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谢希仁)第10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教程_谢希仁(第二版)_(全)
第一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套++课件
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 代末,形成了国际标准化的协议和标 准化的硬件和软件,出现了互联网。
第二阶段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 中期,多个计算机互联的系统,实现 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第四阶段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1 世纪初至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 普及和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更加广泛和深入。
。
HTTP协议支持请求/ 响应模型,客户端向 服务器发送请求,服
务器返回响应。
HTTP协议还支持无状 态、可缓存、代理和 负载均衡等特性。
电子邮件相关协议
电子邮件系统使用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协议来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服务器使用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或IMAP(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协议来接收邮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 七版全套 课件
汇报人:
202X-01-04
目录
• 概述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 安全
01
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
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通信设备 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 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THANKS
感谢观看
06
应用层
应用层定义
01
02
03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 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 接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
服务。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 应用程序细节,例如文 件传输、电子邮件、万
维网等。
计算机网络_谢希仁版_笔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笔记第1 章概述——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读书笔记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打电话。
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一类型的计算机。
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络的生存性。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电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分组交换的原理:一、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二、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三、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分组就能传送到最终目的地。
四、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五、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b]结点交换机[/b]在结点交换机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结点交换机处理分组的过程是: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主机和结点交换机的作用不同: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向网络发送分组,从网络接收分组。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_第8~10章
多媒体信息(包括声音和图像信息)与 不包括声音和图像的数据信息有很大的 区别。 多媒体信息的信息量往往很大。 在传输多媒体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 动均有较高的要求。 多 媒 体 数 据 往 往 是 实 时 数 据 (real time data),它的含义是:在发送实时数据的 同时,在接收端边接收边播放。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8.2.3 实时流式协议 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RTSP 协议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它是一个 多媒体播放控制协议,用来使用户在播放从因 特网下载的实时数据时能够进行控制,如:暂 停/继续、后退、前进等。因此 RTSP 又称为 “因特网录像机遥控协议”。 要实现 RTSP 的控制功能,我们不仅要有协议, 而且要有专门的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和 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使用媒体服务器
客户机 服务器
GET: 元文件
浏览器
RESPONSE
万维网 服务器
元文件
媒体 播放器
GET: 音频/视频文件
RESPONSE
媒体 服务器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采用媒体服务器 下载音频/视频文件的步骤
~ 前三个步骤仍然和上一节的一样,区别就 是后面两个步骤。 媒体播放器使用元文件中的 URL 接入到媒体 服务器,请求下载浏览器所请求的音频/视频文 件。下载可以借助于使用 UDP 的任何协议, 例如使用实时运输协议 RTP。 媒体服务器给出响应,把该音频/视频文件发 送给媒体播放器。媒体播放器在迟延了若干秒 后,以流的形式边下载边解压缩边播放。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10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10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是一本深入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材,其中第10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本章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下面将对该章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10章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安全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及其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和中断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网络安全的目标是确保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的原则包括最小权限原则、完整性原则、可用性原则和审计原则,这些原则为网络安全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接着,本章详细介绍了网络攻击与防御。
网络攻击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修改、破坏、中断网络资源和服务的行为。
网络攻击常见的形式包括网络蠕虫、病毒、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网络防御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预防、检测和应对网络攻击,保障网络的安全。
本章详细介绍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密码学、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最后,本章还介绍了一些实际案例和应用。
