷如果不及时处理,下沉部位容易积水,发展成坑槽。
4、其它原因导致产生的坑槽:
对沥青有腐蚀性的材料(如柴油机油等)落在路面上,沥青被稀释破坏,粘结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车辆运输中的重物、尖利等物件刮伤造成的路面破损,逐步发展成为坑槽。
二、坑槽的常见类型:
1、表面层产生坑槽
如果沥青表面存在积水,这些积水就会渗透到表层的沥青混合料中,一旦路面遭到过大的重力作用,表面层的沥青胶结料就会剥落,形成2-5cm左右深度的坑槽。
2、上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
沥青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主要采用半开级配沥青配合料,这些配合料具有一定的缺陷,其空隙率很大。
沥青路面的下面层主要采用密集配混合料,这些配合料的空隙率较小,如果遭遇雨雪天气,沥青路面就会有大量的雨水雪水,很容易渗透到上面层和中面层内。
其次,
沥青路面在长期行车的重力作用下,路表面很容易产生网裂、形变和向外推挤,粒料分离而形成8-10cm左右的坑槽。
3、下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
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路面就会产生大量的积水形成作用力对基层混合料表层细料进行冲刷,然后形成灰白色浆,导致基层粒料出现松散并反射到面层,产生10cm以上的坑槽。
沥青路面坑槽不仅影响路面整洁美观的外观性,还影响使用性能,更是影响道路的行车安全畅通。
所以,路面坑槽的修补应该按照时限标准及时处治,确实因天气等客观原因无法按时处治的,要采取冷补料、设置警示标志等必要的措施,保证行车安全。
坑槽的处治有热料热补、冷料冷补、就地热修补等修补方式。
我们单位养护路段出现的坑槽基本是高温天气时用热料热补处治,冬季气温较低时用冷补料冷补处治,特殊天气如雨天等原因可临时采用冷补料冷补。
三、无论是采取那种处治方法,修补时都要符合下列规定:
1、当天开挖的坑槽当天处理完毕,路面病害修补时限不得超过2天。
2、坑槽修补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以及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水损坏和老化性能。
3、应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严格按照八道工序进行修补,废弃料及时清运或掩埋。
坑槽修补间距不足3米的小面积坑槽,应该一并挖补处理。
4、路面面层坑槽深度超过5cm,应分两层开挖,两层间有15-20cm的企口。
5、开挖后若如果发现基层结构组成不良,就要对基层结构进行及时的处置和面层修复。
6、如果在低温季节或者是阴雨天气,就不能使用常规的办法和合适的材料对坑槽进行修补,为防止其进一步扩散提供保障。
其次,可以采用热料冷补或冷补料进行短暂的补救,在天气好的时候在严格按照要求重新修补。
四、沥青路面坑槽处治时的八道工序具体是:
1、划线:将病害处画成矩形规则状,边线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并超过坑槽边界线10-15cm。
2、开挖:切割机沿线切割开凿,槽壁应垂直,后用液压镐开挖或人工用洋镐开挖。
3、清扫:开挖后清理干净槽内杂物,并用吹风机吹干净浮尘和粒料,确保坑槽底部和壁面干燥、无松散集料。
4、刷油:将槽壁、坑底均匀刷上乳化沥青粘层油。
5、填料:摊铺沥青混合料。
填补处沥青混合料比原路面略高。
6、整平:要及时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整平后的高度要高出原路面1cm左右。
7、碾压:小面积坑槽比较好修复,用平板夯压实就可以,大面积的坑槽的压实则需要压路机。
碾压过程中注意四周边缘是否缺料或多料,及时用铁锨填补或清除。
8、养护:将清除的废料及时清运或者掩埋,并将处治作业现场清理干净,开放交通。
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主要是一些小病害在产生初期未及时处理,经行车不断碾压并遇雨水雪水等原因逐步扩大造成,故而公路的养护重在加强日常的小修养护,我们应在平时注意路面病害的调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养护”的方针政策,加强预防性养护,避免路面病害的进一步扩大,确保所养公路的行车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