通过对网络安全的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
本章还介绍了一些网络安全工具和资源,如网络安全扫描器、安全漏洞库等,为读者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参考。
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10章对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读者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本章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该章节内容详实,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课件第10章_OK
钥得出EPKA(DSKA(X)) X。因为除A外没 有别人能具有A的解密密钥SKA,所以除
A外没有别人能产生密文DSKA(X)。这样,
2021/9/8
33
2021/9/8
34
•
若采用图10-10所示的方法,则
可同时实现秘密通信和数字签名。
2021/9/8
35
2021/9/8
36
10.4 报文鉴别
44
• 10.6.2 端到端加密
•
端到端加密是在源结点和目的结
点中对传送的PDU进行加密和解密,其
过程如图10-13所示。可以看出,报文的
安全性不会因中间结点的不可靠而受到
影响。 2021/9/8
45
2021/9/8
46
10.7 防 火 墙
•
防火墙是从内联网(intranet)的角
度来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
年被美国定为联邦信息标准后,在国际
上引起了极大的重视。ISO曾将DES作为
数据加密标准。
2021/9/8
18
2021/9/8
19
• 采用加密分组链接的方法,如图10-6所示。
2021/9/8
20
2021/9/8
21
•
DES的保密性仅取决于对密钥的
保密,而算法是公开的。
•
一种叫做三重DES (Triple DES)
• 10.2.1 替代密码与置换密码
•
在早期的常规密钥密码体制中,有
两种常用的密码,即替代密码和置换密码。
•
替代密码(substitution cipher)的原理
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表10-1所示。
2021/9/8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时,谢希仁教授所著的第七版教材是众多学子的重要参考资料。
而课后答案则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将为您呈现一份完整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等。
课后习题中,对于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的理解,答案强调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其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和负载均衡等。
第二章探讨了物理层的相关知识。
对于信号的传输方式,答案解释了基带传输、宽带传输以及频带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涉及到信道复用技术的问题时,答案详细阐述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第三章聚焦于数据链路层。
关于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答案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示例。
在滑动窗口协议方面,详细分析了停止等待协议、后退 N 帧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的工作流程和性能特点。
第四章讲述了网络层。
对于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即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答案对比了它们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在路由算法的问题上,分别介绍了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
关于 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使用,答案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五章涉及运输层。
在运输层的端口号相关问题上,答案解释了端口号的作用和分类,并说明了如何通过端口号来识别不同的应用进程。
对于 TCP 和 UDP 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答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在 TCP 的拥塞控制算法方面,详细阐述了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算法的工作机制。
第六章阐述了应用层。
对于 DNS 系统的工作原理,答案说明了域名解析的过程以及各级域名服务器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第10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第10章
•图10-5 Nessus的使用模式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第10章
•10.4 常用网络漏洞扫描工具
•10.4.1 COPS • 典型的主机系统扫描器是COPS(Computer Oracle and Password System),它用来检查UNIX系统的常见安全配置问题 和系统缺陷。tiger也是一个基于shell语言脚本的漏洞检测程序, 主要用于UNIX系统的漏洞检查。图10-2是tiger检测IP地址为 192.168.0.92的主机漏洞过程。
• (2) 安全配置不当,如系统和应用的配置有误,或配置 参数、访问权限、策略安装位置有误。
• (3) 测试不充分,大型软件日益复杂,软件测试不完善, 甚至缺乏安全测试。
• (4) 安全意识薄弱,如选取简单口令。
• (5) 安全管理人员的疏忽,如没有良好的安全策略及执行 制度,重技术,轻管理,从而导致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第10章
• 5.CCERT • CCERT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紧急响应组的简称, 它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及会员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提供 快速的响应或技术支持服务,也对社会其他网络用户提供与安 全事件响应相关的咨询服务。网络地址是。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学习笔记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三网: 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1)连通性彼此连通,交换信息2)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1.2 因特网概述我们先给出关于网络,互联网,因特网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互联网:internet 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Internet 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一个互联网),其采用TCP/IP协议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人们把1983年看成是现在因特网的诞生时间.2.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3.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称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1.3 英特网组成从工作形式上分为两大块:1)边缘部分由所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使用户直接使用的.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在往里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1.客户-服务器方式特征: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的服务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P2P)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电路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的资源.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连接.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其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是指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要发送的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发送之前,先把其分为一个个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packet),其又称为包.分组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分组中的首部包含了如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信息,每一个分组才能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并最终正确地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和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它们的作用却不一样.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时延.另外,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3.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到下一个结点.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按照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运用了广域网技术)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运用了局域网技术) 个人区域网PAN1.6 计算机网络性能7个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1.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号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b/s,kb/s,Mb/s 2.带宽计算机领域中,带宽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通过的”最高数据率”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kb/s,Mb/s3.吞吐量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b/s,Mb/s等4.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1)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数据长度信道带宽(2)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发费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4)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延时.5.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表示这样的链路可容纳多少个比特.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6.往返时间RTT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7.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D0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U表示网络利用率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信息交换涉及的几个概念实体(entry): 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protrocol):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服务(service):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需要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功能服务访问点(SAP): 相邻两层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开发系统胡来年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七层应用层能够产生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表示层加密压缩开发人员会话层服务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查木马netstat –nb传输层可靠传输(要建立回话的) 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网络层IP地址编址选择最佳路径数据链路层输入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层地址MAC物理层电压接口标准网络排错从底层到高层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物理层安全数据链路层安全ADSL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SQL注入漏洞上传漏洞TCP/IP四层模型应用层运输层(TCP或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应用层(传输数据单元PDU)运输层✍运输层报文网络层✍IP数据报(IP分组)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数据比特流,而不指具体的传输媒体.可以将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接口形状,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为三大部分: 原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 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相关术语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signal)——数据二等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形成码元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信道一般表示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新编计算机网络教程——第10章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网站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2001年初,在美国的著名网站被袭事件中,Yahoo、Amazon、 eBay、CNN等重要网站接连遭到黑客攻击,这些网站被迫中断服务达数小时,据估算造成的损失高达12亿美元。网 站被袭事件使人们对网络安全的信心受到重创。以瘫痪网络为目标的袭击破坏性大、造成危害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而且更难于防范与追查。袭击者本身所冒的风险却非常小,甚至在袭击开始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被袭击者没有实 施追踪的可能。目前,个人、企业或政府的计算机网络都受到黑客威胁,大至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小到个人隐私, 都随时可能被黑客发现、利用与泄露。
5
Contents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目录 Contents
10.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0.2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基本问题
10.3 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10.4 访问控制与设备安全
10.5 防火墙技术
10.6 网络攻击与防卫
10.7
网络文件的备6
10.2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基本问题
坏、破坏和攻击。 网络连接:远程访问系统的好处在于网络管理员可以方便地从远端控制设备,但也正是
4
10.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一个系统的概念,它包括技术、管理与法 制环境等多方面。只有不断健全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法律意识与技术水平,提高用户自觉遵 守网络使用规则的自觉性,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水 平,才可能不断改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人类社会靠道德 与法律来维系。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安全也需要保证,必须加 强网络使用方法、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研究与开发各种网络安全 技术与产品,同样要重视“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与“法律”, 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设备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篡改或破坏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以及保护网络安全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保护网络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信息泄露:计算机网络连接着各种设备和终端,如果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能会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从而给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2. 防止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人通过网络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破坏或篡改信息的行为。
保护网络安全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攻击,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 维护网络稳定: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网络瘫痪,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针对个人用户的攻击:个人用户常常面临各种网络攻击,如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
恶意软件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而钓鱼网站则通过伪装成合法网站来诱使用户输入个人信息。
2.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是指通过控制多个主机,向目标系统发送大量的请求,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网络拥堵。
DDoS攻击对于企业和网站来说具有较大威胁,可能造成服务不可用,影响正常运营。
3.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到具有商业或个人价值的信息。
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如网络渗透、社交工程等途径,获取到用户的数据,从而进行非法活动。
三、保护网络安全的方法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杀毒软件可以检测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而防火墙可以监控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计算机网络教程(谢希仁)第10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本章目录第10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 11 10.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 11 10.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 11 10.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 22 10.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 33 10.2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 .............................................. 33 10.2.1 替代密码与置换密码 .......................................... 44 10.2.2 数据加密标准DES ............................................. 55 10.3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 66 10.3.1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特点 ...................................... 66 10.3.2 RSA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 77 10.3.3 数字签名 .................................................... 77 10.4 报文鉴别 ...................................................... 88 10.5 密钥分配 ...................................................... 99 10.6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 99 10.6.1 链路加密 .................................................... 99 10.6.2 端到端加密 .................................................. 99 10.7 防火墙 (1010)10.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10.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1. 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的4种威胁。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10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课后练习一、填空1.从密钥密码体制的分类来看,PKI属于()体制。
2.数字证书是网络上的(),它的技术涉及三方面机构,分别是()、()、()。
3.JDK1.4以上版本提供了对数字证书的应用程序接口类,主要有:()、()、()。
4.本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信任模式,分别是:()、()、()。
5.本章介绍的几种标准中,()是实际上所有PKI实现的基础。
二、选择1.下列特性中,属于PKI的特性的是()。
A. 易于使用B. 可以预测C.透明性D. 不可抵赖性2.PKI基础设施提供的安全服务,包括下面的()。
A. 安全登录B. 可以预测C.透明性D. 不可抵赖性3.下述选项中,()是PKI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A. X.509B. PKCSC.X.500D. LDAP4.下述的特点中,属于LDAP具备的特点有():A. 层次结构B. 分布式服务C. 跨平台D. 速度快5.X.500所包含的标准,包括以下的()。
A. X.501B. X.511C. X.509D. X.525三、简答1.PKI具有什么样的特性?2.描述数字证书的生命周期经历哪几个阶段。
3.简单说明LDAP与X.500的区别。
4.简单复述PKCS的标准内容。
5.简单介绍一下X.500标准包含几个标准及其内容。
课后练习答案一、填空1.非对称密码2.护照证书签发机构注册机构终端用户3.KeyStore X509Certificate X509CRL4.严格层次结构模型分布式信任结构模型 WEB模型5.PKCS二、选择1.A B C2.A C3.B4.A B C D5.A B C D三、简答1.PKI的特性:基础设施的使用应该就像把电气设备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一样简单,它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性:(1)易于使用、众所周知的熟悉的界面;(2)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可以预测并且有效;(3)应用设备无须了解基础设施的工作原理。
2.从证书的注册开始,需要创建公/私密钥对,并且将它们关联到用于确认某个最终实体身份的证书上。
谢希仁版计算机网络答案(第3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答案(第三版)第一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课后答案第十章
10-1 NGI和NGN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NGN(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即下一代英特网;NGI(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电信网。
主要区别:如表一所示:表1 NGN与NGI的主要区别由此可见,NGN希望业务提供者可以为用户(信息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融和业务,而NGI则希望为广大用户(不区分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创新平台。
互联网与传统电信网在目标、设计原理、业务与应用、技术、市场、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巨大,因此应采用与传统电信网不同的技术、管理和政策手段来看待和处理互联网所面临的问题。
10-2 建议的IPv6协议没有首部检验和。
这样做的优缺点是什么?答:优点:对首部的处理更简单。
数据链路层已经将有差错的帧丢弃了,因此网络层可省去这一步骤;缺点:可能遇到数据链路层检测不出来的差错。
10-3 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但在IPv6的固定首部中确没有。
这是为什么?答:在IP数据报传送的路径上的所有路由器都不需要这一字段的信息。
只有目的主机才需要协议字段。
在IPv6使用“下一个首部”字段完成IPv4中的“协议”字段的功能。
10-4 当使用IPv6时,ARP协议是否需要改变?如果需要改变,那么应当进行概念性的改变还是技术性的改变?答:从概念上讲没有改变,但因IPv6地址长度增大了,所以相应的字段都需要增大。
10-5 IPv6只允许在原点进行分片。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分片与重装是非常耗时的操作.IPV6把这一功能从路由器中删除,并移到网络边缘的主机中,就可以大大的加快网络中IP数据的转发速度.10-6设每隔1微微秒就分配出100万个IPv6地址。
试计算大约要用多少年才能将IPv6地址空间全部用光。
可以和宇宙的年龄(大约有100亿年)进行比较。
答:IPv6的地址重建共有2的128次方个地址,或3.4×10的38次方.1秒种分配10的18次方个地址,可分配1.08×10的13次方年.大约是宇宙年龄的1000倍.地址空间的利用不会是均匀的.但即使只利用那个整个地址空间的1/1000,那也是不可能那个用完的.10-7试把以下的IPv6地址用零压缩方法写成简洁形式:(1)0000:0000:F53:6382:AB00:67DB:BB27:7332(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D:ABCD(3)0000:0000:0000:AF36:7328:0000:87AA:0398(4)2819:00AF:0000:0000:0000:0035:0CB2:B271答:(1) ::F53:6382:AB00:67DB:BB27:7332 (2)::4D:ABCD (3)::AF36:7328:0:87AA:398 (4)2819:AF::35:CB2:B27110-8试把以下的IPv6地址用零压缩方法写成简洁形式:(1)0::0 (2)0:AA::0 (3)0:1234:3 (4)123::1:2答:(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000:00A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000:1234:0000:0000:0000:0000:0000:0003(4)0123: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210-9 以下的每一个地址属于哪一种类型?(1)FE80::12 (2)FEC0::24A2 (3)FF02::0 (4)0::01 答:(1)本地链路单播地址(2)IETF保留(3)多播地址(4)环回地址10-10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哪些?答:如何完成从IPv4到IPv6的转换是IPv6发展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计算机网络教程 第二版 谢希仁 CH10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ed新
yi
密文序列
在收端,对 yi 的解密算法为:
ki
yi
xi 明文序列
D k i ( y i ) y i k i ( x i k i ) k i x i (10-2)
序列密码又称为密钥流密码。
序列密码体制的保密性
序列密码体制的保密性完全在于密钥的随机性。
如果密钥是真正的随机数,则这种体制就是理论 上不可破的。这也可称为一次一密乱码本体制。
caesar cipher
FDHVDU FLSKHU
明文 c 变成了密文 F
10.2.1 替代密码与置换密码
替代密码(substitution cipher)的原理可用 一个例子来说明。(密钥是 3)
明文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密文 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
10.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截获
截取者
篡改
明文 X
E 加密算法
加密密钥 K
密钥源
密文 Y = EK(X) 安全信道
D
明文 X
解密算法
解密密钥 K
一些重要概念
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是密码体制的设计学, 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is)则是在未知密钥的情 况下从密文推演出明文或密钥的技术。密码编码 学与密码分析学合起来即为密码学(cryptology)。
序列密码与分组密码
序列码体制是将明文 X 看成是连续的比特 流(或字符流)x1x2…,并且用密钥序列 K k1k2…中的第 i 个元素 ki 对明文中的 xi 进行加密,即
E K ( X ) E k 1 ( x 1 ) E k 2 ( x 2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标准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本章目录第10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 11 10.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 11 10.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 11 10.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 22 10.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 33 10.2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 .............................................. 33 10.2.1 替代密码与置换密码 .......................................... 44 10.2.2 数据加密标准DES ............................................. 55 10.3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 66 10.3.1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特点 ...................................... 66 10.3.2 RSA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 77 10.3.3 数字签名 .................................................... 77 10.4 报文鉴别 ...................................................... 88 10.5 密钥分配 ...................................................... 99 10.6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 99 10.6.1 链路加密 .................................................... 99 10.6.2 端到端加密 .................................................. 99 10.7 防火墙 (1010)10.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10.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1. 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的4种威胁。
1) 截获(interception) 攻击者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
2) 中断(interruption) 攻击者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
3) 篡改(modification) 攻击者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
4) 伪造(fabrication) 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
2. 上述四种威胁可划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如图10-1所示)。
在上述情况中,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
1) 在被动攻击中,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这里使用PDU 这一名词是考虑到攻击可能涉及数据的不同的层次)而不干扰信息流。
即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他也可以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
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traffic analysis )。
2)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
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图10-1 对网络的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延迟这些PDU(当然也包括记录和复制它们)。
还可在稍后的时间将以前记录下的PDU 插入这个连接(即重放攻击)。
甚至还可以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送入一个连接中去。
所有主动攻击都是上述各种方法的某种组合。
但从类型上看,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3种:(1)更改报文流,包括对通过连接的PDU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攻击。
(2)拒绝报文服务,指攻击者或者删除通过某一连接的所有PDU,或者将双方或单方的所有PDU加以延迟,从而使被攻击网站的服务器一直处于“忙”的状态,因而拒绝向发出请求的合法客户提供服务。
这种攻击方式被称为拒绝服务DoS(Denialof Service),或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3)伪造连接初始化,攻击者重放以前已被记录的合法连接初始化序列,或者伪造身份而企图建立连接。
3.对于主动攻击,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检测。
但对于被动攻击,通常却是检测不出来的。
根据这些特点,可得出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五个目标:1)防止析出报文内容;2)防止信息量分析;3)检测更改报文流;4)检测拒绝报文服务;5)检测伪造初始化连接。
4.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加密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要将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相结合。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rogue program)的攻击。
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一种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传染”是通过修改其他程序来把自身或其变种复制进去完成的。
2)计算机蠕虫(computer worm),一种通过网络的通信功能将自身从一个结点发送到另一个结点并启动运行的程序。
3)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一种程序,它执行的功能超出所声称的功能。
如一个编译程序除了执行编译任务以外,还把用户的源程序偷偷地复制下来,则这种编译程序就是一种特洛伊木马。
计算机病毒有时也以特洛伊木马的形式出现。
4)逻辑炸弹(logic bomb),一种当运行环境满足某种特定条件时执行其他特殊功能的程序。
如一个编辑程序,平时运行得很好,但当系统时间为13日又为星期五时,它删去系统中所有的文件,这种程序就是一种逻辑炸弹。
10.1.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1.保密性1)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密通信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最为重要的内容。
2)尽管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仅局限于保密性,但不能提供保密性的网络肯定是不安全的。
3)网络的保密性机制除了为用户提供保密通信以外,也是许多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
4)例如,接入控制中登录口令的设计、安全通信协议的设计以及数字签名的设计等,都离不开密码机制。
2.安全协议的设计1)人们一直希望能设计出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但不幸的是,网络的安全性是不可判定的[DENN82]。
2)目前在安全协议的设计方面,主要是针对具体的攻击(如假冒)设计安全的通信协议。
3)但如何保证所设计出的协议是安全的?协议安全性的保证通常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用形式化方法来证明协议的安全性。
(2)另一种是用经验来分析协议的安全性。
3.接入控制1) 接入控制(access control )也叫做访问控制或存取控制。
指对接入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2) 由于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其接入控制机制比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更复杂(尽管网络的接入控制机制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之上的),尤其在高安全性级别的多级安全性(multilevel security )情况下更是如此。
4. 所有上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都与密码技术紧密相关。
10.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1.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如图10-2所示。
1) 在发送端,明文X 用加密算法E 和加密密钥K 1得到密文Y ,这个过程可以简记为:()1K Y E X =。
2) 在接收端,密文Y 通过解密算法D 和解密密钥K 2重新得到明文X ,这个过程可以简记为:()2K X D Y =。
或()()21K K X D E X =。
3) 密文在传送过程中可能出现截取者,截取者又称为攻击者或入侵者。
4) 如果K 1 = K 2,则称为对称加密,反之,则称为非对称加密。
5) 密钥通常是由一个密钥源提供。
当密钥需要向远地传送时,也需要通过一个安全信道来进行。
这称为密钥的分发。
2. 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 )是密码体制的设计学,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is )则是未知密钥的情况下从密文推演出明文或密钥的技术。
这两者合起来即为密码学(cryptology )。
3. 对一个密码体制而言,如果不论截取者获得了多少密文,但在密文中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唯一地确定出对应的明文,则该密码体制称为无条件安全,或称为理论上是不可破译的。
4. 如果一个密码体制中的密码在给定的计算资源下是不可破译的,则称该密码体制在计算上是安全的。
5.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和公开密钥密码体制(public key crypto-system)的出现,成为近代密码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10.2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10.2.1 替代密码与置换密码1. 在早期的常规密钥密码体制中,有两种常用的密码,即替代密码和置换密码。
1) 替代密码(substitution cipher)的原理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如表10-1所示。
表10-1 字母a 、b 、c 、等与D 、E 、F 、等相对应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y w x y z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注: 设明文为:hello ,则对应的密文为:KHOOR 。
解密时反查上表即可。
也可往左数3个字符。
2) 置换密码(transposition cipher)则是按照某一规则重新排列消息中的比特或字符的顺序。
例子如下文所示。
密钥 C I P H E R顺序 1 4 5 3 2 6明文 a t t a c kb e g i n sa t f o u r注: 顺序与密钥等价,但不如密钥便于记忆。
明文旋涡状的意思是“四时开始进攻”密文为:abatettgfaiocnuksr 。
1) 序列密码体制是将明文X 看成是连续的比特流(或字符流)X =12x x L ,并且用密钥序列K =12k k L 中的第i 个元素i k 对明文中的i x 进行加密,即()X E X =()11K E x ()22K E x …2) 序列密码又称为密钥流密码。